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X047)

作品数:2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郁欣张任之胡文迪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现象学
  • 7篇同感
  • 6篇舍勒
  • 3篇哲学
  • 3篇人格
  • 3篇伦理
  • 3篇伦理学
  • 2篇自我
  • 2篇胡塞尔
  • 2篇本原
  • 1篇第三条道路
  • 1篇断言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灵哲学
  • 1篇羞感
  • 1篇学派
  • 1篇意向性
  • 1篇永恒
  • 1篇元伦理

机构

  • 22篇中山大学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作者

  • 11篇郁欣
  • 9篇张任之
  • 1篇胡文迪

传媒

  • 4篇哲学研究
  • 4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人文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哲学
  • 2篇世界哲学
  • 2篇中国现象学与...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什么是自身意识?——《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引论
2016年
你们准想要问,为什么开一个关于自身意识主题的讲座课程。这个语词对我们而言不再有特殊的声望。但早先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问自己:这个语词是否无可非议的对我们而言丧失了它之前的意义,以及它对我们来说还能有什么,或者也许是必须有什么相关性。自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哲学相信,在自身意识概念中它不仅已经发现了决定性的哲学方法论原则,而且为文明的、自律的实存找到了基础。
图根特哈特张任之
关键词:近代哲学存在者哲学方法论名词化存在论CONSCIOUS
施泰因的人格现象学被引量:3
2015年
"人格"问题是现象学的重要课题。在胡塞尔、舍勒以及狄尔泰的共同影响下,在自然与精神或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相互关系的整体视域下,施泰因发展了一门人格现象学。人格就是一种在其行为进行中形成着独特的世界观,并且服从于"动机引发"的理性法则的精神主体。人格是在感受体验中被构造起来的,而异己人格则是在我们"同感地理解"中自身构造起来的,同时,对异己人格的"同感地理解"最终也构成了本己人格自身构造的条件。
郁欣
关键词:现象学人格同感
我们如何通达他人的意识?——发生心理学的进路与现象学的进路被引量:1
2015年
"他心知"问题在二十世纪初就已成为哲学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在当时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有关异己意识之把握的发生理论"。在这些发生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即模仿理论、类比推论理论和联想同感理论。但在现象学家们看来,这些发生理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象学所要做的恰恰是试图以一种"同感现象学"来取代这些发生理论。当代神经科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他心知"问题的研究,在此新的视域下,现象学进路之得失需要得到反省。
郁欣
关键词:同感发生心理学现象学
精神科学视域下的同感现象学——施泰因的《论同感问题》
2014年
施泰因于1913年夏季学期开始到哥廷根跟随胡塞尔学习,1916年夏天在胡塞尔的指导下完成题为《同感问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象学的考察》(Das Einfühlungsproblem in seiner historischen Entwicklung und in phnomenologischer Betrachtung)博士论文。这是她学术生涯的开始。
郁欣
关键词:哥廷根问题域李凯尔特本原性
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是先验的吗?
2015年
由于对《观念Ⅰ》时期胡塞尔根本立场的不完全理解,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的研究起点与研究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式的,这意味着对同感现象学的本质分析将集中于现象学还原以后的纯粹意识领域;另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目标或意图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实在论现象学式的,或者是一种"现象学的实在论"。施泰因从根本上拒绝将构造问题与"观念论"的立场相联,最终,她所发展的就既不是传统的实在论,也不是传统的观念论,而是一种特殊的、温和的先验观念论。
郁欣
关键词:现象学同感观念论实在论
海德堡学派和反思的局限性被引量:2
2016年
分析的心灵哲学目前加入了一场复兴着的且日趋增强的争论中,这场争论与以下问题有关,比如:主体性、现象意识(phenomenal consciousness)和自我的本质等。尽管不可否认这些主题的讨论已经达到了复杂和成熟的高水平,然而这也只不过是一个保持着相当内向内在的看(inward looking)的讨论。
丹.扎哈维胡文迪
关键词:CONSCIOUSNESSINWARD心灵哲学高阶理论
再思“寂静意识”--以耿宁对“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的分析为中心被引量:2
2015年
耿宁对寂静意识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描画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其现象学分析还存在一些困难,有必要重新回到耿宁这一描画分析所从出的中国哲学语境,系统地概览宋明儒者的相关讨论,藉此来检讨耿宁的思考和论述。出于现象学家的敏感,耿宁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来描画寂静意识,这并未完全偏出宋明儒学工夫论的语境;但耿宁将"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看作是对寂静意识的心理状态的描述,这种分析的可能性还需进一步得到追问。对寂静意识的现象学分析一方面会为理解中国传统心学打开新的维度,另一方面也可为现象学提供新的发展和新的样态,从而裨益于跨文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
张任之
关键词:静坐意向性现象学
施泰因论自我的个体化
2015年
现象学家们大都在"自我"这个主题上倾注过心力。在施泰因早期现象学中,有关"个体自我"的现象学构造或者"自我"的"个体化"问题构成其现象学的核心主题之一。"个体自我"的现象学构造的出发点是纯粹自我,但惟有通过"心理物理"之"身体","自我"的"个体化"才得以保证。这种被构造起来的"个体一般"在现象学意义上就是心理物理之统一。
郁欣
关键词:自我个体化现象学
自身感受与人格生成——舍勒人格伦理学中的“志向改变”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在舍勒现象学的人格伦理学中,人格存在的本真样式在于"人格生成",人格生成首先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志向改变",它在根本上存在着一个"时机的要求"。舍勒意义上的"自身感受"恰恰构成了人格生成的一个时机。从现象学的本质结构来看,自身感受是一种人格(而非"自我")的精神感受或自身价值感受。舍勒将精神羞感、敬畏、懊悔、恭顺等等都归为这种人格的自身感受,并将之视为人格"自身神圣化"或真正的人格志向改变的技艺和时机、或者一种人格生成的"可能性"。因此,"自身感受"的现象学描述构成了舍勒人格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面向。
张任之
关键词:舍勒现象学
论舍勒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在胡塞尔的影响下,舍勒发展了他自己的"本质直观"方法。他不仅接过了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方法,而且还给这个方法烙下本己的印记。这不仅体现在他对本质直观与"先天性"之本质关联的拓展上,也体现在他对"本质直观"相对于"感性直观"的"独立性"和"原初性"的凸显上,同时还体现在他通过"本质直观的功能化"的理论对本质直观方法的根本性发展上。最终,这种得到完整理解的"本质直观"理论构成了舍勒的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方法基础。
张任之
关键词:质料现象学舍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