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32)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1H指数:9
- 相关作者:易自力蒋建雄肖亮艾辛陈智勇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湘杂芒2号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以人工远缘杂交新品种湘杂芒2号(Miscanthus sinensis×lutarioriparia)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发芽床、光照、贮藏条件、带颖壳与去颖壳等处理对芒属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湘杂芒2号种子在15和45℃条件下不发芽,在变温条件下(20℃/30℃)发芽率最高,为96%;纸上发芽的平均发芽率最高,为94%;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在4℃的冰箱冷冻和在室温下非密封保存1年后,平均发芽率超过85%,而在-20℃条件下保存1年后萌发率为0;种子去颖壳后发芽率由66%提高到86%。该结果能为芒属植物种苗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 王禹易镇邪王学华易自力
- 关键词:生物能源育苗技术
- 芒属植物染色体核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物种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手段。芒属植物是禾本科多年生的C 4类高大草本,被认为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综述了芒属植物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的研究进展,包括取材、预处理、染色体制片以及染色体数目与分类等研究,并进行了展望。
- 邓果特刘清波蒋建雄易自力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 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芒属植物染色体图像的方法探讨被引量:7
- 2013年
- 因具有诸多生长和利用优势,芒属(Miscanthus)植物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非粮能源植物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在有关芒属的相关研究中核型分析是常规性实验,有一定重要性,而染色体图像处理是核型分析中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主要从曝光度调整、背景初步净化、染色体区域转移、染色体色调调整、染色体提取、交叉染色体分离以及同源染色体配对等环节报道用Adobe Photoshop软件对芒属植物若干类群的核型分析中的染色体图像进行优化处理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可使染色体图像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变得美观、易观察,利于后续操作和分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卢玉飞蒋建雄易自力
- 关键词:芒属核型分析ADOBEPHOTOSHOP
- 芒和五节芒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被引量:29
- 2012年
- 利用最大熵模型,将我国现有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五节芒(M. floridulus)的地理分布信息与19个降水及温度等气候因子相拟合,预测了芒和五节芒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并推测出芒和五节芒的基本生态位。结果显示:芒的潜在适生区包括四川西部、陕西北部、宁夏、内蒙古中部、黑龙江、吉林西部、辽宁西部、青海东南部等地区,其基本生态位参数为:最暖季节降水量为400-1000mm,平均8月降水量为100-350mm,7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5℃,平均7月降水量为100-350mm,11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0-22℃,最干月平均气温为-15-20℃,平均12月降水量为100mm以下;五节芒的潜在适生区为云南、陕西、山西、宁夏、河南、山东、吉林、辽宁以及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等地区,其基本生态位参数为:最暖季节降水量至少在400mm以上,平均6月降水量为150-550mm,7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5-30℃之间,6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0℃,平均4月降水量为50-100mm。结果表明,在进行遗传改良的前提下,我国有丰富的适合栽植芒和五节芒的土地资源。
- 周婧李巧云肖亮蒋建雄易自力
- 关键词:五节芒降水量
- 五节芒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为了解中国五节芒的形态多样性和分布特点,为五节芒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10个省份117份材料的12个与茎杆、叶片、花序相关的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节芒群体的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80%~73.43%;(2)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7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叶片特征,第2主成分反映茎杆特征,第3主成分反映花序特征;(3)聚类分析表明,10个群体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湖南和江西2个群体,第2类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和贵州5个群体,第3类包括安徽、江苏和浙江3个群体。
- 肖亮蒋建雄易自力艾辛邓念丹林聪
- 关键词:五节芒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 芒属能源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引量:72
- 2012年
- 芒属植物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近年来引起了欧美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是芒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有着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对促进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芒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种类及特点,概述了其作为能源植物的开发优势与利用途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芒属能源作物产业的发展前景。
- 易自力
- 关键词:能源植物能源作物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种质资源
- 中国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利用33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6个省的46份野生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3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DNA条带,7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6.21%,条带大小范围80~310 bp;(2)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结果: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幅为0.020~1.522,平均为0.745,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40~0.738,平均为0.445,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幅为0.315~0.933,平均为0.569,说明我国芒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宽,遗传多样性丰富;(3)相似系数UMPGA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可将46份种质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主要由中部芒组成,类群Ⅱ主要由北方芒组成,类群Ⅲ主要由南方芒组成,西南芒在每个类群中均有渗透,这一结果说明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地理起源不能完全吻合。
- 肖亮薛德蒋建雄艾辛覃静萍陈智勇刘树玲易自力
- 关键词:种质资源SSR标记
- 玉米SSR引物和甘蔗EST-SSR引物在芒属中的通用性研究被引量:30
- 2012年
- 芒属种质资源是芒属能源作物新品种育种的基础。为了给开展芒属的相关遗传分析提供基础,本研究以中国芒属植物全部7个种类为材料,对382对玉米SSR引物和100对甘蔗EST-SSR引物的通用性进行研究以筛选有效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分前期筛选以获得初步有效的引物和后期使用这些初步有效的引物对全部供试材料进行扩增2个环节进行。结果表明,在全部84份供试材料中都能实现稳定PCR扩增且条带清晰、有多态性、能准确判读的玉米SSR引物和甘蔗EST-SSR引物分别为39对(10.21%)和13对(13.00%)。这52对引物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扩增总共得到250条带。其中在芒属中产生220条带,而多态性条带为206条(93.64%),平均每对引物获得3.96条多态性条带。在扩增条带中,出现了不少特异性条带。基于全部250条带计算得到的遗传相似度(GS)为0.588~0.988。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的结果表明,在GS=0.68水平上,中国芒属植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由尼泊尔芒、双药芒、红山茅构成,第二类由芒、五节芒同荻、南荻组成;在GS=0.82水平上,芒与五节芒同荻与南荻分开;在GS=0.88时,芒与五节芒分开。结果初步表明中国芒属植物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其中,芒、五节芒、荻和南荻的相似性较高,相似度为0.780~0.988,说明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尼泊尔芒、双药芒、红山茅同这四者的遗传距离却较远。因此建议在中国芒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时,亲本选配可以适当考虑这三者,以拓宽杂交种的遗传基础。
- 卢玉飞蒋建雄易自力
- 关键词:SSREST-SSR
- 五节芒表型性状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本研究利用25个表型性状和33对SSR标记,对53份五节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在不同五节芒种质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6.53%~69.82%,其中整株干重、三级花序数、二级花序数等性状变异较大,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表型聚类将53份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大部分材料聚在第Ⅲ类群内,但仍有部分材料独立成群。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26对SSR引物在53份五节芒中表现出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引物共产生8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4条,占91.3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86~0.374,平均为0.245。53份五节芒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93 2~0.965 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58 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0 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表明,种质资源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五节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薛德肖亮艾辛邓念丹蒋建雄覃静萍陈智勇刘树玲易自力
- 关键词:五节芒表型性状SSR标记
- 细胞工程技术在芒属能源作物上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1年
-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领域。芒属植物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作物,欧美多国以奇岗(Miscanthus×Giganteus)作为芒属能源作物的代表对其进行了系统广泛的研究。本研究对细胞工程技术在芒属能源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1)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再生体系的愈伤诱导及分化增殖,研究内容涵盖了对组织培养影响重大的主要因素,包括激素、外植体、辅助添加物、培养基成分,甚至碳源的不同灭菌方式等;2)染色体倍性操作,主要是染色体加倍研究,单倍体育种也有所突破。本研究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探讨。
- 刘明稀蒋建雄易自力
-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芒属细胞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