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060103)

作品数:15 被引量:253H指数:6
相关作者:杜忠潮张阳生余凤鸣李文正封建民更多>>
相关机构:咸阳师范学院西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旅游
  • 3篇旅游环境
  • 3篇旅游环境承载...
  • 3篇环境承载力
  • 2篇遥感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熵值法
  • 2篇经济区
  • 1篇大遗址
  • 1篇大遗址保护
  • 1篇氮含量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发育
  • 1篇地质公园
  • 1篇新区
  • 1篇新型城镇化

机构

  • 15篇咸阳师范学院
  • 4篇西北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作者

  • 11篇杜忠潮
  • 2篇李晓华
  • 2篇李文正
  • 2篇余凤鸣
  • 2篇张阳生
  • 2篇庞小笑
  • 2篇桑广书
  • 2篇封建民
  • 1篇李楠楠
  • 1篇牛晓春
  • 1篇张蓓蓓
  • 1篇李同昇
  • 1篇甘卓亭
  • 1篇刘淑娟
  • 1篇刘秀秀
  • 1篇何佳
  • 1篇蒲玉琼
  • 1篇张启成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价值工程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咸新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刍议被引量:1
2013年
以分布在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为研究对象,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对西咸新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探索。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和认识西咸新区大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大遗址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其保护和展示利用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的管理机制、景区运行管理、建立保护特区和遗址公园等利用管理模式,以及经济、教育与文化内涵开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西咸新区的大遗址保护不仅是文物保护者的职责,也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参与。
杜忠潮张启成薛勇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被引量:147
2013年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发展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区分为5个等级类别:最高(西安)、较高(宝鸡、延安、铜川、榆林)、中等(咸阳)、较低(安康、汉中、渭南)和最低(商洛),区域差异呈现为陕北较高,陕南较低,关中(西安)突出的现象。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评价因素之间、相同城市的各评价因素之间皆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发展不均衡。陕西省城镇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经济发展,而人口集聚及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与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表现,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需要统筹城乡、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
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发育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对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大量的实地考察,应用遥感卫星图像等信息资料,对五陵塬南、北缘侵蚀沟谷和黄土滑塌的发育状况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表明,五陵塬南缘发育的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8~30m的黄土崖)为窑洞聚落带,受坡面径流作用发育侵蚀沟谷和黄土坍塌;该塬边黄土窑洞带侵蚀沟谷的发育状况表现为东段密度较小,规模较大,西段反之。北缘河流高阶地前坎(高差30~90m的黄土崖)西段主要发育“群发性”黄土滑塌。东段侵蚀沟谷数量少,长度较大。五陵塬边坡侵蚀地貌的发育,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新构造运动、黄土岩性和结构、大气降水与农田灌溉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并会对五陵塬周边人类居住安全,边坡水土流失,塬面文物古迹保护和西咸新区发展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效应。
杜忠潮贺宝园
关键词:侵蚀地貌发育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背景条件、制约因素与优化发展探析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实地考察,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集成,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扩展中西部内需市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背景因素;区内主要城市的相互吸引及辐射、长期的秦文化渊源、空间上毗连和政区的分合;发达的交通网络联系是构成"关-天"经济区的形成条件。该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面临地质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费结构不均衡,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区域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弱等制约因素。
杜忠潮刘秀秀寇辰晨
渭北旱原不同树龄果园的土壤养分特征探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究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树龄果园中的分布特征,在渭北旱原王东沟试区。选取树龄为1、5、10、15、20a果园及农田为研究样地,分层采集0-10cm、10-20cm土壤样品,采用F10wSvs仪器测定,分析得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苹果种植时间增加,土壤表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含量随之降低,全磷含量随之增加。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根据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变化特征,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及时定量调控土壤养分,进而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水平。
刘淑娟李楠楠甘卓亭张蓓蓓
关键词:全氮含量土壤养分
近40年来五陵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1964年、1988年、2005年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对五陵原地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类型的转移角度,对近40a来五陵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五陵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研究时段内水体和荒地的面积正在逐渐减少,但其减少的速度较为缓慢;耕地由于受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面积大幅度减少;而果园、城乡建设用地、道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果园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最快;林地是近40a来该区最为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其面积基本不变。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来看,五陵原地区各种土地类型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换,例如耕地主要的转出方向为果园和城乡建设用地,转入部分主要来自果园;耕地、果园和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最为频繁;建设用地大量增加,主要通过侵占耕地实现。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土地利用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
庞小笑封建民李晓华桑广书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土地利用
西安南五台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我国现阶段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构建及研究较为薄弱的现实,在分析国内外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根据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理论方法,以南五台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阐述了该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方案。以期有助于南五台景区宗教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杜忠潮何佳
关键词:旅游景区
基于RS的五陵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对五陵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指导。在五陵原土地覆被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应用1964,1988,2005,2010年4期遥感影像,分析近40 a间五陵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园地、城乡建设用地、道路的范围在扩大,耕地、水体、未利用土地的范围在缩小,林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园地与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最为频繁,大量耕地转变为园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结合五陵原社会经济资料对其变化驱动因素加以分析,认为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快速发展、农业形式改变以及政府政策的导向。
庞小笑桑广书李晓华封建民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遥感驱动力
五陵塬西汉帝陵风光带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和测算方法,分别测算了五陵塬西汉帝陵风光带的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综合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该帝陵风光带(景区)的最小限制性因子为生态环境承载力;游客日合理承载力为0.80×104人,年合理承载力为1.44×106人.现阶段具有接待能力的景区茂陵博物馆最高年份游客接待量已达饱和,一般年份的游客接待量属于未饱和状态;阳陵博物馆的游客接待量处于适载状态,其旅游接待潜力较富余.
杜忠潮蒲玉琼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
基于ESDA-GIS的省际边缘区经济空间分异——以呼包鄂榆经济区为例被引量:33
2012年
省际边缘区是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基于县(区)尺度,选取衡量经济水平的14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ESDA-GIS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呼包鄂榆经济区的经济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数量上呈非均衡发展格局,趋于强者日趋极化,弱者日趋边缘化;②空间分布上呈现东—西递增,南—北递减的分异趋势;③全局Moran’s I指数得分为0.3215,表明区县经济发展有"趋同俱乐部"特征;④扩散型、极化型、"塌陷"型和"传染"型4类空间关联类型的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中心—外围式等级特征,但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投入、经济效率、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4因子的空间集中程度差异显著。
余凤鸣张阳生周杜辉杜忠潮
关键词:空间分异省际边缘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