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9H004)
- 作品数:7 被引量:102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俊生李期申华吕达黄华更多>>
- 相关机构:延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被引量:88
- 2010年
- 中国城市化大致要经历土地城镇化、劳动力城市化和家庭城市化几个阶段。受城市拉力和乡村推力的双重作用影响,农村教育城镇化已成大势所趋。农村教育的希望不在乡下在城镇,其当下的目标是率先推进农村初中县城化;而当下的任务是要调整新农村建设政策思路,使其建设目标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相吻合。"平原模式"对此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 胡俊生
- 关键词:教育移民
- 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农村教育县城化并不等于农村教育城镇化。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是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和达到教育公平成为可能。实行农村初中教育县城化具有以下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初中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农民传统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农村家长及农村中学学生进城求读"意愿"强烈和教育公平的要求等。
- 申华
-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
- 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难问题的政策出路
- 2011年
-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亿人,而0至14岁流动儿童已达1410万。另据中国儿童中心最近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这些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
-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
-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抽样调查儿童中心
- 农村教育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被引量:14
- 2010年
- 基于目前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外流严重,教学质量低下,城乡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等实际,本文提出,顺应城市化潮流和民众意愿,实施农村中学由乡向城的转移,仿效山东平原县的经验,实现农村中学的县城化、非农化。为此,必须通过调研论证,制订规划,建设一县(区)教育园区;将各项教育经费集中起来使用,把县城所在地建成一县教育的主阵地。以农村教育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 胡俊生李期
- 关键词:非农化
- 关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前中国农村教育存在学校布点分散,条件简陋,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农村教育城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途径。集中财力、物力在县城、集镇修建教育园区、寄宿制学校,把全县的高中和大部分初中学校办在县城或条件较好的集镇,以吸引优秀大学生在此任教,使广大农村学生享有与城镇学生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城镇化对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意义重大。
- 李期吕达
-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镇化可行性
- 教育城镇化与农村社区化——“延安样本”及其示范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延安作为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以城镇化为引擎,分别在城市、县城、集镇、中心村建设方面推出重大举措,构建新的城镇体系。其中,教育县城化,农村社区化构想颇具前瞻性,对同类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实施,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 胡俊生黄华
-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初中教育的困境及发展前景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教育的萎缩,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面临艰难抉择。目前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着学生大量转学、生源急剧减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和教学经费紧缺等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集中办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加强农村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促进农村初中教育的城镇化。
- 申华张军侠
-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初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