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90051)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莎钟晓卫李华琦刘宜东周鸿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3例报告被引量:2
- 2010年
-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患者1,女性,73岁。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余,右足破溃、疼痛1月余,于2009年6月1日入院。院外予抗生素及局部用药(不详)治疗20余天无改善。入院时查体:体温37.4℃,血压110/64mmHg,双下肢浅感觉减退,皮温降低,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右足第3、4趾及邻近足底变黑。按Wagner分级法诊断为V级。HbA1C9%,TG1.8mmol/L,
- 钟晓卫李莎付徐泉李华琦刘西平周政刘华伟周鸿刘宜东
- 关键词: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糖尿病足
-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负重骨大段缺损
- 2012年
-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骨结合带锁髓内钉修复成年山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探索更可行的技术路径。方法将24只成年山羊,通过骨髓穿刺法获取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将体外扩增及成骨定向诱导的第2代BMSC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通过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24只成年山羊,以带锁髓内钉构建股骨中段3 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实验组以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对照组单独使用DBM和空白组旷置。术后1、12、24周行X线片观察及评分,12、24周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标本大体观察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周骨缺损部位被骨痂连接,髓腔贯通,24周全部愈合;实验组24周恢复正常解剖形态,对照组外形仍然粗糙、不规则;空白组术后12周及24周缺损部位均为纤维组织充填。术后1周各组X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2周及24周X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对照组优于空白组,各组24周X线评分均高于12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24周的最大抗扭强度分别达正常侧的47.07%±5.05%和83.73%±2.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空白组2个时间点最大抗扭强度均不超过正常的15%,与骨不连时的纤维连接相符。组织学检查示术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区DBM支架材料基本被吸收,有典型的同心圆排列的哈弗系统形成,周围偶见淋巴细胞;术后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股骨缺损均被修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新骨更多、骨塑形更好;空白组术后24周骨缺损区中央仍为纤维组织填充。结论组织工程骨结合带锁髓内钉能够更有效修复成年山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满足负重骨的生物力学要求。
- 秦辉许建中李康仁罗飞周强薛力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带锁髓内钉大段骨缺损山羊
- 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涂布治疗糖尿病足(附5例报告)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下肢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涂布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口服及常规治疗。行双下肢DSA,明确狭窄或闭塞血管,行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外敷创面。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肢供血改善,伤口愈合。术后3~6个月,均未出现血管狭窄。结论下肢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是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的方法。
- 钟晓卫李莎付徐泉李华琦刘西平周政刘华伟周鸿
- 关键词:糖尿病足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 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糖尿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糖尿病患者行介入诊疗术治疗前后对肾功能的影响,了解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下肢血管介入诊疗手术的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使用造影剂前后血清肌酐的变化。3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均使用等渗非离子造影剂,剂量100~200ml,接受水化(静脉或口服水化)。结果造影剂使用前肾功能正常者28例,肾功能异常者2例;造影剂使用后无CIN患者发生。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毒性药物、血管内有效血容量减少、使用ACEI和造影剂种类是发生CIN的危险因素,但如在介入前给予肾功能不全患者危险因素充分评估和给予积极干预,对高危患者严格掌握造影的适应证,同时造影时给予非离子型造影剂中等剂量100~150ml/每次,术后充分水化,是安全的。
- 傅徐泉钟晓卫李莎李华琦刘宜东陈利鸿钟篇严同
- 关键词:肾功能糖尿病介入
- 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存在外周血管病的糖尿病足患者,围手术期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及常规治疗,并行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行下肢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肢供血改善,伤口愈合。观察3个月,均未出现狭窄。结论下肢经皮动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钟晓卫刘西平李莎付徐泉李华琦周政刘宜东周鸿
- 关键词:糖尿病足疗效
-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 5月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不同介入治疗方式,行下肢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结果 4例患者均有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皮温改善,需要截肢患者截肢平面显著降低。结论通过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选择不同方式的介入治疗,有助于下肢血管病变的明显改善。
- 李莎刘西平钟晓卫周政梁炜罗静周鸿付徐泉刘宜东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足下肢血管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