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XW046)
- 作品数:7 被引量:110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奇勇卢家楣闫志英陈成辉单海燕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评价分类任务中情绪启动效应的若干定理
- 2014年
- 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有很多现象,如比例效应、反转效应、词频效应。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启动模型均无法解释所有的情绪启动现象,表明现有的模型均有理论不足。为此提出了四条定理,实验一证实了启靶一致RT(一致性期待时)<启靶不一致RT(不一致性期待时)<启靶一致RT(不一致性期待时);实验二证实了"启—靶"反应从快到慢依次是:N(负)—N、P(正)—N、N—P、P—P;实验三证实了在评价分类任务中准确性判断与速度判断出现了实验性分离。使用这些定理可以解释所有的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现象。
- 张奇勇卢家楣张兵
- 关键词:情绪启动词频效应定理
- 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被引量:71
- 2013年
- 纵览已有的关于情绪感染的文献后发现,就情绪感染这一概念主要存在两种分歧——一种认为情绪感染是自动化的、无意识的过程(原始性情绪感染),一种认为情绪感染是一个需要意识参与的过程(意识性情绪感染)。究其原因,是因为研究者们没有区分"低级情绪信息"和"高级情绪信息"及其在传递机制上的差异性,最终使得情绪感染这一概念不断扩大化而不知所指,由于情绪感染概念上的分歧导致其发生机制上也存在同样的分歧。为厘清情绪感染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使用推本溯源的方法从"感染"的词源上来探究情绪感染的概念问题,明确了只有低级情绪信息才可以通过情绪感染传递,情绪感染是一个自动化、无意识的情绪传递过程。进而,在情绪感染的概念和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论证了情绪感染的机制问题,情绪感染是一个"察觉——[模仿——反馈(激活镜像神经系统)]——情绪"的过程。
- 张奇勇卢家楣
- 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被引量:33
- 2016年
- 原始性情绪感染理论认为,情绪感染是一个"情绪觉察—无意识模仿—生理反馈—情绪体验"的过程,情绪感染是一个由生理诱发情绪的过程。早在1884年,詹姆士和兰格就提出了情绪外周学说,同样描述了从身体变化到情绪变化的关系路径,但没有描述从刺激事件到外周身体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能揭示这一"自下而上"的情绪产生机制。研究选取有效大学生被试62名,参与下列研究:(1)在眼动实验中使用情绪图片作为感官情绪信息,以考察觉察者的情绪觉察水平。(2)在生物反馈实验中,使用仿真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感官情绪信息,以考察觉察者的无意识模仿水平和生理反馈水平。使用路径分析证实了情绪感染的路径机制,在真实情境的诱发下,这种通过生理唤醒而诱发情绪的机制是可能的。
- 张奇勇卢家楣闫志英陈成辉
- 关键词:情绪感染情绪体验
- 面向传统制造型企业转型的知识整合超网络研究
- 2015年
- 当前我国传统制造型企业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知识整合为我国传统制造型企业转型提供了可行的方向。从知识互补性的角度来看,传统制造型企业的转型可以简化为传统知识层、创意知识层、新兴知识层之间不断互动的知识整合超网络动态地寻求均衡状态的过程。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与最优化问题的关系,求得知识整合超网络的均衡知识整合强度,既可以定量地计算出不同类型知识相互整合时的均衡知识整合强度,也可以用来解释现实中传统制造型企业与创意型组织或新兴组织合作失败的原因,为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许多复杂系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单海燕
- 关键词:知识整合超网络
- 有多少记忆可以内隐——兼评Jacoby加工分离程序被引量:2
- 2014年
- 自从1991Jacoby使用简单的再认任务分离出意识性提取与无意识熟悉性以来,虽然PDP的计算范式也受到一些修正,但均没有在计算范式的内核思想上改进过,只是PDP延伸出的应用研究非常多。其实,Jacoby在构建PDP范式时,从描述PDP的心理现象、构建数学模型到PDP在实践中的应用上均出现了重大失误。本研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PDP提出了质疑,使用集合模型重新构建了PDP计算模型,用实验验证了PDP新模型,纠正了Jacoby理论与应用的三大错误。
- 张奇勇卢家楣
- 关键词: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 先入观念对情绪感染力的调节——以教学活动为例被引量:14
- 2015年
- 从以往意识性情绪感染的研究中可以推断出,情绪感染可以被后继的"观念"所调节,这种观念可以被无意识提取,那么情绪感染能不能被"先入观念"所调节呢,即观念先于情绪感染而存在并对情绪感染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实验情境以教学活动为例,采用被试内设计,通过实验前的指导语引导学生树立两种教师评价——"权威"教师(积极的先入观念)和"新手"教师(消极的先入观念),然后给学生播放两位教师的三类教学视频——中性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朗诵视频,使用Bio Neuro八通道生物反馈仪记录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生理指标,每段视频播放后,要求学生完成《教师课堂情绪感染力评价问卷(学生用)》。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观看"权威"教师视频时,其注意力水平不受教师情绪效价的影响,学生对"权威"教师均能保持较高的"专注"状态,从而提高了"权威"教师的积极情绪感染力(易感性调节),而对"新手"教师的"专注"程度较低,从而削弱了"新手"教师的积极情绪感染力(免疫性调节)。"新手"教师的消极情绪感染力(倦怠)比"权威"教师的消极情绪感染力更强,这与学生对"权威"教师的消极情绪进行"合理化"解释有关,从而免疫了"权威"教师的消极情绪感染力。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权威"教师的情绪感染力评价(无论是中性、积极或消极视频)要极其显著好于对"新手"教师的评价。由此说明,先入观念对情绪感染的调节方式有两种:"专注"和"合理化",调节的结果也有两种:"易感性"与"免疫性"。
- 张奇勇卢家楣
- 关键词:情绪感染
- 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感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被引量:9
- 2015年
- 该研究旨在编制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感问卷并探讨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问卷以Maslach情绪枯竭问卷通用版为基础,并通过开放式问卷广泛征集了高校教师科研倦怠的表现形式,经过预测修订后,最终问卷包含3个维度22个项目,正式施测共回收519份有效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与项目分析、效度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科研倦怠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效标关联效度、区分度、结构效度、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 张奇勇闫志英卢家楣
- 关键词:职业倦怠问卷编制信效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