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1024)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葛洪良卫国英吴琼王新庆李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计量学院台州学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磁性能
  • 2篇电沉积
  • 2篇英文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凝胶法制备
  • 2篇纳米
  • 2篇磁性
  • 1篇单槽
  • 1篇电流
  • 1篇电流密度
  • 1篇多层膜
  • 1篇液体基底
  • 1篇银薄膜
  • 1篇有机添加剂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溶胶凝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溶胶凝胶法制...
  • 1篇顺磁性

机构

  • 7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台州学院

作者

  • 6篇葛洪良
  • 5篇卫国英
  • 4篇吴琼
  • 3篇金红晓
  • 3篇李良
  • 3篇王新庆
  • 2篇褚宁杰
  • 2篇余云丹
  • 1篇周巧英
  • 1篇张永炬
  • 1篇陈强
  • 1篇余森江

传媒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槽脉冲电沉积制备钴/铂多层膜及其性能表征
2008年
在由0.1mol/L Co(NH2SO3)2、0.01mol/LPt(NO2)2(NH3)2和0.1mol/L NH2CH2COOH组成的镀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得到了Co2+和Pt2+在铜基底上的沉积电位。利用单槽电位脉冲沉积法制备了Co/Pt多层膜,并研究了脉冲电位对薄膜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上限电位和下限电位相差较小时,Co/Pt磁性薄膜具有取向生长的fcc相结构,界面合金的形成使其具有较大的垂直各向异性和矫顽力。通过计算δM曲线,揭示在脉冲上限电位为–0.6V、下限电位为–0.95V的条件下制备的Co/Pt多层膜中存在交换耦合作用,产生了剩磁增强效应。
吴琼卫国英余云丹葛洪良
关键词:脉冲电沉积相结构
在有机添加剂存在的情况下共沉淀制备纳米Fe_3O_4及其性能(英文)
2008年
在有机添加剂甲基丙烯酸乙酯存在的情况下,采用共沉淀方法从Fe2+与Fe3+的水溶液中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研究了其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甲基丙烯酸乙酯浓度为0.015mol/L时,所制备的纳米粒子为单一的Fe3O4相;粒子呈球形,半径大约为15~30nm。同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Fe3O4纳米粒子的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M-H/T曲线与温度无关,表明该粒子具有典型的超顺磁性。
卫国英吴琼葛洪良周巧英
关键词:FE3O4纳米粒子共沉淀超顺磁性有机添加剂
SrFe12-xAlxO19纳米颗粒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2008年
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M型锶铁氧体SrFe12-xAlxO19(0
陈强王新庆金红晓李良褚宁杰卫国英吴琼葛洪良
关键词:锶铁氧体溶胶-凝胶法磁性
溶胶凝胶法制备FexOy/SBA-15介孔分子筛及磁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SBA-15介孔分子筛具有较大的孔径及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在其中掺杂其它材料可以保证掺杂材料良好的分散性,使晶粒尺寸在纳米量级,呈现新的性能。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及水热法在酸性的条件下两步直接合成SBA-15及FexOy/SBA-15介孔分子筛磁性材料,进而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制备的FexOy/SBA-15介孔分子筛的结构以及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另外,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煅烧温度对FexOy/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FexOy/SBA-15介孔分子筛材料的矫顽力以及比饱和磁化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在煅烧温度为850℃时,达到最大值:Hc=31044A/m及σs=0.22A.m2.kg-1。
王新庆葛洪良金红晓李良卫国英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SBA-15介孔分子筛磁性能
纳米碳管阵列场发射电流密度的理论数值优化被引量:2
2008年
以纳米碳管阵列为研究对象,利用镜像悬浮球模型及Fowler-Nordheim电流密度公式,对纳米碳管阵列的场发射电流密度进行计算,进而综合考虑场发射增强因子及场发射电流密度对纳米碳管阵列场发射性能进行定量优化.参考碳管阵列场发射电流密度最大值及场发射增强因子,表明当纳米碳管阵列间距为碳管高度十分之一时,纳米碳管阵列的场发射性能得到优化.与以前的理论估算结果相比,优化的阵列间距进一步减小.当纳米碳管间距过大,场发射增强因子增加,而场发射电流密度会在更大程度上减小;当纳米碳管密度较大时,场发射增强因子受到静电屏蔽的影响而急剧下降.
王新庆李良褚宁杰金红晓葛洪良
关键词:纳米碳管场发射电流密度
镀液pH值对Co-Pt-W薄膜磁性能的影响(英文)
2010年
研究了溶液pH值对电沉积Co-Pt-W磁性能的影响。通过VSM,SEM及XRD技术分析研究了薄膜的磁性能和微结构。M-T磁化曲线表明,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所制备的磁性薄膜呈现出不同的热磁行为。在高pH值(pH=8.5)的情况下,所制备的薄膜随着温度升高,磁矩在降低;相反,在pH值为5.0的条件下,其磁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磁矩的降低对应于晶相的居里温度。VSM的测试表明,薄膜的矫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溶液的pH值相关。同时,根据XRD的测试可知,磁性能的变化同样伴随着薄膜中相的转变。
卫国英葛洪良吴琼余云丹
关键词:磁性能电沉积
沉积在液体基底上银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内应力释放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液体(硅油)基底表面成功制备出具有自由支撑边界条件的金属银薄膜系统,研究了该薄膜的形成机理、表面形貌演化规律及内应力释放机制。实验发现银薄膜的形成过程基本可分为准圆形团簇、分枝状结构凝聚体和连续薄膜等几个阶段。沉积后,当样品暴露在大气环境中,银薄膜自身产生强烈收缩效应并促使其表面形貌不断演化,一直持续到几十小时之后薄膜系统的自由能降到最低为止。由于金属薄膜与液体基底之间的切向相互作用能几乎为零,银薄膜在收缩过程中可形成宽大的裂纹和平行的直线状(或扭曲状)褶皱花样。基于薄膜的应力理论,本文对银薄膜的开裂和起皱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
张永炬余森江
关键词:液体基底银薄膜内应力褶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