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50107005)
-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敏生杨伟健黎佼张振辉钟赟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细胞融合改善年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诱导年轻与年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融合,探讨融合后年轻BMSCs对年老BM-SCs功能的影响。方法:年轻(2-3月龄)及年老(18-24月龄)C57BL/6小鼠BMSCs在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后分别与年轻及年老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C57BL/6小鼠BMSCs通过聚乙烯二醇(PEG1500)诱导,建立细胞融合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融合率和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表达。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形态及细胞核特性。通过细胞计数比较5组细胞(年轻组Y,年老组O,年轻融合组Y-Y,年轻年老融合组Y-O,年老融合组O-O)在2d、4d、6d、8d的细胞增殖能力。诱导细胞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比较5组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通过PEG诱导,可获得30.45%±4.13%的融合细胞,3组不同年龄融合组的细胞融合率无显著差异。融和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44、Sca-1,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34、CD117、CD31、CD45。在2d、4d、6d、8d,Y-O组细胞数量增加百分率比O-O组均显著增高。代表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强弱的茜素红染色阳性率和代表脂肪细胞分化能力强弱的油红O染色阳性率,Y-O组比O-O组均显著增高,具体数值分别为:(25.46%±1.52%)vs(13.85%±1.69%),P<0.01;(12.99%±2.61%)vs(6.03%±1.71%),P<0.05。结论:年轻BMSCs可通过细胞融合改善年老BMSCs增殖及分化功能。
- 黎佼陈敏生杨伟健张振辉钟赟刘世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年龄因素脂肪细胞细胞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