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1062)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印仁和曹为民胡滢石新红曾绍海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添加剂对Cu/Co多层膜电结晶成核机理及磁性的影响
- 2007年
- 在硼酸镀液中以单晶S i(111)为基底用双槽法制备Cu/Co多层膜,在镀液中分别加入了镀铜添加剂2000#和镀钴添加剂5#。探讨了镀层电结晶成核机理,在基础镀液中铜电结晶为三维连续成核过程,钴电结晶在较低电位下为三维连续成核,在较高电位下为三维瞬时成核过程。加入添加剂后,铜、钴电结晶均为三维瞬时成核过程。测试了Cu/Co多层膜的磁性能;添加剂能提高多层膜的磁性能,无添加剂的Cu/Co多层膜的巨磁阻(GMR)值约为5%,而在加入了添加剂后,其GMR值高达52%。
- 曹为民石新红印仁和姬学彬张磊曹赟
- 关键词:电结晶成核巨磁阻效应
- 流动槽滴入法电结晶制备铜钴纳米多层膜
- 2007年
- 在硼酸镀液体系中采用流动槽滴入法电结晶制得Cu/Co纳米多层膜,通过循环伏安法确定Cu、Co电结晶电位,分别为-0.55V和-1.05V(vs.SCE),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Cu/Co纳米多层膜的结构、成份进行了分析。并用物性测量系统PPMS测试了Cu/Co多层膜的磁性能,结果表明:电结晶制备的Cu/Co多层膜的矫顽力比较小,仅为34 Oe,适合作巨磁阻磁头材料,其磁电阻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约在3000 Oe时磁电阻趋于饱和,此时的巨磁阻效应GMR值达到了14%.
- 曹为民石新红印仁和朱律均胡滢
- 关键词:电结晶X射线衍射GMR
- 电结晶铜/钴纳米多层膜结构与磁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以n型Si(111)为基底,在硼酸镀液体系中采用双槽法电结晶制备Cu/Co纳米多层膜,确定了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纳米多层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显示多层膜具有良好周期性和超晶格结构.并用物性测量系统PPMS测试了不同结构Cu/Co纳米多层膜的磁性能.磁滞回线表明:不同周期数的纳米多层膜其矫顽力均较小.巨磁阻(GMR)性能与纳米多层膜结构有关.GMR值随Co磁性层厚度增长先增大后减小,有一极值;随着Cu非磁性层厚度的增加GMR值发生周期性的振荡;随周期数N的增大,GMR值先增大,在N为60时达到了90%,随着N的继续增加而减小,当达到80周期时,GMR值趋于稳定.
- 曹为民胡滢印仁和石新红曾绍海
- 关键词:电结晶X射线衍射巨磁阻效应磁滞回线
- Co/Cu纳米多层膜的制备及巨磁阻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5年
- 采用恒电位双电解槽法在硼酸镀液体系中,以单晶 Si(111)为基底电沉积制备 Co/Cu多层膜,确定了双槽法制备多层膜的工艺条件,为得到优良的多层膜巨磁阻材料,镀液体系中加入了自制的添加剂。并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多层膜的断面形貌,小角度X射线衍射(LXRD)谱图中出现了 2 个衍射峰,大角度X射线衍射(MXRD)谱图中强衍射峰的两侧出现了卫星峰,表明多层膜具有超晶格结构。用物性测量系统( PPMS )测试了 Co/Cu 多层膜的巨磁阻(GMR)性能,GMR值达到52.52%。
- 胡滢曹为民印仁和俞文清曾绍海王慧娟
- 关键词:电沉积X射线衍射巨磁阻效应
- 单晶硅上电结晶制铜钴纳米多层膜的研究
- <正>由磁性层和非磁性层组成的金属纳米多层膜具有优良的磁性和物性,如巨磁阻效应(GMR)和易磁性方向的改变等,其性能的研究有望应用于磁敏感设备以及提高磁记录密度等。Co/Cu多层膜因为它有相对较小的饱和磁场和相对较大的G...
- 石新红曹为民印仁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