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3066)
- 作品数:5 被引量:128H指数:5
- 相关作者:郭秀彩刘霞徐月红吴传斌叶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芥子碱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优化芥子碱皮肤与血液体外微透析方法的条件,建立芥子碱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芥子碱稳定性为指标,选择灌流液;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体积流量和质量浓度对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芥子碱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及取样间隔;以确定的体外微透析方法,研究芥子碱穴位及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以10%乙醇/生理盐水溶液(pH=5.5)为灌流液;增量法和减量法中皮肤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4μL/min体积流量下均相近,且皮肤与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32~20.00μg/mL内与芥子碱溶液的质量浓度无关;以体积流量2μL/min,取样间隔30 min,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皮肤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分别为(37.68±1.05)%和(42.85±2.82)%,血液探针分别为(78.31±2.35)%和(75.23±1.14)%;穴位皮肤、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微透析8 h,芥子碱体内回收率稳定,分别为(24.02±4.44)%、(26.51±7.67)%和(33.73±2.72)%。结论建立的芥子碱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白芥子涂方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后芥子碱皮肤和血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刘霞郭秀彩徐月红吴传斌
- 关键词:芥子碱穴位
- 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生物物理学性质影响芥子碱渗透特性研究被引量:36
- 2013年
- 目的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的电阻、角质层厚度、生物化学组成,并研究白芥子涂方经穴位和非穴位给药芥子碱的渗透特性,探讨皮肤生物物理学性质对芥子碱经皮给药的影响,为白芥子涂方临床穴位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以自制装置测定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电阻;皮肤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皮肤和角质层厚度;以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法比较皮肤的生物化学组成;以芥子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定量,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白芥子涂方离体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的渗透特性;在体渗透实验采用胶带粘贴法剥离角质层,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各层中药物的分布。结果穴位皮肤电阻在给药前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非穴位皮肤(P<0.05);穴位皮肤角质层厚度显著低于非穴位(P<0.05);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显示穴位与非穴位皮肤的生物化学组成基本一致。给药24 h后,离体实验中芥子碱经穴位皮肤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是经非穴位皮肤的6.8倍(P<0.05);穴位皮肤稳态透皮速率是非穴位的6.1倍;离体透皮实验和在体渗透实验中,24 h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均为穴位>非穴位(P<0.05),各时间点角质层中药物滞留量均为穴位>非穴位(P<0.05)。结论芥子碱经穴位皮肤的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均显著高于经非穴位皮肤。穴位皮肤的低电阻、角质层薄有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和贮存,验证了涂方临床使用以穴位经皮给药的科学性。
- 刘霞郭秀彩林媛媛徐月红王茵萍吴传斌
- 关键词:芥子碱穴位透皮特性
- 微透析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白芥子涂方皮肤药动学被引量:29
- 2012年
-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皮肤给药后皮肤局部药动学特征,为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在体贴敷白芥子涂方后,以方中君药白芥子的有效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为指标,利用微透析采样技术,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白芥子涂方贴敷给药后透析液的药物质量浓度,通过相对损失率的校正,计算皮肤药物质量浓度,并利用Kinetica 4.4软件对皮肤药物质量浓度和时间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相关统计矩参数。以相对累积吸收量对时间做图,计算稳态的吸收速率。结果白芥子涂方贴敷给药后芥子碱硫氰酸盐达峰时间为1.5 h,平均滞留时间(MRT)约为22 h,半衰期(t1/2)约15 h,稳态吸收速率为13.65μg/h。结论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研究白芥子涂方给药后的皮肤药动学,给药后的皮肤药动学行为与其临床作用特点相一致,可为阐明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手段。
- 徐月红叶卉郭秀彩刘霞韦敏燕吴传斌
- 关键词:微透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药动学透皮特性
- 白芥子涂方穴位与非穴位给药皮肤渗透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7
- 2012年
-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给药的渗透特性,为其临床穴位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提供实验支持。方法:以白芥子涂方中延胡索乙素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定量,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涂方离体经穴位和非穴位皮肤的渗透特性;在体渗透实验,采用冰冻切片法比较穴位与非穴位皮肤中各层药物的分布,并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可视化验证。结果:24 h内,离体试验中延胡索乙素经穴位皮肤的累积透过量为(13.53±3.92)μg.cm-2,是经非穴位皮肤的4倍(P<0.05);穴位皮肤稳态透皮速率(0.659 1μg.cm-2.h-1)是非穴位(0.147 2μg.cm-2.h-1)的4.5倍;离体透皮试验和在体渗透试验中,24 h皮肤中药物滞留量均为穴位>非穴位(P<0.05),切片显示皮肤各层的药物含量为角质层>活性表皮>真皮层>皮下层。结论:白芥子涂方浸膏在穴位皮肤的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均显著高于非穴位皮肤,验证了涂方临床使用以穴位经皮给药的科学性。
- 郭秀彩刘霞徐月红
- 关键词:延胡索乙素穴位透皮特性
- 白芥子涂方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及透皮特性研究被引量:25
- 2011年
- 目的研究白芥子涂方(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特性,为开发白芥子涂方贴敷预防和治疗哮喘的药物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分别以透析膜和大鼠皮肤为屏障,以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释放和透皮实验,以方中君药白芥子的有效成分芥子碱硫氰酸盐为指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白芥子涂方凝胶膏剂释放介质和透皮接收液中的药物浓度,分别以累积释放量和透皮量对时间做图,计算释放和透皮速率。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自凝胶膏剂中体外释放的方程为QR=45.65t+3.193,r2=0.994 6,释放速率为45.65μg/(cm2.h);其透皮特性方程为QT=0.502 1t+0.178 0,r2=0.997 1;透皮速率0.502 1μg/(cm2.h)。结论芥子碱硫氰酸盐的释放速率远大于透皮速率,释放速率可保证其稳定透皮的动力,其透皮过程不受其释放的限制,限速步骤主要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导致,寻找合适的透皮促进剂对白芥子涂方凝胶膏剂发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徐月红叶卉官素桃郭秀彩刘霞吴传斌
- 关键词:凝胶膏剂体外释放透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