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08-001)
-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一石韩璐璐刘红黄一玲李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伊布利特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伊布利特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研究伊布利特在人体的剂量-暴露量-药物效应关系及变异。方法按单中心、随机、剂量递增试验设计,共纳入40名健康受试者。研究分2个阶段,阶段1按公斤体重进行给药,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5μg·kg^(-1)组(n=4),10μg·kg^(-1)组(n=10)和20μg·kg^(-1)组(n=6);阶段2按固定剂量给药,将2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0.5 mg组(n=6),0.75 mg组(n=6)和1.0 mg组(n=8)。2个阶段的给药方式均为10 min内匀速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伊布利特。每名受试者采集13个伊布利特血药浓度数据和29个QT间期数据,用NONMEM 7.2建立和评价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结果伊布利特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线性消除的三室模型,药效学模型符合Sigmoid E_(max)模型,群体药效学参数Sigmoid方程指数(γ)和QT间期最大效应(E_(max))的个体间变异为133.50%和64.10%。结论伊布利特在健康受试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模型稳定、可靠。伊布利特的药效在人群中存在明显的个体间差异,对伊布利特使敏感的患者在使用伊布利特是应及时地进行剂量的调整,以在转复的同时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曾芝俊王莉华潞蒋娟娟庞慧敏黄一玲李一石田蕾
- 关键词:伊布利特群体药代动力学尖端扭转型室速
-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人体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研究BCRP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单剂量和多剂量连续给药后人体药动学的影响。方法:筛选24例健康受试者,按BCRP 421 C>A基因型分组:421CC野生组(n=15)和421CA+AA突变组(n=9)。受试者每日口服规定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连续7 d;每日按规定时间点采集受试者血样和尿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血浆和尿样中的瑞舒伐他汀浓度。结果:单剂量给药后,瑞舒伐他汀在BCRP 421CA+AA突变组的AUC0~t,C max和尿药排泄百分数Percent_excretion显著高于421CC野生型组(P=0.030,0.015和0.041),半衰期t1/2和达峰时间T max在两组人群中无差异(P>0.05)。与单剂量结果不同,多剂量连续给药达稳态后,稳态AUC ss,C max、总清除率CL total_ss/F和肾清除率CL R_ss在野生型组和突变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半衰期t1/2在野生组显著延长[(14.1±3.1)vs(11.8±2.2)h,P=0.035],且野生组的蓄积比Rac也高于突变组(P=0.064)。结论:BCRP 421C>A基因多态性是影响瑞舒伐他汀人体药动学改变的重要因素。
- 田蕾韩璐璐蒋娟娟刘红严岩黄一玲李一石
- 关键词:乳腺癌耐药蛋白瑞舒伐他汀基因多态性药动学
-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在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围术期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非急诊PCI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CYP2C19基因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心肌酶学指标cTNI的检测,并在所有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术后24 h的cTNI复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2或*3)将其分为非携带组与携带组,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的cTNI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总共入选的365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中,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非携带组150例(41.1%),携带组215例(58.9%)。其中携带*2位点等位基因的患者199例(54.5%),包括杂合型161例(44.1%)及纯合型38例(10.4%);携带*3位点等位基因的患者24例(6.6%),均为杂合型。非携带组与携带组间的血小板聚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52.2±13.2)%vs(58.9±11.1)%,P<0.001)。两组患者的cTNI水平在PCI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升高,其中非携带组由0.027 ng·mL-1升高至0.409 ng·mL-1(P=0.002),携带组由0.038 ng·mL-1升高至0.318 ng·mL-1(P<0.001),但同一时期内组间cTN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携带CYP2C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可导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减弱,但并不影响非急诊PCI患者术后24 h内的cTNI水平。
- 张晓星闫丽荣王冬雪韩璐璐李彦刘红刘玉清李一石
- 关键词: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血小板聚集率心肌酶
- 服用美托洛尔药物与脂滴包被蛋白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PLIN)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美托洛尔治疗后甘油三酯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患者97例,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100 mg·d-1,持续8周;服药前后分别测量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直接测序法分析PLIN rs2304796 C>T多态性;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服用美托洛尔后,患者血浆TG较服药前升高[(2.05±2.42)vs(2.38±2.71)mmol·L-1,P=0.016)]。血糖、TC、HDL-C、LDL-C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LIN rs2304796 C>T多态性与美托洛尔服药后TG升高相关,其中,CC型携带者升高(0.23±1.02)mmol·L-1,CT型升高(0.26±1.07)mmol·L-1,TT型升高(1.40±3.21)mmol·L-1,P=0.047。结论:perilipin蛋白rs2304796 C>T多态性与美托洛尔服用后TG的升高相关,TT基因型携带者TG水平升高明显。
- 刘红刘立伟韩璐璐王莉庞会敏段兵高小晶黄一玲李一石
- 关键词:美托洛尔基因多态性甘油三酯
- 不同剂型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分析胺碘酮片剂与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北京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与胺碘酮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和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比较2种剂型胺碘酮所致ADRs的临床表现、严重ADRs构成比及转归。结果共收集到胺碘酮相关ADRs报告180份,涉及180例患者、195例次ADRs。180例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76例;年龄2个月~97岁,平均年龄64岁。21例患者既往有ADRs史。195例次ADRs中一般ADRs 151例次(77.4%),严重ADRs 44例次(22.6%)。胺碘酮片剂相关ADRs 46例次,其中严重ADRs 13例次(28.3%);胺碘酮注射剂相关ADRs 149例次,其中严重ADRs 31例次(20.8%)。胺碘酮片剂所致严重ADRs的比例稍高于注射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P=0.29)。胺碘酮片剂所致ADR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伤(34.7%)、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17.3%)、咳嗽、咳痰、呼吸困难(10.9%)、皮疹等(8.7%)、头痛头晕(4.3%)、横纹肌溶解(4.3%)、过敏(2.2%)等。胺碘酮注射剂所致ADR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伤(25.5%)、静脉炎(27.5%)、皮疹(14.1%)、过敏(8.1%)、心律失常(6.0%)、头痛头晕(5.4%)、血压下降(4.7)等。2种剂型所致ADRs的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8,P=0.09)。结论胺碘酮片剂与注射剂所致ADRs有所不同,因此其ADR的监测应有所侧重。对使用胺碘酮片剂的患者尤应加强用药指导和相关指标监测。
- 王冬雪刘玉清高冠男林京玉张黎明李一石
- 关键词:胺碘酮剂型
- 六种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评价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8例服用华法林抗凝且国际标准化比值均稳定达标的中国汉族患者,抗凝指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及肺血栓栓塞症,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上述6种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记录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稳定剂量、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情况等;分析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对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结果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共解释了50%以上的中国汉族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其影响程度大于人口学特征、合并用药等因素;CYP4F2基因多态性仅能解释1%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个体差异;GGCX、PROC及EPHX1基因多态性不影响中国汉族患者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结论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主要遗传因素。
- 娄莹韩璐璐李彦张晓星柳志红唐闽禹海文王巍许建屏刘红李一石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华法林
- 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负相关,近年来药物调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功能成为研究热点。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可升高HDL-C,但作用轻微,近年特异作用于HDL-C代谢途径及功能的新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中对调节HDL-C的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前,虽然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试验使药物调节HDL-C充满了希望,但仍需期待正在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其临床获益。
- 闫丽荣李一石
-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
- 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前后心率与血药浓度的变化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后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3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口服伊伐布雷定5,10,20 mg(每组n=12),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血样(药前,药后0.25,0.5,0.75,1,1.5,2,4,6,8,12,24 h)和测量心率(药前,药后2,6,12,24 h)。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的盐酸伊伐布雷定浓度。结果:受试者单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5,10,20 mg后,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9.67±4.55),(23.1±13.0),(46.9±18.5)n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0±0.5),(1.0±0.4)和(0.9±0.5)h。单次服药后2 h,受试者的心率分别下降(5.27±10.96)%,(5.86±12.50)%,(10.17±8.90)%,药后6 h心率基本恢复至药前水平。3组受试者药后45 min~1 h血浆伊伐布雷定的浓度最高,药后2 h心率的下降幅度最大,即最大药物浓度和最大药效之间有时间差。结论:盐酸伊伐布雷定能够降低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的静息心率,心率下降幅度具有剂量依赖性。
- 许莉蒋娟娟谢爽娄莹王莉庞会敏田蕾李一石
- 关键词:盐酸伊伐布雷定血药浓度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