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C23072)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解宇田菊霞杨艳宏毛荣彪范超明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使用免疫BMPs纯化细菌PCR反应模板的比较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使用免疫BMPs,对含有大肠杆菌O157的粪便标本,进行目标病原菌的捕获和洗净,建立一种快速纯化细菌PCR反应模板的方法。方法:将大肠杆菌O157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制成免疫BMPs。使用免疫BMPs,对含有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157的粪便标本,进行目标病原菌的捕获、分离和洗净,再使用洗净的病原菌制备PCR反应模板。作为对照,对含有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157的粪便标本,常规进行增菌培养及鉴别培养后,制备细菌的PCR反应模板,或粪便标本直接制备PCR反应模板。结果:使用免疫BMPs处理后制备PCR反应模板,与通过常规增菌培养和鉴别培养后制备PCR反应模板,PCR检测结果一致。而粪便标本直接取样制备PCR反应模板,大肠杆菌O157低浓度时,PCR检测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利用免疫BMPs捕获自然标本(粪便)中的目标病原菌,通过分离和洗净,去除标本中存在的PCR反应抑制物等影响因素,可省略增菌培养及鉴别培养,快速纯化目标病原菌的PCR反应模板。
- 田菊霞解宇杨艳宏
- 关键词:纯化
- 菌源性磁珠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建立一种可检测低浓度大肠埃希菌O157等的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VTEC)的方法.方法 从磁性细菌中获取菌源性磁珠(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将大肠埃希菌O157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形成免疫BMPs.收集养牛场排出的污水标本,每份10ml中添加免疫BMPs 1mg,通过外磁场诱导,以免疫BMPs对污水标本进行靶向取样.增菌培养12h,以VTEC的vt1(Vero毒素1基因)、vt2(Vero毒素2基因)为增扩对象,进行PCR检测.作为对照,同样的污水标本,每份10ml,常规离心分离,分离物经过12h增菌培养后,同样进行PCR检测.结果 经免疫BMPs靶向取样处理后,40份污水标本,确诊含有vt1及/或vt2基因的6份.而同样40份污水标本,经离心分离处理,最后确诊含有vt1和/或vt2基因的1份.结论 对于有大量杂菌和异物的污水标本,利用免疫BMPs,通过外磁场诱导可对目标病原菌进行靶向取样,作为病原菌检测的辅助手段,可降低漏检率.
- 毛荣彪解宇田菊霞范超明
- BMPs的凝集性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 2009年
- 目的对菌源性磁珠(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在溶液中的凝集,及免疫BMPs在免疫检测中的凝集性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从磁性细菌体内提取BMPs,以粒径相仿的Fe3O4磁珠为对照,对BMPs在溶液中的凝集,以吸光度半减法进行量化比较。将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相关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形成免疫BMPs。在CEA溶液中添加免疫BMPs,借助显微镜观察凝集现象;并且对回收的凝结体经0.1MAlbumiHCl缓冲液(pH2.3)处理,再进行同样免疫凝集检测及显微镜观察。结果浓度为50μg/ml的BMPs PBS溶液,测定吸光度半减时间值为126min,Fe3O4磁珠吸光度半减时间值为35min。在一定浓度的CEA溶液中添加免疫BMPs5μg,通过显微镜观察,CEA浓度在100pg/ml以上时,凝集现象非常明显,且CEA浓度增大时凝集体也随之增大。但结合了CEA的免疫BMPs经0.1M Albumin-HCl缓冲液(pH2.3)处理,解开抗原抗体的结合,再进行同样免疫凝集检测及显微镜观察,发现无类似凝集现象出现。表明凝集现象系由抗原抗体所致,而非单纯的磁性体凝集。结论与Fe3O4磁珠相比,BMPs相互间不易凝集,主要表现为对外磁场的感应性凝集。从BMPs的凝集性特征分析,与普通Fe3O4磁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比较适合作为免疫磁珠法检测中的磁性载体。
- 杨艳宏解宇田菊霞
- 免疫磁捕获-PCR检测大肠杆菌O157
- 2010年
- 目的使用免疫BMPs,对牛粪标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进行免疫磁捕获,再对捕获物进行PCR检测,研究免疫磁捕获-PCR检测牛粪标本中大肠杆菌O157的方法。方法从磁性细菌中获取BMPs,将大肠杆菌O157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制成免疫BMPs。使用免疫BMPs,对大肠杆菌O157∶H7浓度为1×103cfu/g的牛粪标本,进行免疫磁捕获,对捕获物以vt1(Vero毒素1基因)、vt2(Vero毒素2基因)为增扩对象,进行PCR检测。作为对照,相同牛粪标本,直接对牛粪标本以vt1、vt2为增扩对象,进行同样PCR检测。结果相同牛粪标本,经免疫BMPs捕获处理,捕获物的PCR结果显示vt1及vt2基因阳性。而未经免疫磁捕获处理的牛粪标本,直接PCR检测的结果显示阴性。结论对牛粪标本,利用免疫BMPs,可捕获目标抗原,同时还可去除牛粪中存在的PCR反应抑制物等影响因素,提高检测敏感度。
- 田菊霞解宇杨艳宏
- 关键词:PCR大肠杆菌O157
- 细菌氧化反应实验模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使用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以及与电极、计算机的组合技术,探讨并建立细菌氧化反应的实验模型。方法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由LabVIEW软件、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及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控制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输出阶梯形递增电压(0.00~1.00V,递增速率:10mV/s),加到电极上。电极系统由平面石墨电极、铂电极及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使用大肠埃希氏菌,把附着细菌的纸质滤膜固定在工作电极表面,在工作电极与对极之间施加阶梯形递增电压,计算机同步记录伏安图谱。通过伏安图谱分析电极间的电子流动变化,探讨电子流动与细菌氧化反应之间的关联。结果纸质滤膜上附着大肠埃希氏菌时,伏安图谱显示施加电位0.72V(vs.SCE)附近出现电流的峰谷,峰电流值随菌浓度增大相应增高。纸质滤膜上未附着大肠埃希氏菌时,伏安图谱未显示出电流的峰谷。结论施加电位0.72V(vs.SCE)附近出现电流的峰谷,为大肠埃希氏菌氧化反应所释放的电子形成。大肠埃希氏菌的氧化反应,与菌体内辅酶A相关。
- 解宇王奎龙
- 关键词:细菌电极
- 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MPs磁性脂质体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磁性颗粒(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脂质体,考察BMPs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BMPs磁性脂质体粒径的影响。方法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MPs脂质体,调节BMPs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磁性脂质体粒径。结果以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的BMPs脂质体,BMPs浓度在(20~60)μg/mL时,磁性脂质体粒径基本稳定,平均94.9 nm;BMPs浓度在(60~100)μg/mL时,磁性脂质体粒径随着BMPs浓度增加而有增大的趋势。超声功率的增加或超声有效时间增大时,磁性脂质体的平均粒径有减小趋势,当超声功率为300 W、有效超声时间为100 s时,粒径出现最小值;但其后都存在转折,随着超声功率的再增加或超声有效时间再增大时,平均粒径反而出现增大现象。结论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MPs脂质体,通过控制BMPs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可以对磁性脂质体粒径进行调节。
- 田菊霞解宇杨艳宏
- 关键词:BMPS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