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W019)

作品数:18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钱林森葛桂录齐宏伟梁丽芳贺昌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文学
  • 2篇帝国
  • 2篇中国叙事
  • 2篇认知网络
  • 2篇网络
  • 2篇戏剧
  • 2篇风尚
  • 1篇典籍
  • 1篇东方主义
  • 1篇毒品
  • 1篇对话录
  • 1篇耶稣
  • 1篇耶稣会
  • 1篇耶稣会士
  • 1篇伊索
  • 1篇英国作家
  • 1篇幽暗意识
  • 1篇游记
  • 1篇于赓虞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作者

  • 6篇钱林森
  • 5篇葛桂录
  • 2篇齐宏伟
  • 1篇王丽耘
  • 1篇赵庆庆
  • 1篇杜心源
  • 1篇庞希云
  • 1篇贺昌盛
  • 1篇张青
  • 1篇梁丽芳

传媒

  • 4篇文学评论丛刊
  • 3篇华文文学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艺苑
  • 1篇文化与传播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hanghai、毒品与帝国认知网络——带有防火墙功能的西方之中国叙事被引量:3
2010年
西方作家笔下的上海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东方都市。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西方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基础。通过那种虚幻的中国叙事,有意识维护着西方殖民帝国的认知网络,任何一种危害帝国安全的因素,都被想象夸大在各式各样的中国叙事之中,形成坚固的防火墙,阻挡来自异域的危及帝国认知网络安全的"病毒"。萨克斯·罗默创造的傅满楚形象,典型地展现出西方关于东方中国的神秘而恐怖的心理状态,而这一形象的多元化传播也体现出西方殖民心态下关于中国的认知网络的运行轨迹。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文化语境中,这道"防火墙"成了阻碍东西方跨文化交往的障碍。
葛桂录
关键词:中国城
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风尚:以东方学家拉克洛瓦的著译为中心
2014年
拉克洛瓦作为一名杰出的东方学家,其编译的以东方,特别是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充满了浓重的中国和东方"趣味",在当时法国读者中颇具吸引力,并构成了风靡于法国18世纪初叶的中国风尚中的重要一脉。从中法文学交流发展史的传播影响看其编译的《一千零一日》,可以看到拉克洛瓦所担当的角色,并非是简单的译介者,而是创作者,故而使其笔下的《一千零一日》富有自己的创作特点。源自土耳其《苦后之乐》的卡拉夫王子与中国公主的故事,经拉克洛瓦这样巧妙编译、丰富和改装,便获得了流传久远的艺术生命力,给同时代和后世同类题材的作品,比如勒萨日的《中国公主》、戈齐的《图兰朵》以及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等以深刻的影响。
钱林森
关键词:文学交流中国风
十八世纪法国舞台上的中国风尚:以勒萨日的戏剧创作为例
2014年
18世纪初叶的"中国热"、"中国风",风靡法国社会文化生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支配了法国人的文化品味,并首先在法国戏剧舞台上,得到了强有力的文学回应。这在本世纪喜剧艺术界勒萨日等作家那里,得到了相应的展示。勒萨日在为巴黎圣—日耳曼和圣—洛朗两大集市剧院创作喜剧期间,一共写了三部有关中国题材的喜剧:《隐身阿尔乐坎》、《阿勒甘、水猎狗、宝塔和医生》和《中国公主》。勒萨日这三部中国题材戏,在法国戏剧文学中塑造了最初的中国舞台形象,适时地向西方观众展示了包括外貌、言谈、举止、语言、风俗在内的中国人信息,为西方受众提供了中国视觉形象相对完整的摹本。
钱林森
关键词:戏剧创作
中国万花筒:古伯察游记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及其传教士立场被引量:1
2014年
古伯察是法国天主教入华遣使会会士,他于19世纪40年代用了六年时间穿越中国内地,与多个民族各阶层人士,包括各种信徒、各级官员、各类商人、平民,更多的是穷人亲密接触,写就了两部游记《鞑靼西藏旅行记》和《中华帝国纪行》。他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观察之细之深是许多西方人无法达到的。在他的笔下,中国是一个好与坏、恶与善杂处五方的大国,但也依旧是一个落后的、残缺蛮荒的停滞的帝国。由于传教士的身份以及身处19世纪中叶的历史时期,古伯察的"客观认知"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修正了当时一些西方人的观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中国观"的倾向性又是不可避免的。
庞希云钱林森
关键词:传教士游记鞑靼中华帝国
试论岭南人对加拿大华文文学的起源及形成的贡献被引量:6
2010年
在新移民文学成为一种时尚之际,本文试图回头寻探一段被忽略的源起历史:岭南四邑人在加拿大华文文学的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根据原始报刊资料和相关著作,初步梳理出这些早期华人的文化活动,指出20世纪初期加拿大华文报刊读者群的诞生与华文文学发展的关系,并从他们经年不懈发表的粤讴、班本等岭南民间文学作品以及大量的古典诗,印证了他们不可忽视的贡献。
梁丽芳
关键词:文化霸权岭南文化
加拿大华人文学概貌及其在中国的接受被引量:2
2011年
加拿大华人文学有100多年的历史,具有跨语种的特征,由加拿大华人创作的汉语文学、英语文学、法语文学和双语文学构成。本文是国内外首篇概述加华文学全貌及其在中国接受的论文。在汇总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加关系史,以及加拿大的文化和族裔政策,分语种揭示了加华文学独特而多元的概貌,梳理出其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过程。本文也评述了现有加华文学研究的概况,并对今后的加华文学研究做出了翻译和研究视角上的补充。
赵庆庆
西方的中国叙事与帝国认知网络的建构运行——以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塑造的恶魔式中国佬形象为中心被引量:1
2010年
一西方殖民帝国关于中国认知网络的建构与维护在西方殖民帝国对中国的认知网络上,中国往往被看作是一个沉溺于鸦片梦幻中的最具有东方性的非现实的国度,野蛮而残酷,堕落又愚昧,诱人且恐怖。这就是关于中国的一般知识,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结构,构成了帝国殖民体系的认识论基础。
葛桂录
关键词:认知网络中国叙事罗默话语权力东方主义
“黄祸”想象与“套话”叙事——早期美国小说中的中国形象被引量:2
2010年
自中美交往开始,两国间实际上一直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游走,大清帝国晚期败落的现实境遇同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早期美国人的想象之中,由陆续传入的各式文献典籍所构建起来的中国形象,始终是一个遥远、神秘、充满智慧却又难以理解的异邦,但这种情形到19世纪中后期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贺昌盛
关键词:美国小说黄祸西方作家大清帝国文献典籍
明清之际传教士对希腊文学的译介被引量:1
2010年
在明清之际,西学东输主要依靠的是传教士,尤其是天文学、地理学等西方占领先地位的学科,其知识主线都是由传教士为主体绘制的,文学自然也不会例外。在翻阅徐宗泽所著《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一书时,关于文学的译著实在屈指可数。对于传教士来说,传播教义乃是唯一要务,如果有涉及文字部分的工作,必定是对宣扬宗教有所裨益的。因此。
杜心源张青
关键词:希腊文学体绘制伊索耶稣会士
20世纪50—60年代台湾诗人对法国现代诗潮的接受
2010年
20世纪50—60年代,台湾诗人通过对法国现代诗的引进、开发,及由此而掀起的新诗运动和所进行的创作实验,经历了一番法国现代诗潮的洗礼、浸染和滋养,使不少人在营造自己的诗国中深受法国现代诗风的影响,在其诗作的意境和风格上带有某些明显的"法国风味",代表性的如:覃子豪受法国象征诗人的影响,纪弦。
钱林森
关键词:台湾诗人诗潮现代诗歌纪弦象征派人生遭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