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105) 作品数:3 被引量:81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杨小平 李鸿威 朱秉启 刘陶 董巨峰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聊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Climate Change and Desertificat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ases in China This chapter briefly reviews the terminological origin,development and the latest status of desertification an... Xiaoping 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关键词:DESERTIFICATION OASIS 文献传递 Large-scale contro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 seas in northern China Although sand seas are located in arid regions,given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dune areas vary greatly from regi... Xiaoping Yang Hongwei Li Arthur Conacher文献传递 Hydrological and climatic changes in deserts of China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Large areas in western China were wetlands or less arid between 40 and 30 ka,corresponding to the"Greatest Lak... Louis A.Scuderi关键词:DUNE DESERT HOLOCENE 文献传递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drylands of China-A critical review This paper review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Quaternary climate and landscape changes in the desert areas o... Louis Scuderi Philippe Paillou关键词:DESERT PALAEOCLIMATOLOGY PLEISTOCENE HOLOCENE 文献传递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soluble salts in the sand seas of northern China Based on samples taken from four large sand seas of northern China,this paper first provides basic data about ... Bingqi Zhu,Xiaoping Yang~* Key Laboratory of Cenozoic Geology and Environment,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关键词:DESERT 文献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近30年来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24 2010年 浑善达克沙地地处环境脆弱的东亚夏季风北缘,沙漠化进程备受关注。综述了关于浑善达克沙地近30年来沙漠化的研究进展,并从沙漠化过程、成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沙漠化过程研究难以深入,主要原因是在沙漠化速度和程度方面存在分歧,对沙漠化概念理解、研究材料及评价指标选择上存在差异。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沙漠化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歧导致了成因的多解性,其中自然和人为因素的耦合与反馈过程、生态系统阈值、极端事件的影响是成因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全球变暖将导致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在21世纪进一步发展。 李鸿威 杨小平关键词:沙漠化 遥感 浑善达克沙地 Formation of the highest sand dunes on Earth Characterization of dune morphology has historically been based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dune forms and wind r... Louis Scuderi Philippe Paillou Andrew Jochems Gary Weissmann文献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形态与风动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通过气象资料分析、遥感解译、野外地貌调查、沙丘形态测量和沙丘表沙粒度沉积学分析,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近40a来的输沙势有高频变率、多向变化的特点,并在沙漠... 刘陶 杨小平 董巨峰 范兴燕 李鸿威 朱秉启关键词:沙丘形态 粒度 巴丹吉林沙漠 文献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形态与风动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2010年 通过气象资料分析、遥感解译、野外地貌调查、沙丘形态测量和沙丘表沙粒度沉积学分析,对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沙丘的形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近40a来的输沙势有高频变率、多向变化的特点,并在沙漠东南缘更为显著。宏观尺度上,在特征输沙场作用下,绝大部分沙山的走向很规则,且在沙丘形态上既表现出横向沙丘的部分特征,也有高大沙山独有的特点。不同走向沙丘的表沙粒度沉积学对比分析表明,表沙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与规则走向沙山的沙丘形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沙漠东南缘的气流场总体对应。不规则走向沙山的表沙粒度分布特征较为复杂,可能是沙丘发育过程中受下伏地形起伏影响,其形态反作用局部气流场所致。沙山尾部和丘间带表沙常有多峰态的粒度分布特征,各峰指示了不同的风沙运移方式。 刘陶 杨小平 董巨峰 范兴燕 李鸿威 朱秉启关键词:沙丘形态 粒度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环境记录的年代校正与古气候重建 被引量:20 2010年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东亚夏季风区的西北缘,是认识东亚季风演变及其区域响应的窗口。文章在系统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环境记录的年代进行了新的校正,并重建了全新世环境演变的历史。分析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在早全新世开始出现高湖面,早中全新世在湖区广泛出现高湖面和淡水环境并在沙漠东北缘发育了古土壤,晚全新世时湖泊水位下降,沉积地层以风成砂为主。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环境变化总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初气候干旱;在10.0cal.kaB.P.左右气候由于向湿快速变化,并在8.5~4.0cal.kaB.P.期间气候最为湿润,但同时存在短期的干湿波动;4.0cal.kaB.P.以来气候总体干旱,但在2.2cal.kaB.P.左右出现短期的湿润。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气候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在早全新世东亚夏季风降水明显增强,中全新世季风降水较强,晚全新世季风降水减弱,同时具有短时期的不稳定性。10.0cal.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气候总体由湿润向干旱变化,应与北半球全新世以来太阳辐射的持续减弱有关。 刘子亭 杨小平 朱秉启关键词:全新世 东亚季风 古气候 湖泊记录 巴丹吉林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