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B041)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5
- 相关作者:胡铁生周光辉韩松朱赫今王萍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空灵意境的营造与动态结构的平衡——中西诗学话语中的空白观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空白"是中西诗学理论的共享术语。两种空白观都关注言意关系,研究读者审美视界中空白的辅助性功能,体现出作家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维度。文化语境的不同决定了中西空白内涵的不同。中国的空白观深受道教与禅宗文化的影响,以营造艺术的空灵境界为目的,以达到天人合一为指归。西方学者对空白的理解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其思考也在这一框架下展开,主要研究空白与作品意义的关系,审美的指归是构建一个动态结构的平衡。
- 王萍王冬梅
- 生态批评的理论焦点与实践被引量:11
- 2009年
- 围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虽然在不同学科内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理论,但有一点却达成了共识:人类在欲望的驱使下虽然实现了当前利益的最大化,但却失去了永远也无法补偿的自身长远利益,致使人类陷入生态危机的困境之中。因此,生态批评家在生态批评中必须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本质区别。美国生态批评家卡森从"以人为本"出发,将生态批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探讨生态美学,又重视生态批评的意识形态作用,从交叉学科研究入手,为提高民众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增强民众改善生态现状的责任感,为人类真正走向自由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同时也为生态批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做出了榜样。
- 胡铁生
-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美学生态意义
- 欧洲政治哲学对美国早期政论文学的影响——再论美国文学形成过程中的全球化因素被引量:3
- 2010年
- 欧洲政治哲学催生了北美的政论性文学,使其在美国兴国之初发挥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政治认同的作用。北美国际化背景下形成的政论性文学与欧洲政治哲学具有继承、扬弃和发展的关系,是北美思想家将欧洲政治哲学思想与北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应被视做美国民族文学形成的基点,但同时也体现了北美思想家革命性方面的局限。欧洲与新大陆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以政论性文学为主要特征的美国文学形成的全球化因素。
- 胡铁生
- 关键词:美国早期文学
- 论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意蕴被引量:5
- 2011年
- 除政论性文学以外,文学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伦理原则的"元政治"范畴,而非对权力政治的追求。20世纪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其文学创作中均体现了这一理想。这些获奖者或者自身具有国际化背景,或者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以美国经验为基础,进行人的普世性和社会秩序以及国际秩序的思考,遵循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原则"。通过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诺贝尔文学奖为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更大的文学话语权,使其在20世纪处于世界文学的领军地位以至形成其文学的霸权地位。中国文学的发展史恰恰也是在政治理想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在世界进入现代和后现代社会阶段,中国文学由于受社会发展阶段和当代各种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呈滞后状态,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借鉴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中国文学早日获得这一"文学奥运"金牌,使中国文学再度呈现昔日的辉煌,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胡铁生周光辉
- 关键词:美国文学诺贝尔文学奖政治理想洋为中用
- 论全球化语境下美国戏剧文学的发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美国戏剧文学是在欧洲戏剧文学传统的影响下,在以政治剧为起点、以本民族的"人学"为己任、把"小人物"搬上舞台、对社会及人类自身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然而,美国戏剧文学的发展之路也曾遭遇了大众消费价值与文艺思想价值之间的冲突;在现今阶段又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文学几乎在性质上被彻底颠覆。秘鲁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略萨为当代美国戏剧文学走出困境做出了榜样。
- 胡铁生韩松
- 关键词:美国戏剧文学
- 美国戏剧文学发生学的内外因素被引量:3
- 2011年
- 作为文学的一种类型,美国戏剧文学的形成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一脉相承的。欧洲戏剧传统是美国戏剧形成的外在因素,这一因素与美利坚民族和英吉利民族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美国戏剧文学的本土化因素却是在美国戏剧文学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因素,其核心在于美利坚民族的政治诉求,因而政治剧是其主要形式。此外,欧洲移民与印第安人的关系和早期戏剧中印第安人形象的塑造是其戏剧文学的另外两个内在因素。美国早期戏剧与其文学的追求相一致,是美利坚民族"人学"思想的追求,反映了戏剧这一文学形式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和以人为目的这三个维度上的"人学"思想。
- 胡铁生
- 关键词:美国戏剧人学思想
- 后现代文学非人类他者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纳尼亚传奇》与《哈利·波特》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和《哈利.波特》以其非人类他者形象塑造的手法,在同为反文学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在相同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表现出文艺美学追求和理想倾向的差异性。在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等人文诉求方面,二战后出版的《纳尼亚传奇》借助能言动物的主体形象,更加深刻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观,在动物与人类形象的巧妙转换之间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审美观念;相比之下,出版较晚的《哈利.波特》,其非人类他者形象的塑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生态意识的局限性以及对他者生命形式存在价值的贬损。
- 胡铁生韩松
- 关键词:《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
- 后现代文学的共生与反思——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取向被引量:20
- 2010年
- 佛克马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概念仅限于欧美文学界。该断言有失公允。后现代文学起始于欧美,但是,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的基本特征已成为当代各民族文学的共同特征。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学也已进入后现代主义阶段,而这一文学现状的形成,完全受制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规律和终极目标。然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传统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和文艺美学的价值取向均受到了颠覆性的破坏,文学存在的意义也值得商榷。此外,如果文学仅仅是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那么,自文艺复兴以来,以人为本的文学精神也就无法体现。打破旧有传统,建立新的秩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当今文学的发展取向已成为学术界所应认真思考并亟待作出回答的核心问题。
- 胡铁生
- 关键词:后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
- 个体伦理与集体伦理之辩——华顿小说《纯真年代》中房子意象的伦理内涵被引量:4
- 2012年
- 在华顿小说《纯真年代》中,房子是其重要意象,其外观及内部装饰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伦理道德风尚。《纯真年代》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由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价值的凸显,这与老纽约上流社会尊崇的以小集体为本位的集体伦理观相矛盾。伦理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个体伦理发展的桎梏。然而,伦理的发展不仅有共时性同时还具有历时性,只有当个体伦理、集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真正达到统一时,人才能获得身心上的彻底解放。
- 朱赫今胡铁生
- 关键词:个体伦理道德心理
- 论文学与政治的意蕴交映--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感思被引量:10
- 2011年
- 略萨因对专制政权的痛恨和民众反抗精神的精致描写而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实印证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是对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际关系和人的生存困境的思考,这就是文学与政治的不解之缘。在政治哲学层面上,文学的政治性表现为文艺作品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探索,因而具有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在政论性文学层面上,文学文本直接服务于国家政权的诉求,因而具有政治认同的历史作用。略萨的文学创作两者兼而有之,不仅为文学与政治的相互包蕴树立了典范,也为困境中的当代文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 胡铁生周光辉
-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政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