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642)
作品数:
4
被引量:26
H指数:4
相关作者:
许瑞云
林楠
卢逸
朱冰
周正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血管
3篇
微血管
3篇
细胞
2篇
星状细胞
2篇
血管生成
2篇
血管生成素
2篇
血管形成
2篇
生成素
2篇
肿瘤
2篇
肿瘤生长
2篇
肝细胞
2篇
肝星状细胞
1篇
血管生成素-...
1篇
血管生成素1
1篇
鼠肝
1篇
微血管生成
1篇
微血管形成
1篇
细胞癌
1篇
小鼠
1篇
小鼠肝
机构
3篇
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3篇
林楠
3篇
许瑞云
2篇
卢逸
1篇
陈之巨
1篇
朱冰
1篇
潘楚芝
1篇
方和平
1篇
唐亚军
1篇
周正
传媒
2篇
中华肝脏外科...
1篇
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1篇
2015
1篇
2014
1篇
2013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活化态肝星状细胞调控肝细胞癌微血管形成的机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活化态肝星状细胞(aHSC)调控肝细胞癌(肝癌)微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组织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肝切除术的25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29~75岁,中位年龄54岁。分别取肝癌组织(肝癌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同时选取21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血管生成素(Ang)-1、分化群(CD)34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ng-1表达水平。肝癌组织SMA高表达为aHSC的标志。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癌组、癌旁组和对照组SMA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4.56±0.64)×10^4、(2.71±0.37)×10^4、(2.25±0.48)×10^4,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7.09,7.42;P〈0.05)。3组Ang-1光密度值分别为(3.11±0.27)×10^5、(2.28±0.20)×10^5、(1.26±0.15)×10^5,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3.00,3.14;P〈0.05)。3组Ang-1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4.33±1.17、1.62±0.33、1.60±0.38,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2.71,2.74;P〈0.05)。3组CD34光密度值分别为(18.30±0.36)×103、(5.75±1.17)×103、(2.75±0.72)×103,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LSD-t=3.21,3.36;P〈0.05)。SMA与Ang-1、CD34,Ang-1与CD34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2,0.449,0.582;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SMA、Ang-1、CD34呈高表达,且三者密切相关。肝癌组织中存在SMA标记的aHSC,aHSC可能通过分泌Ang-1促进肝癌微血管形成。
李龑杼
林楠
卢逸
朱冰
许瑞云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微血管
肝星状细胞
裸鼠肝癌模型中活化态肝星状细胞分泌血管生成素-1对肿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利用裸鼠肝癌模型观察活化态肝星状细胞(aHSC)分泌血管生成素-1(Ang-1)对肝癌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肝癌模型,实验组为肝星状细胞株(LX-2)与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混合注射(1∶1,100μl,细胞浓度:5 × 109/L),干预组为Ang-1表达抑制的LX-2细胞株(LX-2-siAng-1)与HepG2细胞混合注射;对照组为HepG2细胞单独注射.4周后测量肿瘤体积,同时检测Ang-1、Ang-2与血管标志物CD34的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肿瘤生长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445.3 ±43.2) mm3比(167.8 ±22.9) mm3,P<0.05),干预组肿瘤生长体积相对实验组明显减小[(235.4±16.5)mm3比(445.3±43.2) mm3,P<0.05];Ang-1及血管标志物CD34在肿瘤组织中分布一致;实验组中Ang-1、CD34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干预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aHSC可通过分泌Ang-1促进肝细胞癌生长,并促进肝癌血管生成.
林楠
唐亚军
王旭天
方和平
周正
许瑞云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
活化态肝星状细胞对小鼠肝细胞肝癌血管形成、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活化态的肝星状细胞(HSC)对小鼠肝细胞肝癌(肝癌)血管形成、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nu雌性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各10只,单纯组将1×10^6个H22肝癌细胞注射于裸鼠肝脏,低浓度组将1×10^6个H22肝癌细胞及1×10^5个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HSC-T6细胞注射于裸鼠肝脏,高浓度组将1×10^6个H22肝癌细胞及4×10^5个CFSE标记的HSC-T6细胞注射于裸鼠肝脏;各组裸鼠生长50d后处死,观察肝原位肿瘤、肝转移瘤、肺转移瘤的数量和体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原发肿瘤组织、肝转移瘤组织及肺转移瘤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化群抗原(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蛋白含量。观察HSC对肝癌血管形成、增殖作用影响。两组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3组实验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HSC—T6细胞株中HSC细胞纯度〉95%,CFSE标记的HSC为绿色荧光细胞,细胞培养8周,CFSE染色的荧光强度稳定。单纯组肝癌成瘤率70%,低浓度组成瘤率70%,高浓度组成瘤率为80%。高浓度组肝内原位肿瘤体积明显大于低浓度组及单纯肝癌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0.04,0.04;P〈0.05)。高浓度组裸鼠肝内转移瘤及肺转移瘤数目明显多于低浓度组及单纯组(LSD-t=0.33,0.57;P〈0.05)。单纯组、低浓度组及高浓度组原发肿瘤组织中仪.SMA数密度分别为(19±4)、(42±4)及(62±6)个/高倍镜视野,高浓度组α—SMA数密度明显多于低浓度组及单纯肝癌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12,2.12;P〈0.05);单纯组、低浓度�
陈之巨
林楠
潘楚芝
卢逸
许瑞云
关键词:
肝星形细胞
微血管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