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9dZ1976700)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李文哲邹敏辉柴晓云吴秋业王保刚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三唑类
  • 1篇体外抗真菌
  • 1篇体外抗真菌活...
  • 1篇菌药
  • 1篇抗真菌
  • 1篇抗真菌活性
  • 1篇抗真菌药

机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篇俞世冲
  • 1篇王保刚
  • 1篇吴秋业
  • 1篇柴晓云
  • 1篇邹敏辉
  • 1篇李文哲

传媒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3-取代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2010年
目的合成1,2,3-三唑侧链取代三唑醇类化合物并考察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设计合成了21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所得化合物结构都经过1HNMR、MS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N-(4-亚甲基-1-取代苄基-1H-1,2,3三唑)]-2-丙醇}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为0.25μg/ml,是氟康唑活性的4倍,化合物Ⅵ{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N-二炔丙基)-2-丙醇}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为0.0156μg/ml,是氟康唑活性的64倍,是伊曲康唑的4倍。结论利用13偶极加成反应可以方便地在化合物中引入1,2,3-三唑基;较大的侧链结构可能不利于目标化合物活性的提高。
王保刚邹敏辉李文哲柴晓云俞世冲吴秋业
关键词:三唑类抗真菌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