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KZCX2-YW-BR-02)

作品数:20 被引量:263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云明张文辉徐学选张良德于占辉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丘陵区
  • 9篇黄土丘陵
  • 9篇黄土丘陵区
  • 7篇刺槐
  • 4篇树干
  • 4篇树干液流
  • 4篇人工林
  • 4篇栎林
  • 4篇辽东栎
  • 4篇辽东栎林
  • 3篇油松
  • 3篇土壤
  • 3篇气象
  • 3篇气象因子
  • 3篇黄土高原
  • 2篇燕沟流域
  • 2篇油松林
  • 2篇展叶期
  • 2篇蒸腾
  • 2篇蒸腾作用

机构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东北电力设计...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延安市黄龙山...

作者

  • 8篇陈云明
  • 6篇徐学选
  • 6篇张文辉
  • 4篇张良德
  • 3篇杜盛
  • 3篇于占辉
  • 3篇邓磊
  • 3篇杜峰
  • 2篇胡伟
  • 2篇关晋宏
  • 2篇张学伍
  • 2篇何景峰
  • 2篇王利霞
  • 2篇黄琳琳
  • 2篇王铁梅
  • 1篇步秀芹
  • 1篇陈天林
  • 1篇崔静
  • 1篇李星
  • 1篇李波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延安公路山辽东栎林优势植物水分适应性及适应类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以陕西省延安公路山辽东栎林群落为对象,测定林内外不同状态下12种优势植物的水势日进程、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等水分利用参数,分析它们在林内和林外孤立木状态下的水分利用多样性和水分平衡策略,以揭示辽东栎群落水分利用多样性在群落持续发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林内或林外12种优势植物的水势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天内每一时段物种间水势值跨度不同,林内种间水势跨度为0.85~1.93 Mpa,林外种间水势跨度为0.6~1.83Mpa;林内物种间日最低水势(-1.43^-3.05 Mpa)及临界饱和亏(63.12%~92.59%)变幅较大;各优势植物水势日进程与气象因子显著相关。(2)林内外各时段物种间水势跨度不同,14:00和17:00林外物种间水势跨度大于林内;12种植物的水势日变化与林内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林内和林外环境下水分参数具有相似变化趋势。(3)根据黎明前水势、日最低水势、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将辽东栎林内12种优势植物水分利用策略聚类分为4个水分适应类型,每个适应类型具有特殊的水分适应方式。可见,辽东栎群落内12种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参数及其对环境适应表现出多样性特点,为该群落持续发育奠定了基础。
崔之鑫关晋宏张文辉杜胜薛敏
关键词:辽东栎林水分关系
黄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的天然发育规律被引量:19
2010年
为了鉴别黄土沟壑区不同生境刺槐林持续发育潜力,以延安地区纸坊沟和柳林镇公路山的刺槐群落为对象,对阴坡、阳坡生境造林后10,25和40年的刺槐人工林建群种径级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阴坡和阳坡刺槐人工林在经过25年发育,林木达到成熟阶段,个体平均胸径、高度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达到比较稳定状态;刺槐人工林造林后,随着时间推移,建群种树高、胸径增加迅速,体现群落生境质量参数也迅速增加,但25年以后增加不够明显。阴坡与阳坡生境的人工刺槐林比较,阴坡生境的林分,建群种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均具有足够数量萌生幼苗,林地物种多样性丰富,土壤养分水分相对优越,群落具有持续发育潜力。而阳坡刺槐人工林建群种个体发育不良,缺乏足够幼苗数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养分相对较差,不具备持续发育特征。未来该区域刺槐人工林培育,丘陵沟壑区应尽量避免在阳坡营造刺槐林,现有刺槐林也应该通过更换树种,改造成稀疏灌木-刺槐林。在现有阴坡刺槐林经营管理中,造林25年后就可以适当间伐一些劣质木、病虫木,促进幼苗萌生更新,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间伐中,应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提高生态效益。
邓磊张文辉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稳定性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修复策略与对策被引量:26
2009年
根据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植被生态修复的经验和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考察成果,论述植被生态修复的特点和功能,提出植被生态修复的核心内涵是将人为促进群落演替的人力与天然群落演替的自然力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恢复与局部快速恢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区域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平均增加10%-15%;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种盖度在群落中占到20%-25%;植被总覆盖度75%-85%;水土流失强度有显著性减少。目前植被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是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措施积累不足,方法简单,效益不高。未来应采取正确生态修复思路,尽快解决生态修复中关键技术理论;科学规划,在典型地区黄龙森林区和安塞森林草原区建立示范点,实施综合的植被生态修复措施,建立法律保障体系,为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张文辉刘国彬
关键词:生态修复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森林带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方法,建立标准人工径流小区,观测了3种处理人工油松林地及对照农地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结果表明:(1)农地14 a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自然油松林、采伐上层乔木林地、去枯落物地的908、97、58倍;(2)农地14 a平均含沙量分别为自然油松林地、去枯落物地和采伐上层乔木林地的81、35和46倍;(3)自然油松林和采伐上层乔木林地年产流量分别为农地的13.7%和12.2%;(4)综合分析对于不同类型、农地的径流与降雨量、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侵蚀量与各降雨因子的相关性与含沙量的相似。
王利霞朱首军陈云明黄琳琳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径流量含沙量降雨因子
黄土丘陵区翻白草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自然条件下黄土丘陵区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C_s)及其光响应曲线。(1)翻白草净P_n日进程呈"单谷"型曲线,在早晨8:00,P_n为全天最大值14.91μmol/(m^2·s);至14:00,P_n降到最小值0.13μmol/(m^2·s),植物进入"午休"状态。(2)翻白草的光补偿点为51.4μmol/(m^2·s),光饱和点为5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6 6,说明翻白草属于典型的阳生植物。(3)在光响应过程中,随着有效光辐射强度(R_(PA))的增强,翻白草的蒸腾速率(T_r)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与G_s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二者呈指数关系。翻白草WUE随R_(PA)的增强呈抛物线状变化,在初始阶段,WUE增加较快,R_(PA)为800μmol/(m^2·s)时,WUE达到最大值4.68 mmol/mol之后,WUE开始逐渐降低,但是变化较小。
步秀芹徐学选杜峰贺萍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光响应曲线
不同采伐强度对辽东栎林幼苗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为说明不同采伐强度对黄土高原南部辽东栎林幼苗更新的影响,以黄龙山林区蔡家川林场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未采伐为对照,对经过5 a恢复后,皆伐、间伐30%、间伐15%3种采伐强度的辽东栎林地内实生和萌生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采伐强度后的实生、萌生幼苗数量、幼苗生长状况、林地生长指标均与未采伐林地有差异;经过间伐30%的林地,其幼苗个体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叶面积、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均有显著增加;间伐15%林地上述指标均有增加;皆伐后的林地相对未采伐林地,萌生苗数量增加,实生苗数量减少,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降低。间伐与皆伐措施后比较,间伐措施的林地辽东栎实生幼苗数量多,个体发育良好,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高;皆伐措施的辽东栎建群种萌生幼苗数量多,但土壤水分养分下降。未来该地区辽东栎林经营管理中,应以近自然采伐为主,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间伐强度拟定为30%,郁闭度应控制在0.5~0.7,并尽量间伐劣质木、病虫木,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
邓磊张文辉何景峰范中兴
关键词:采伐强度辽东栎林幼苗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更新调查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45a人工油松林下的植物组成、多样性及幼苗更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坡向和不同干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阳坡林下的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达到74%;原状林与去枯落物林,原状林与采伐上层乔木林地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4%和38%。灌木的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D)在不同坡向表现为:阴坡>阳坡;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阳坡<阴坡,草本的各项指数均表现为:阴坡>阳坡;3种处理下灌木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去枯落物林>原状油松林>采伐上层乔木林,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采伐上层乔木林>去枯落物林>原状林,草本各项指数均表现为:去枯落物林>采伐上层乔木林>原状林。采伐上层乔木林下幼苗更新最好,在阴坡表现出良好的更新能力。
王铁梅陈云明张学伍王娟侯磊
关键词:人工林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特性及细根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结果表明:(1)小密度林地改善土壤结构能力最好,其次是中、大密度,采伐地最差。(2)小、中、大密度林地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2.95%,12.87%和12.78%,表现出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趋势,采伐地则为17.10%,说明采伐地土壤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补偿。(3)油松细根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90%以上。(4)细根分布与土壤特性关系密切,以40—60 cm土层最为显著。
黄琳琳陈云明张升王利霞张学森
关键词:人工油松林土壤特性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演变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时空替代法,探讨了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地在10,17,30,34,40,50a时间序列上0—40cm土层内土壤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柠条林地中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均为10a时含量最低,40~50a时趋于稳定。但二者出现的峰值年限不同,总有机碳在34a时含量最高,达4.29g/kg,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在40a时最高,为0.83g/kg;(2)柠条林地碳库管理指数随林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在0—20cm土层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明显提高,比10a柠条林地高出54.2%~153.0%,而在20—40cm土层其增幅不明显,甚至在17~30a期间比10a时下降了8.0%~16.9%;(3)相关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与土壤肥力指标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碳组分、其他主要肥力指标之间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柠条种植可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碳库指数与碳库管理指数可以作为反映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监测因子。
崔静陈云明曹扬王琼芳黄佳健王琳琳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柠条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乔木蒸腾耗水量研究方法述评与展望被引量:10
2009年
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乔木蒸腾研究方法文献,认为乔木蒸腾量研究方法主要有二大类,即组织器官测定、单木测定;分类对典型研究方法(快速称重法、气孔计法、整株容器称重法、同位素示踪法、热脉冲法、树干热平衡法、热扩散探针法)进行了述评,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间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展望了乔木蒸腾耗水作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前景,认为热技术法是未来几年内的主要测定方法。
于占辉陈云明杜盛
关键词:蒸腾作用研究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