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A11010)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安红邓世洋邓文扬刘丽高艳博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帧间
  • 1篇视频
  • 1篇视频编码
  • 1篇四叉树
  • 1篇梯度投影
  • 1篇图像
  • 1篇图像编码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变换
  • 1篇小波域
  • 1篇零树
  • 1篇零树编码
  • 1篇分布式
  • 1篇分布式视频编...
  • 1篇波变换
  • 1篇残差

机构

  • 3篇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王安红
  • 1篇李志宏
  • 1篇高艳博
  • 1篇邓世洋
  • 1篇刘丽
  • 1篇郑义
  • 1篇邓文扬
  • 1篇王宇洋

传媒

  • 2篇铁道学报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残差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被引量:9
2012年
压缩感知(CS)是一种能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和压缩的新理论,为简化编码算法提供了依据,同时,分布式视频编码(DVC)为低复杂度的视频编码提供了思路。因此,通过整合DVC和CS各自的特性以构建编码简单的视频编码框架,并采用残差技术来提高系统性能,最终提出了一种残差分布式视频压缩感知(RDCVS)算法:对关键帧进行传统的帧内编、解码;而对非关键帧,编码端采用一种基于残差联合稀疏模型的随机观测,解码端利用边信息和改进的梯度投影重建(GPSR)算法进行优化重构。由于将运动估计和变换编码等复杂度较高的运算转移到解码端进行,因而RDCVS保持了低复杂度的编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RDCVS算法比参考方案的恢复质量提高了2~3 dB。
邓世洋王安红
关键词:分布式视频编码梯度投影残差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H.264帧间编码被引量:1
2013年
对视频信号压缩,国际标准算法H.264/AVC的帧间编码技术表现出显著的压缩性能,然而由于编码端依靠相邻帧间相关性进行压缩,造成其在丢包环境中较低的错误恢复能力。分布式压缩感知采用"独立编码-联合解码"框架,克服了编码端对帧间相关性的依赖,同时由于它对图像进行随机观测,对随机丢失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因此,本文将分布式压缩感知技术融合到H.264中,提出一种鲁棒的分布式压缩感知帧间编码方法:编码端仍采用H.264的运动估计并将运动矢量传送到解码端,同时用随机观测值代替运动估计残差并发送到解码端,解码端利用运动补偿的边信息进行压缩感知优化重构。为提高性能,同时提出对图像块的去均值观测、对观测值的合理打包以及解码端残差重构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丢包环境下,本文提出的帧间编码模式比H.264具有更高的错误恢复能力。
高艳博王安红刘丽邓文扬
基于优化TCQ的小波域图像编码
2011年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网格编码量化(TCQ)的小波图像编码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子带间的相关性对小波系数进行改进四叉树遍历扫描,然后对扫描后的非零系数采用一种优化TCQ进行量化,最后将量化系数进行熵编码。由于优化TCQ方案利用不同子带小波系数的重要性进行不同精度的量化,因此所提出的小波图像编码方法比经典的零树编码取得更好的率失真性能,同时还具有编码复杂度适中的优点。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王安红李志宏郑义王宇洋
关键词:小波变换零树编码四叉树图像编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