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29)

作品数:3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高庆九孙玉婷闵锦忠赵建华潘维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地面气温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系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突变
  • 1篇气温
  • 1篇温度资料
  • 1篇梅雨
  • 1篇梅雨锋
  • 1篇梅雨锋暴雨
  • 1篇环流
  • 1篇环流特征
  • 1篇积温
  • 1篇负积温
  • 1篇暴雨
  • 1篇暴雨过程
  • 1篇ERA-IN...

机构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作者

  • 2篇高庆九
  • 1篇邱崇践
  • 1篇张荣
  • 1篇管兆勇
  • 1篇隆霄
  • 1篇潘维玉
  • 1篇赵建华
  • 1篇闵锦忠
  • 1篇孙玉婷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次非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及其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8
2009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TBB资料以及客观分析资料,对2002年6月22~23日("02.6")一次非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暴雨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天气分析显示,"02.6"梅雨锋暴雨过程与α中尺度低涡的东移发展和对流层低层的两支低空急流的增强发展有关。对流层低层700 hPa为一个缓慢东移与南压的东北西南向冷式切变线,暖式切变线不太明显,这与通常的江淮切变线梅雨锋暴雨不同。对流层500 hPa的副热带高压非常强,高层200 hPa对流层高层的反气旋环流非常强并与高空急流相伴,南亚高压中心位于我国江南地区。(2)TBB资料分析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产生与多个β中尺度系统合并发展成α中尺度系统以及此后从α中尺度系统中不断分裂出β中尺度系统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强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在中尺度低涡冷、暖切变线的的南侧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在中尺度低涡的冷暖切变线上发展。(3)垂直结构分析显示:在中尺度系统开始发展阶段,中尺度系统具有强的垂直于剖面的风分量切变、低空急流核以及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这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当中尺度低涡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其后部不断分裂出中小尺度系统,对流层低层的θ_e具有明显暖心结构,由于气块绝热上升冷却效应比对流潜热释放作用强,导致在800~600 hPa层上θ_e比环境的低,加之在强上升运动的顶部两侧的下沉补偿气流也比较弱,这不利于中尺度低涡的维持。
隆霄潘维玉邱崇践赵建华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数值模拟
再分析温度资料与西藏地区冬、夏季观测气温的比较被引量:25
2013年
利用西藏地区地面气温(OT)及NCEP/NCAR(NT1)、ERA-40(ET1)、NCEP/DOE(NT2)、ERA-Interim(ET2)和JRA-25(JT)五种月平均2m气温再分析资料,对其气候均值、方差、气候趋势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五种再分析资料对西藏地区冬、夏季气温的估计均偏低,且冬季偏低大于夏季;经地形高度差订正,再分析资料与观测气温的偏差明显缩小,ET1、ET2和JT效果最佳;(2)西藏冬、夏季气温北部变化大、南部变化小,冬季变化大于夏季。ET1、ET2和JT对西藏东部气温年际变率的再现能力略强于NT1,在中西部,ET1、ET2、JT和NT1再现能力相当;NT2对年际变率的估计较差;(3)西藏大部分地区OT有明显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大于夏季,再分析资料增温不明显;(4)NT1与ET1均不能反映OT所具有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多低于均值,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后期接近均值,此后高于均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5)ET2和JT对均值、年际变化和变率特征的描述较为接近,且优于NT2;(6)再分析资料温度与观测温度空间分布的相似性从高到低依次为JT>ET2>ET1>NT1>NT2。
孙玉婷高庆九闵锦忠
关键词:地面气温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气候变化
近50a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华北地区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Morlet小波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同期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北负积温具有全区一致性增加的特点,其中山西北部增加明显。2)由于华北地区东部和西部负积温增长幅度不同,可将华北地区分为2个区域。两区负积温均有突变,其中Ⅰ区负积温的突变年份为1988年,Ⅱ区负积温的突变年份为1986年,Ⅰ区负积温存在3~6a周期振荡,Ⅱ区负积温存在2~4a周期振荡。3)北半球冬季环流场的变化与华北负积温异常有一定相关关系。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近地面层,偏冷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华北冬季偏冷,负积温绝对值偏大;在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及乌拉尔山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偏强,冷空气活动偏强;偏暖年则反之。
高庆九张荣管兆勇
关键词:气候变化负积温突变环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