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72)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大群李在峰王翠芬郑嫚嫚李亚宁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锈病
  • 9篇小麦
  • 8篇叶锈病
  • 5篇小麦叶
  • 5篇小麦叶锈
  • 5篇小麦叶锈病
  • 5篇基因
  • 4篇抗叶锈病
  • 4篇分子标记
  • 3篇品系
  • 3篇小麦品系
  • 3篇抗叶锈基因
  • 3篇成株
  • 2篇蛋白
  • 2篇小麦品种
  • 2篇抗性
  • 2篇抗叶锈病基因
  • 2篇基因定位
  • 2篇基因推导
  • 2篇分子定位

机构

  • 10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刘大群
  • 7篇李在峰
  • 5篇王翠芬
  • 4篇李星
  • 4篇郑嫚嫚
  • 4篇李亚宁
  • 3篇李欢
  • 2篇杨静静
  • 2篇周会欣
  • 2篇范林林
  • 1篇李勇
  • 1篇赵志泉
  • 1篇吴娱
  • 1篇邢丽芳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G蛋白Rab2基因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解叶锈菌侵染小麦后小G蛋白Rab2基因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小麦的抗叶锈病机制。以普通六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和叶锈菌小种05-22-64①和05-8-63①为试验材料,构建小麦亲和与非亲和组合,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小G蛋白Rab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麦叶锈菌侵染过程中,Rab2基因主要在侵染的前期表达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量有所下降。非亲和叶锈菌菌株可以诱导小G蛋白Rab2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亲和叶锈菌菌株抑制小G蛋白Rab2基因的表达。由此表明,小G蛋白可能与寄主和病原物的亲和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杨静静李星李亚宁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小G蛋白实时定量PCR
56个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对5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接种推导其中所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同时连续2年对供试材料进行田间成株抗叶锈鉴定。通过苗期基因推导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检测,结果表明,在36个小麦品种中共鉴定出Lr26、Lr34、Lr1、Lr2a、Lr11、Lr20、Lr30、Lr33和Lr44等9个抗叶锈基因,其中28个品种含有Lr26,Lr1和Lr20分别存在于6个品种中,4个品种含有Lr30,Lr11和Lr44各存在于2个品种中,Lr2a、Lr33和Lr34各自在1个品种中出现。经过2年的田间抗叶锈鉴定共筛选出46个慢锈品种。筛选到的这些苗期和成株抗病品种均可用于小麦持久抗叶锈品种的培育。
吴娱王翠芬李勇周会欣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基因鉴定慢锈性
巨麦6号抗叶锈病基因的推导和分子定位被引量:2
2013年
巨麦6号在田间表现出很好的抗叶锈性,鉴定其抗叶锈病基因对小麦抗叶锈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在小麦苗期对36个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对照品种和巨麦6号接种15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进行抗叶锈病鉴定,推导巨麦6号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以巨麦6号为抗病亲本与感病品种郑州5389进行杂交、自交获得F1、F2代群体,苗期利用叶锈菌小种FHBQ接种F2代群体进行抗叶锈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巨麦6号中可能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其抗叶锈性由1对显性的抗病基因控制。利用与Lr1共分离的STS标记WR003进一步检测F2单株DNA,结果显示,该标记与抗叶锈病基因共分离,进一步证实巨麦6号携带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
王翠芬李欢郑嫚嫚范林林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2个小麦品种中抗叶锈基因的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苗期抗病基因推导,进一步利用FHPQ接种‘烟农15’和‘Thatcher’、‘ARCIN’和‘郑州5389’杂交得到的F2代群体进行抗叶锈鉴定,并进行标记筛选,明确‘烟农15’和‘ARCIN’中的抗叶锈病基因,并找到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经苗期基因推导发现,这2个品种对多数叶锈菌小种表现为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F2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1,表明这2个小麦品种的抗叶锈病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标记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与5DL染色体上与Lr1共分离STS的标记紧密连锁。结合基因推导、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表明这2个品种均携带抗叶锈病基因Lr1。
周会欣郑嫚嫚王翠芬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CIMMYT小麦Pavon 76和PBW 343叶锈成株抗性QTL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CIMMYT(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多数携带成株慢锈基因,Pavon 76和PBW343在田间对我国叶锈菌种表现为抗病,其可能携带有多个成株慢锈QTL位点。为了检测和定位Pavon 76和PBW 343中的成株慢锈QTL位点,以Pavon 76和PBW 343杂交、多次自交获得的包含有17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将其种植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田和CIMMYT的Obregon小麦试验田,分别接种不同的小麦叶锈菌混合小种进行田间抗叶锈鉴定,获得群体的表现型数据,同时利用480个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DArT(多样性序列芯片技术)标记检测178个家系,获得群体的基因型数据。结合表现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利用Map Manager QTXb20和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4个QTL位点。其中位于1BL染色体上来源于亲本Pavon 76的QTL位点解释5.5%的表型变异,另外3个QTL位点都来源于亲本PBW 343,其中的2个QTL位点位于1AL和2DL染色体上且只在墨西哥试验点检测到,分别解释7.0%和4.3%的表型变异,另外1个QTL位点只在保定试验点检测到,位于3AL染色体上,解释5.7%的表型变异。位于1A和3A染色体上的QTL可能为新的成株抗叶锈QTL,其丰富了现有的小麦成株慢锈基因库,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培育持久抗病品种。
郑嫚嫚王翠芬李欢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QTL作图
CIMMYT小麦PBW343和Muu中条锈和叶锈成株抗性QTL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为发掘CIMMYT小麦品种PBW343和Muu中条锈和叶锈成株抗性基因,以PBW343与Muu杂交的146个F6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种植于田间调查鉴定,并利用31个SSR标记、16个EST标记和502个DArT(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标记构建连锁图,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成株抗性QTL分析,发现了2个控制小麦抗条锈病和1个控制小麦抗叶锈病的QTL,分别位于2AL、2BL和5BL上,解释8.89%,10.81%和12.82%的表型变异,3个QTL均来自小麦品种Muu。这2个小麦抗条锈QTL和1个抗叶锈QTL的发掘,将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邢丽芳李在峰刘大群
关键词:普通小麦小麦锈病成株抗性QTL作图
Molecular mapping of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 LrBi16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 Bimai 16
Leaf rust,caused by Puccinia triticina,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diseases in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
Zhou Yue~1,Zhang Hai~1,Xia Xianchun~2,He Zhonghu~(2,3),Li Xing~1,Li Zaifeng~(1*),Liu Daqun~(1*)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iological Control Center for Plant Diseases and Plant Pests of Hebei Province,Baoding 071001,China
文献传递
小麦品系西农1163-4抗叶锈病基因解析及SSR分子定位
小麦品系西农1163-4高抗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明确该小麦品系中所含的抗叶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抗病基因利用和培育抗病新品种。将西农1163-4与感病品种Thatch...
李星李在峰李亚宁赵志泉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SSR分子作图
文献传递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体系中G蛋白α、β亚基的表达及其与抗病蛋白和活性氧代谢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和抗病生理水平上了解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G蛋白的α、β亚基的作用,进一步揭示小麦的抗叶锈病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和叶锈菌05-22-64/05-8-63①为材料,构建了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亲和与非亲和组合,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小麦G蛋白α、β亚基的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另外,以清水为对照,检测亲和与非亲和互作组合中,以及G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后再接种无毒性菌株的处理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以及活性氧产生速率的变化。结果发现,G蛋白的α亚基和β亚基都参与了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并且可能在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无毒性叶锈菌可诱导G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升高,而毒性叶锈菌会抑制G蛋白基因的表达。G蛋白α、β亚基在抗病反应信号传递过程中先后次序不同,β亚基基因的表达先于α亚基基因且表达量高于α亚基基因。另外,G蛋白可能通过诱导防卫酶和活性氧产生的增加来提高小麦对叶锈病的抗性。
杨静静李亚宁李星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葡聚糖酶
小麦品系天95HF2中抗叶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利用是防治该病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苗期基因推导表明,小麦品系天95HF2高抗我国目前多数叶锈菌生理小种...
李星周悦李在峰夏先春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SSR标记抗叶锈基因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