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CSTS2008AB7083)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腊美龙天渝李崇明吴磊蒙国湖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三峡库区
  • 2篇污染
  • 2篇小江
  • 2篇小江流域
  • 2篇库区
  • 2篇非点源
  • 2篇非点源污染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模型
  • 1篇污染模拟
  • 1篇污染模型
  • 1篇吸附态
  • 1篇盲数理论
  • 1篇非点源污染模...
  • 1篇分布式水文模...
  • 1篇

机构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市环境科...

作者

  • 2篇吴磊
  • 2篇李崇明
  • 2篇龙天渝
  • 2篇刘腊美
  • 1篇蒙国湖

传媒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溶解态氮素污染模拟被引量:2
2009年
小江是三峡库区中部北岸流域面积最大的一级支流,农田以紫色土坡地为主,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失的非点源溶解态氮是水体中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小江流域地形、土壤等特性,构建流域溶解态氮素污染模型,并将具有物理机制的SLURP分布式水文模型引入污染模型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模拟,借助GIS技术,对小江流域2000~2007年溶解态氮的输出量与负荷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与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土地产生的负荷占总负荷的68.3%~76.8%,农村居民点产生的负荷占23.2%~31.7%;土地产生的负荷中85%以上来源于农田。
龙天渝吴磊刘腊美李崇明
关键词: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式水文模型
基于盲数理论与GIS的小江流域吸附态磷污染负荷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水文、地理和非点源污染等特点,通过分析引起流域吸附态污染负荷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输沙模数的动态计算方法。鉴于与吸附态污染负荷有关的流域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泥沙输移比等因素具有空间不确定性的特点,构建了基于盲数理论的非点源吸附态磷污染负荷动态分布模型。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借助GIS技术,模拟和定量计算了小江流域1997—2007年各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吸附态磷负荷量。模拟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地表径流量是流域内吸附态磷负荷年际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吸附态非点源磷负荷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密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输出磷负荷的大小依次为:旱田及混合地、草地、水田、林地和城镇用地。通过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合理,运用盲数理论来研究流域非点源吸附态负荷可行。
龙天渝吴磊刘腊美蒙国湖李崇明
关键词: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