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3000)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军德万德光任艳国锦琳温珑莲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鲤科鲌属药用鱼类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研究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区鲤科鲌属药用鱼类的遗传特征,探讨利用该基因片段作为鲌属药用鱼类鉴定条形码的适用性。方法:扩增鲌属药用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5'端并进行测序,分析不同药用鱼类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变异,构建聚类树,探讨该序列片段在鲌属药用鱼类中进行鉴定的可行性。结果:鲌属药用鱼类COI基因片段的碱基组成中A+T碱基量明显高于G+C量,96%的遗传变异均发生在编码区密码子第3位点,但所有翻译后氨基酸组成均相同,表明COI基因编码在鲌属鱼类中的保守性;鲌属药用鱼类的种内遗传距离均小于1%,种间遗传距离大于10倍的种内距离;NJ聚类树显示所有鲌属鱼类聚成独立的一支,其属内不同鱼种的个体又分别聚成独立的分支,不同分支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结论:鲌属4种药用鱼类的DNA分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COI条形码序列能够对鲌属鱼类进行有效的区分。
- 谢佳燕李军德黄钰淞
- 关键词:DNA条形码COI基因
- 不同类型的桑螵蛸与其基原昆虫对应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桑螵蛸为常用中药,因其入药部位为螳螂的卵鞘,无法直接判断其基原昆虫。同时螳亚科动物种类繁多,均产卵鞘,目前关于桑螵蛸对应的基原昆虫尚无一致的结论,而二者准确的对应关系是保证桑螵蛸质量的基础,也是桑螵蛸条形码研究的基础。文章采用人工孵化与捕捉活体螳螂2种方式,分别鉴定了药材及其原动物,系统地研究了桑螵蛸与基原昆虫的对应关系,发现基原昆虫为大刀螳属、斧螳属、污斑螳属的多种昆虫,该研究为桑螵蛸深入开发与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温珑莲万德光任艳李军德国锦琳
- 关键词:桑螵蛸螳螂
- 动物毒素多肽物质基础和药理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传统中医使用的有毒药用动物在临床中的长期实践和成功成为现代药物开发的宝贵经验和资源。它们被用来治疗多种心血管、神经和免疫等相关疾病。有毒药用动物来源的动物多肽毒素成为开发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重要药物候选分子。本文概述了有毒药用动物来源的蛋白多肽药物的结构特征和药理学作用机制,同时着重介绍了我国具有潜在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物毒素的研究进展。
- 吕秋敏赖仞张恬李军德
- 关键词:动物药材有毒动物药理机制药物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