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114)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艳芳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小说
  • 2篇台湾女性
  • 2篇女性
  • 1篇导演
  • 1篇断掌
  • 1篇许鞍华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话语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叙事
  • 1篇生死
  • 1篇生死场
  • 1篇诗化
  • 1篇诗化小说
  • 1篇庶民
  • 1篇台湾女性小说
  • 1篇女导演
  • 1篇女性小说
  • 1篇自传
  • 1篇自传性

机构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艳芳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艺术广角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金时代里的双重悖论
2014年
作为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曾经把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搬上银幕。这一次,则把作家萧红直接搬上了银幕。显然,导演高估了普通观众的接受能力,只顾一味密集传达导演的意图,以至于在三个小时的"分享艰难"中,只见快速转换的场景、迅疾出场的人物和忙不迭的对白,却没有看到电影叙事的高潮。
王艳芳
关键词:许鞍华女导演半生缘《生死场》诗化小说影像叙事
论台湾新世代女作家郝誉翔的“北投书写”
2015年
台湾新世代女作家郝誉翔的"北投书写",以文字开辟并建构属于个人的北投小镇的生存场景和文化记忆,寄托着其对特殊地理空间的文化体认和主体关切。其"北投书写"系列小说既是现代志怪的发生场景,也是写作者生命印痕的重现,并为北投庶民大众的生存提供确凿的见证。郝誉翔的"北投书写"为新世纪台湾文坛的地方书写、文化身份和原乡意识等建构了多元象征的新景观。
王艳芳
近三十年香港女性小说研究述评被引量:3
2012年
自20世纪80年代香港文学研究升温,较为完整系统的香港女性文学研究只能忝列为各种版本的香港文学史、港台文学史以至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附属部分。综观近年两岸三地的香港女性小说研究,史料整理推出一批成果,但整体性的问题研究不足。既有的研究成果则集中于个别作家,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
王艳芳
论当代台湾女性小说的“断掌”书写——以《桂花巷》、《断掌顺娘》为例
2015年
尽管《桂花巷》、《断掌顺娘》的女主人公拥有相同的不可违拗的命运印迹,但生存观念的不同发展出大相径庭的行为模式和人性立场。她们为生活于其中的文化滋养和催生,最终也成为这个绵延牵扯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断掌书写是当代台湾女性小说的独特贡献,藉由被命运诅咒的女性自我抗争的故事,揭示了台湾庶民文化的广博且芜杂内涵。在展示无辜的被诅咒者强大的原始生命力的同时,也肯定了她们抗争宿命过程中持续冲击主流文化的内在驱动力。
王艳芳郭杨丽
关键词:台湾女性小说
论新世纪台湾女性自传性小说叙事话语的嬗变——兼及大陆与海外相关创作个案被引量:1
2011年
新世纪台湾女性自传性小说在叙事模式上既保持着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性别叙事的前倾姿态,又增容了国家民族话语中独立清晰的知识分子叙事以及极富个性的日常生活叙事;同时在叙事视角上也进行了从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到第一人称叙事以致两种和多种叙事人称的尝试,实现了叙事人称的双轨或多轨的多样化运行,不同程度地体现出集体型叙事声音所带来的叙事权威;此外,有意识地忽略叙事时间而强化叙事空间,表现出对自传体小说叙事传统观念的突破。新世纪女性自传性小说叙事话语多元化的嬗变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女性写作在女性意识挖掘、性别关系重建和个人身份认同等方面所进行的深入反思和多重探索。
王艳芳
关键词:叙事话语嬗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