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540056)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德伍郭光华张向荣彭燕李晓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血管
  • 5篇血管内皮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4篇人骨髓
  • 4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样细...
  • 2篇生物学
  • 2篇组织工程皮肤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机构

  • 7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刘德伍
  • 5篇张向荣
  • 5篇郭光华
  • 4篇彭燕
  • 2篇张志安
  • 2篇李晓亮
  • 1篇钟清玲
  • 1篇林尊文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被引量:10
2008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机体不同类型组织后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的靶细胞,提示机体内局部微环境可诱导和决定干细胞的发育取向,但其诱导分化条件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3/2007-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骨髓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同期收治的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的5例住院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Cytolab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人骨髓,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诱导组加入含10μ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对照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恒温培养箱培养14d。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4、Ⅷ因子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诱导组细胞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和扁平形,呈内皮样细胞形态特征,CD34、Ⅷ因子均呈阳性表达,细胞胞浆内可见W-P小体。对照组细胞CD34、Ⅷ因子呈阴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成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
刘德伍李晓亮张志安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是细胞工程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7-07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bonemarrow,biologicalcharacterization,mesenchymalstemcells,bonemarrow,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03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313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从检索到的313篇文献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2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4篇涉及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软骨膜、骨膜、骨骼肌、骨小梁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具有向损伤局部集中的趋化性及"局部专一诱导性分化"、免疫调节、支持造血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和软骨、心脏、皮肤、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随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其在组织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生物学特性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MSC,设转染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染至MSC,空质粒组:转染pShuttle.CMV载体作对照,脂质体组:转染脂质体作对照,对照组:常规培养。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噻唑蓝法检测MSC对VEGF质粒转染的敏感性。结果转染组、空质粒组、脂质体组和对照组VEGF165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为0.89±0.03、0.34±0.04、0.40±0.03、0.30±0.03,转染组与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165蛋白含量依次为(778±35)、(543±24)、(561±28)、(571±23)pg/mL,与后3组比较,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第7天表达至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转染组MSC中VEGF165蛋白表达电泳条带强度明显强于其他3组(P〈0.01),VEGF质粒转染对MSC增殖活性无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了VEGF165基因对MSC的转染方法,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及其蛋白。
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彭燕钟清玲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兔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活性组织工程皮肤被引量:10
2008年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原理构建的人工皮肤替代物用于皮肤移植可有效解决供皮不足这一难题,但组织工程皮肤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移植物血管网缺乏造成的细胞供养障碍而导致失效。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兔脱细胞真皮基质,拟构建活性组织工程皮肤。设计、时间和地点: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组织构建实验,于2008-03/06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5只用于提取脱细胞真皮基质原料,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动物科学部提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的患者,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菌种由武汉协和医院郜勇博士惠赠。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兔耳全层皮肤,将2cm×2cm皮片置于0.25%胰酶-EDTA消化液中去掉表皮,再置入曲拉通X-100溶液使真皮细胞完全脱净,磷酸盐缓冲液反复清洗,即为脱细胞真皮基质,4℃保存备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按5×105/孔密度接种,待细胞达80%融合时进行脂质体介导的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染,接种于制备好的脱细胞真皮基质上体外联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形态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结构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部分呈梭形,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及活性无明显影响;脱细胞真皮基质呈瓷白色,柔韧有弹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共培养2d后,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呈淡红色,质软,接种细胞生长状态正常,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在脱细胞真皮基质的间隙中有大量长梭形细胞附着生长。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脱细胞真皮基质中生长�
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彭燕林尊文
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细胞真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2007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多潜能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可向中、外胚层细胞转化。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新来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特征、分离鉴定和定向分化为内皮样细胞的理论基础及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晓亮张志安刘德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样细胞分化
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组织工程皮肤的血管化被引量:6
2009年
背景:组织工程化皮肤移植后常因缺乏足够的血管化而导致低灌注和缺血损伤。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将血管生成调控因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使其表达某些调控因子,进而利于血管生成。目的:观察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组织工程皮肤血管化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11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试验者取自临床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正常的患者。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菌种由武汉协和医院郜勇博士惠赠。16只新西兰大白兔用于皮肤缺损模型的制作,分为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真皮支架材料组进行移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兔背部两侧制备2cm×2cm的正方形全层皮肤缺损3个,并分别以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含细胞的真皮支架材料植入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局部组织微血管密度变化及移植物成活率。结果:术后7d,3组创口周围皮肤均无明显红肿及炎症反应,移植物与创面接触紧密,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可见部分真皮泛红,真皮支架材料组不明显,术后3周创面基本愈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创面的毛细血管密度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真皮支架材料组明显增高(P<0.01),14d时3组中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血管密度仍最高,但3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二三周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物成活率最高(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和促进局部血管再生,促使新的毛细血管从创
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彭燕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皮肤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BrdU标记鉴定被引量:11
2009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是目前极具潜力的细胞及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设计、时间和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8-03/05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的住院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用BrdU标记。主要观察指标: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以及细胞周期;绘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90,CD29,CD44,CD34,CD45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98.48%,98.74%,97.41%,0.36%,0.64%。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透射电镜可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发达,大量蛋白分泌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标记48h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率>80%。结论: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以获得纯度较高和活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简便可行的方法;BrdU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张向荣郭光华刘德伍彭燕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鉴定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