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90374)

作品数:59 被引量:289H指数:10
相关作者:姜庆五周艺彪张志杰彭文祥庄建林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防治站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钉螺
  • 26篇血吸虫
  • 26篇吸虫
  • 23篇血吸虫病
  • 23篇吸虫病
  • 23篇虫病
  • 10篇湖北钉螺
  • 10篇湖沼地区
  • 8篇钉螺分布
  • 7篇湖区
  • 6篇地理信息
  • 6篇地理信息系统
  • 6篇信息系统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汉坦病毒
  • 6篇病毒
  • 5篇宿主
  • 4篇钉螺孳生
  • 4篇钉螺孳生地

机构

  • 50篇复旦大学
  • 13篇池州市贵池区...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普格县疾病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凉山州疾病预...
  • 1篇北京市东城区...

作者

  • 45篇姜庆五
  • 43篇周艺彪
  • 32篇张志杰
  • 30篇彭文祥
  • 17篇庄建林
  • 15篇王海银
  • 11篇陈更新
  • 9篇赵根明
  • 9篇曹务春
  • 7篇江佳富
  • 6篇依火伍力
  • 6篇左曙青
  • 6篇杨红
  • 6篇赵飞
  • 5篇何明祯
  • 5篇李源培
  • 5篇吴晓明
  • 5篇刘刚明
  • 4篇张文义
  • 4篇张泮河

传媒

  • 20篇中国血吸虫病...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8篇中国卫生统计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Chines...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6篇2010
  • 5篇2009
  • 12篇2008
  • 18篇2007
  • 8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确定适宜样本量的方法,为获取准确的钉螺信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安徽省贵池区秋浦河沿岸随机选择4块滩地,按照等间隔的抽样方法调查钉螺,所有钉螺带回实验室用水测法判别死活,并记录活螺数。用EpiData双遍录入校对建立数据库,用SAS软件对4块滩地的钉螺数据按不同的样本量进行抽样并计算相应的钉螺密度,绘制样本量-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样本量-钉螺密度相对变化曲线,判断各滩地的适宜样本量。结果谷潭湖滩的适宜样本量为40框,菜籽湖滩为200框,秋浦河外滩为100框,欧阳湖滩为200框。结论样本量-钉螺密度绝对变化曲线和相对变化曲线相结合可以为确定湖沼地区钉螺调查时的适宜样本量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倪映崔道永张志杰彭文祥
关键词:血吸虫病湖北钉螺湖沼地区样本量
应用知识决策树分类遥感影像识别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分类TM遥感影像识别鄱阳湖区钉螺孳生地。方法收集分类的地面样本点,分析同时期的鄱阳湖洲滩植被与钉螺分布关系数据,对同一时相的TM遥感影像,选取合适的试区,分析试区典型地物和地面样本点的光谱特征,形成用于分类的专家经验性知识,然后采用基于知识模型的专家决策分类方法分类识别钉螺孳生地。结果将试区分为6类,分别是苔草群落、荻草群落、虉草群落、藻类水体、河流和湖水体、滩地。对照同时期螺情资料,苔草群落为钉螺主要孳生地,在荻草群落和虉草群落地带偶然发现钉螺,但密度极低。采用基于混淆矩阵的方法评价分类结果精度,苔草群落、荻草群落和虉草群落的制图精度分别是87.69%、81.36%和94.44%,用户精度为86.36%、91.43%、84.16%,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错分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三者有一定的混生现象。另外,10月份是滩地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它们的光谱在各个波段上均有相似之处,产生一定的错分,对本研究的最终结果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结论在分析与TM遥感影像同一时相地面样本点的基础上,可采用基于知识模型的专家决策树分类方法分类遥感影像识别钉螺孳生地。
张健钦龚建华黄明祥林文鹏
关键词:钉螺
年极端低气温在湖北钉螺分布中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索预测湖北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方法选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13个相邻有螺省(市)与无螺省(市)的61个气象站作为研究对象,以北纬34°为界,以北编码为温度不适合钉螺生存的地区,以南编码为温度适合钉螺生存的地区,分别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结果有螺区和无螺区的年极端低气温和年平均温度的t检验结果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3.93,P均<0.01)。无螺区年极端低气温和年平均温度均低于有螺区,差值分别为6.72℃和3.02℃,年极端低气温的差值约为年平均温度差值的2.23倍;logistic回归分析仅显示年极端低气温对钉螺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1.48,P<0.01),年平均温度未进入模型。结论年极端低气温可能是预测湖北钉螺分布的敏感温度指标。
崔道永张志杰倪映彭文祥庄建林周艺彪
关键词:温度湖北钉螺血吸虫病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感染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的感染情况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市9个区(县)作为研究试验区,设立14个调查点,对HFRS动物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调查点进行定位,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建立调查点矢量图层,并与北京市1∶100 000地形图、北京市Landsat-7 TM卫星遥感影像图及北京市高程图进行叠加,分别提取调查点周围2 km缓冲区内的平均海拔,校正植被指数及土地利用信息,导出后在SPSS 13.0中分析宿主感染情况与环境因素的联系。结果不同地区间HFRS动物宿主密度和带毒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宿主带毒率和带毒指数与园地、水浇地面积成正相关关系;宿主带毒情况和校正植被指数之间无相关性;褐家鼠带毒率与海拔、水浇地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北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动物感染情况与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因素有关,提示应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赵文娟方立群冯丹江佳富闫磊韩晓娜杨红左曙青吴晓明曹务春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全球定位系统宿主动物汉坦病毒
中国大林姬鼠携带Amur类汉坦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 确定中国大林姬鼠是否存在Amur类汉坦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RT-PCR法扩增大林姬鼠肺组织中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和S基因全长,目的片段经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后,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从东北大林姬鼠肺标本JilinAP06中分别扩增出长度383 bp(M基因)和1696 bp(S基因)大小的目的eDNA片段,其S基因全长由1696个核苷酸组成,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从37位核苷酸至1323位核苷酸,共1287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的蛋白。JilinAP06 S基因与1378、Liu株同源性最高,与H5株同源性次之,与AP63、AP61和AP1371同源性为91.0%~91.7%,与76.118同源性为81.0%。S全序列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汉坦病毒已知序列比较显示:JilinAP06与AP1371同源性最高(98.4%),与AP61同源性为98.1%,与AP63和Liu、B78和H5株同源性为97.2%~97.9%,与76-118同源性为95.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JilinAP06与Amur类汉坦病毒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M基因片段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分析结果与基于S基因全长得到的结果一致.结论 中国大林姬鼠存在Amur类病毒,大林姬鼠很可能为Amur类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人群Amur类病毒感染的重要来源。
张文义江佳富姚昆吴晓明左曙青詹琳褚宸一赵秋敏张泮河杨红曹务春
关键词:汉坦病毒大林姬鼠
湖区钉螺孳生地的微生态环境对钉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索微生态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并测量部分框的植被盖度、土壤温度,同时采集约30g土壤样本。实验室压螺鉴定死活并分框记数,测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首先描述钉螺及各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再用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分析多种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微生态环境因素共查104框,pH值为4.70。7.92,植被盖度为1%~96%,土壤温度为14.5~32.7℃,土壤含水量为0.07~2.00。环境相关因素的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发现湖区植被盖度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结论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为平滑函数关系,应考虑用广义相加模型对钉螺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采取适宜策略来改变钉螺生态,进而遏制钉螺的繁殖和扩散。
李源培王海银周艺彪何忠万伟姜杰姜庆五
关键词:湖区钉螺孳生地微生态环境钉螺分布广义相加模型
2000~2006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为更好地控制血吸虫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池区2000~2006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整理流行状况、人畜病情、螺情等相关材料,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进行指标间关系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贵池区一、二类流行村数呈下降趋势,三、四类流行村数逐渐增加(χ^2=281.5,P〈0.01);人群病情呈波动趋势(χ^2患病率=3705.6,P〈0.01;χ^2发病率=507.5,P〈0.01);耕牛患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患病率=118.5,P〈0.01);螺情呈整体下降趋势,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池区7年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以防止疫情突然反弹。
王海银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赵根明陈更新崔道永姜庆五
关键词:血吸虫病湖北钉螺流行病学
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的探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m^2和9.80只/0.11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m×5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有螺面积以田中最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渗水草地且活螺平均密度较高;在灭螺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7.50%和82.50%。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89%和4.16%。在灭螺3个多月后,试验组没有发现活螺,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77.50%)(χ^2=0.31,P〉0.05)和钉螺死亡率(7.03%)(χ^2=3.12,P〉0.05)均没有明显的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幅度也不大,仅下降8.88%。结论“堆敷”灭螺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螺方法。
周艺彪依火伍力刘刚明吴子松汪仕安王海银徐亮赵根明姜庆五
关键词:血吸虫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与NDVI的时间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大杨树镇为例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月度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人数和长时序月度NDVI值的相互关系,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趋势及发病人数进行预测。研究区大杨树镇2001—2005年共有144例完整的HFRS病人资料,以及同期详细的宿主动物捕获数据。基于Landsat TM影像以及Google earth影像,大杨树地区土地利用分为4种类型,山地、林地、农田以及居民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数据由SPOT-4卫星的VGT-S10数据集(10d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提供。对HFRS病例与NDVI之间的关系进行图解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NDVI的峰值多出现于8月,而HFRS发病人数的峰值多出现在11月。前朔3个月的农田NDVI值与HFRS病例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P值<0.001)。农田NDVI峰值比HFRS病例的峰值提前了3个月。研究量化了NDVI与HFRS之间的关系,为HFRS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闫磊黄华国张文义王剑波任玉环方立群黄晓霞曹务春闫守邕王世文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SPOTNDVI
湖南省洞庭湖区钉螺分布状态的动态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索洞庭湖区钉螺分布的动态变化,为钉螺生态学及螺口动力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的一块草滩为研究现场,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洞庭湖未涨水期间进行随机抽样查螺,实验室内压螺鉴定死活后分框计数。首先计算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及聚集度指标等进行统计描述,然后采用最大似然法拟合负二项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不同的分布类型以探索不同时间点的钉螺分布状态。结果观察期间各月份钉螺的分布均为正偏态分布,钉螺密度的中位数分别为7、9、1、0、3、4和1(只/0.01m2),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3、8、3、2、4、6和4;方差均大于均数,聚集性指数随密度同方向变化。水退初期10月份的钉螺数据对几种分布均不能较好拟合,11月份的钉螺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2008年4月份的钉螺分布同时符合负二项分布和指数分布,其它各月份的钉螺分布均呈负二项分布。结论钉螺分布不是单一的负二项分布,可能存在着与密度有关的一种动态变化,有待于提出新的、更广义的分布模型来更好地反映这种动态变化。
王海银张志杰周艺彪姜庆五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湖沼地区统计分布负二项分布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