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9JC1409500)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闻大翔胡江杭燕南李潺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麻醉后的认知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丙泊酚麻醉后的认知功能。方法将24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丙泊酚。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定分析系统测量给药前、给药后即刻和给药后3 h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变化情况。采用经典Morris水迷宫,给药后1 d开始行定位航行实验,连续7 d,比较两组的逃避潜伏期;第7天去除平台行空间探索实验,比较两组停留在原平台象限的时间百分比。结果丙泊酚组给药后即刻和给药后3 h的MAP和脉搏较基础值和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两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其中训练第2~4天,对照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7天,两组成绩逐渐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显示,两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百分比超过25%,均高于其他象限。结论经丙泊酚麻醉的SHR会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和脉搏下降,并在短期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训练初期;给予足够训练后的SHR认知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 胡江李潺闻大翔杭燕南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MORRIS水迷宫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麻醉后海马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经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1 h和2 h后追加首剂量的1/2,维持麻醉3 h;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和剂量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给药后3、24、72 h及7 d时,随机选取两组大鼠各5只,取海马组织提取总蛋白样品。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样品,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点(差异>2倍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通过数据库检索分析差异蛋白的主要功能和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获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有84个,其中68个经MALDI-TOF-MS成功鉴定,去冗余后经蛋白质数据库搜寻确定了47个差异表达蛋白。以蛋白的低表达为主,持续到麻醉后第7日。多种生物学过程(涉及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蛋白折叠和囊泡转运等)受到影响。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麻醉后海马组织蛋白发生多维、动态改变,部分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 胡江闻大翔杭燕南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蛋白质组学海马
- 丙泊酚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影响的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研究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GK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丙泊酚麻醉组(n=12)和参数组(n=5),丙泊酚组和参数组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在1 h和2 h后追加剂量50 mg/kg,维持麻醉3 h,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丙泊酚组分别在麻醉结束后3、24、72 h和1周4个时间点随机选取3只大鼠,取海马组织,双向电泳法分离蛋白后进行凝胶扫描和图像分析,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进行比较,选取4倍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观察参数组丙泊酚给药后0.5、1.5和2.5 h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丙泊酚组麻醉后3 h发现7个蛋白点下调,24 h有3个蛋白点下调,72 h有2个蛋白点下调,1周则出现2个蛋白点上调,经质谱鉴定发现14个差异表达蛋白,涉及氧化还原、能量代谢、突触信息传递、细胞骨架和运动、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血气分析指标监测结果显示:参数组丙泊酚给药后0.5 h与2.5 h时点的pH值和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结论丙泊酚麻醉后不同时间点GK大鼠海马组织多种蛋白质的表达出现异常,其中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前体蛋白、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等蛋白质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 李潺胡江闻大翔杭燕南
- 关键词:丙泊酚海马糖尿病蛋白质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