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5B30701001)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梁柳琴詹钟平杨岫岩叶玉津许韩师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狼疮
  • 5篇红斑
  • 5篇红斑狼疮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依那西普
  • 2篇真菌感染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詹钟平
  • 9篇梁柳琴
  • 8篇叶玉津
  • 8篇杨岫岩
  • 6篇许韩师
  • 5篇陈冬莹
  • 2篇付迪
  • 2篇邱茜
  • 1篇连帆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9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临床表现、易感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82例SLE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资料。结果1525例SLE患者中,82例发生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5.4%。占SLE医院感染总例数的17.9%(82/458)。感染部位常见为口腔(34%),下呼吸道(32%)和胃肠道(21%)。82例中共分离出真菌103株,最常见为念珠菌属(74.7%),其次为隐球菌(9.8%)和曲霉菌(5.8%)。易感因素为低蛋白血症、血白细胞减少、低补体血症,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抗真菌治疗单用氟康唑47例,制霉菌素7例,伏立康唑6例,伊曲康唑5例,两性霉素B5例,卡泊芬净1例,其余均为联合用药。本组治愈39例,好转23例,恶化3例,死亡17例,病死率达21%。结论念珠菌为常见致病菌。SLE合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有助于改善SLE患者预后。
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叶玉津
关键词:医院感染真菌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48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付迪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依那西普基质金属蛋白酶-3
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或来氟米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37.5%和17.1%(P<0.01),ACR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17.5%和2.8%(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5.0%和37.1%(P<0.01),ACR50有效率为47.5%和11.4%(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尤其适合对MTX等DMARDs疗效不佳的患者。
梁柳琴詹钟平付迪叶玉津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类风湿肿瘤坏死因子类甲氨蝶呤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转归。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02例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患者占同期住院1350例SLE患者的7.6%,其中39例(38.2%)为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37.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20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0.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易感因素前3位为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6%。结论: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病死率高。多部位感染常见,以肺部为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常见易感因素。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有助于改善SLE的预后。
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叶玉津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预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8.0%)无呼吸系统症状体征。70例患者(46.1%)X线胸片表现有异常。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检查最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46.7%;其次为网状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1.6%。68例(44.7%)患者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16例(10.5%)出现低氧血症。ILD组与非ILD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伴ILD并不少见。肺HRCT对ILD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ILD,尚无临床症状及胸片异常时,通过肺HRCT和肺功能测定对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
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
关键词: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变化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检测活动期类风温关节炎(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探讨MMP-3在RA中的作用,为RA的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分别检测45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3水平。MMP-3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为(372.34±198.2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46±16.83)ng/mL(P<0.001)。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DA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6,P<0.05)。治疗后MMP-3水平下降,其中病情缓解者下降差异有显著性[(361.27±193.83)ng/mLvs(192.52±107.33)ng/mL,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的降低水平与DAS评分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0.493,P<0.05)。结论:RA患者血清MMP-3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并可作为了解RA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
梁柳琴詹钟平邱茜叶玉津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基质溶解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3酶联免疫吸附法
白细胞介素-15在狼疮性肾炎活动病变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检测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有关指标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L-15水平;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研究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活动期LN患者PBMCs分泌IL-15、IgG和dsDNA抗体的影响。结果:(1)LN组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LN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2)活动期LN患者血清IL-15水平与SLE活动性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2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关系,与补体C3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血肌酐无相关关系。(3)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系统治疗活动期LN患者12周,治疗后随病情缓解血清IL-15水平明显下降。(4)体外培养的活动期LN患者PBMCs分泌IL-15、IgG、dsDNA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IL-15分泌与dsDNA抗体和IgG合成呈正相关关系;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活动期LN患者PBMCs合成IL-15、IgG、dsDNA抗体。结论:LN患者外周血IL-15水平显著增高,IL-15可能参与LN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IL-15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LN是否活动的指标之一。
梁柳琴许韩师叶玉津詹钟平杨岫岩
关键词:狼疮肾炎白细胞介素15地塞米松
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叶玉津许韩师
关键词:儿童成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环磷酰胺治疗红斑狼疮患者卵巢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环磷酰胺引起卵巢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28例使用环磷酰胺治疗的红斑狼疮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5.3±2.4)岁(30~39岁)。治疗方案:(1)每日口服泼尼松1mg/kg体重,疗程8周后以每10日减少初始10%的速度缓慢减药;(2)环磷酰胺疗程4个月,用法为生理盐水20ml+环磷酰胺200mg静脉注射,隔日1次,每周查血常规1次,当血白细胞计数〈3.5×10^9/L时,暂停环磷酰胺,待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改为生理盐水40ml+环磷酰胺400mg静脉注射,每周1次;(3)在开始使用环磷酰胺时,同步使用GnRH-a3.75mg皮下注射,每月1次,共3次。注射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1)月经恢复情况:在28例患者中25例在末次注射GnRH-a后的第69~82天(中位数73天)恢复月经,其中1例在恢复2次月经后再次出现闭经超过6个月,另外3例治疗结束后6个月未恢复月经。(2)血浆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治疗前雌二醇水平为(998±308)pmol/L,在注射GnRH—a后1、2和3个月,患者血浆雌二醇均显著下降[分别为(132±44),(88±37)和(81±29)pmol/L],与治疗前对比均P〈0.05。(3)在末次注射GnRH-a后2个月,25例月经恢复者血浆雌二醇水平恢复到非绝经期的参考值范围;在末次注射GnRH.a后6个月,24例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恢复到注射GnRH-a前的基础水平。结论环磷酰胺治疗SLE患者时,GnRH-a可能具有保护卵巢功能的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卵巢衰竭的发生。
梁柳琴邱茜杨岫岩许韩师叶玉津詹钟平连帆陈冬莹
关键词:红斑狼疮环磷酰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卵巢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