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7094)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6
相关作者:梅红伟王黎明关志成赵晨龙曹彬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绝缘
  • 3篇流注
  • 3篇流注放电
  • 3篇绝缘子
  • 3篇放电
  • 2篇电流
  • 2篇室温硫化
  • 2篇室温硫化硅橡...
  • 2篇橡胶
  • 2篇硫化
  • 2篇硫化硅橡胶
  • 2篇绝缘子表面
  • 2篇硅橡胶
  • 1篇导线
  • 1篇等值盐密
  • 1篇低温环境
  • 1篇地电流
  • 1篇电场
  • 1篇电场分布
  • 1篇电离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燃气集...
  • 1篇南方电网科学...
  • 1篇云南电网有限...
  • 1篇江苏省电力公...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篇王黎明
  • 8篇梅红伟
  • 5篇关志成
  • 2篇赵晨龙
  • 2篇曹彬
  • 1篇张波
  • 1篇戴罕奇
  • 1篇李夏喜
  • 1篇邢琳琳
  • 1篇钱迪
  • 1篇刘平原
  • 1篇闫石
  • 1篇李旭
  • 1篇王纯洁
  • 1篇王耿耿
  • 1篇怡勇
  • 1篇曹方圆

传媒

  • 5篇高电压技术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高压电器
  • 1篇电网技术
  • 1篇云南电力技术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对附近埋地管道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流输电工程和输送油气管道的建设也在迅速增加。在直流接地极与管道均十分密集的地区,为了减少土地的占用,直流输电工程和输油气管道甚至共用走廊,使得直流输电工程对附近埋地金属管道的影响日益突出。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关于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对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影响研究不深入,土壤电阻率横向分区和管道极化效应的研究工作未有效开展,尚不能系统、全面地分析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对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影响机理。提出考虑土壤电阻率的横向分区的计算方法,基于矩量法建立复杂地质条件下考虑管道措施的长距离管道受地中电流影响的仿真模型,并利用实际管道测量数据和小模型管道长期测量数据优化模型参数,从而利用仿真计算模型准确评估入地电流对油气管道的影响程度,提出有效的缓解措施,为管道防护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孟晓波张波廖永力李锐海龚博曹方圆
关键词:矩量法电路模型管道保护
染污瓷和玻璃绝缘子的湿润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研究染污绝缘子的湿润特性对完善其污闪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混流法"和"水汽平衡法"的原理设计了可以准确控制环境温、湿度的污秽试验系统和精确控制环境温、湿度与气压的小环境系统,试验结果证实了这两系统具有良好的温、湿度控制效果。以设计的污秽试验系统和小环境系统为试验平台,详细研究了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大气压、污秽物中可溶盐的成分及含量、污秽物中惰性物质的成分及含量等对玻璃、瓷绝缘子湿润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含有蔗糖污秽绝缘子、自然污秽绝缘子和绝缘子不同部位的湿润特性差异,并分析了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大气压外,其他因素都对染污瓷和玻璃绝缘子的湿润特性有明显影响。
梅红伟赵晨龙戴罕奇王黎明关志成张福增
关键词:染污绝缘子相对湿度大气压
负极性同轴圆柱电极电晕建模研究与计算被引量:1
2018年
电晕特性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电晕放电物理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基于电晕放电物理过程建立数值模型进行计算是研究电晕问题的有效手段。电晕流体模型在电晕等离子的仿真计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部分电晕流体模型的计算中使用Kaptzov假设作为边界条件,没有考虑二次电子发射机制,并且当电晕电流较大时,没有充分考虑的电子扩散、电荷复合和空间光电离等因素的影响。文中基于简化的电晕等离子体流体模型,进一步考虑电子扩散、电荷复合、空间光电离和二次电子发射机制提出完整模型,采用4阶龙格—库塔法对同轴圆柱模型的负极性电晕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探究了负极性电晕等离子体电荷密度和电晕场的分布规律。考虑二次电子发射对结果影响最大,但在180kV时差别也不超过2%。
王黎明陈正颖怡勇
关键词:电晕等离子体二次电子发射
冰面流注发展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前国内外关于流注在冰层表面传播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少数学者研究了在棒板电极结构下不均匀场中冰面流注的传播特性。为此在冰箱冷冻室内利用"三电极"结构研究了均匀场下冰层表面流注的传播特性,利用3个光电倍增管来观测流注在表面的传播过程。分析了流注在冰层表面传播过程中2个分量的变化情况。测量了流注的传播概率,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流注的稳定传播场强;计算了在不同外加电场条件下流注在冰层表面的传播速度;测量了流注头部发光强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流注在冰层表面传播过程中,只有沿面分量能够达到阴极,空气分量会在传播过程中消失。流注的稳定传播场强比较低,传播速度却很快,同时流注头部的发光强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王黎明叶维平梅红伟关志成
关键词:冰面流注放电高介电常数
RTV涂层对220kV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预防电力系统污闪事故,重污秽地区的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通常喷涂室温硫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以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性能。带电运行的玻璃或瓷绝缘子串表面电场成"U型"分布,两端电场强度高、中间区域低。为了解RTV涂料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电磁场仿真工具对未涂覆RTV涂层的绝缘子串、新涂覆RTV涂层的绝缘子串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出现老化状况的绝缘子串进行仿真计算;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测了沿串电压分布,对仿真结果加以验证。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RTV涂料对绝缘子串的片电压分布影响很小。相同条件下RTV涂层的老化状态并不影响其沿串电压分布情况。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受绝缘子表面状态的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受绝缘子自身电容分布的影响。
郭晨鋆梅红伟马仪刘平原曹彬王黎明
关键词:绝缘子电场分布室温硫化硅橡胶有限元计算
绝缘子表面局部等值盐密测量方法被引量:11
2016年
绝缘子等值盐密(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ESDD)是描述绝缘子表面污秽度的重要参数,但其不能用于测量自然条件下绝缘子表面污秽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也很难测量污秽在绝缘子表面的分布情况。为研究绝缘子的积污规律,提出了一种绝缘子局部等值盐密(partial 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PESDD)的测量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测量PESDD的装置。利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双圆柱结构电极探头,通过控制测试时的用水量以及提高测试用水的初始温度,实现对绝缘子表面PESDD的准确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PESDD与ESDD的对应关系。自然污秽绝缘子的试验结果证实了所提PESDD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在现场应用的可行性。
梅红伟曹彬王耿耿董弘川赵晨龙王黎明关志成伏祥运
关键词:绝缘子污秽度等值盐密测量电极
三电极结构流注放电试验平台被引量:5
2019年
流注的产生和传播是空气间隙击穿过程中最为重要、物理过程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为深入研究空气间隙流注放电过程,搭建了三电极结构流注放电试验平台(均匀场和非均匀场)。并基于均匀场下的三电极结构流注发生装置,通过调整电极结构来改变外加电场,提出了一种不均匀场下的三电极结构流注发生装置。通过在针电极上施加方波脉冲触发产生正流注在外加电场中传播,利用光电倍增管和高速摄影仪同步进行流注放电过程的光学检测。在此试验平台上初步开展了三电极结构中流注放电的试验研究,并获得了流注的稳定传播电压、传播速度、传播路径等特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套三电极结构流注放电试验平台效果良好,三电极结构中外电场对流注传播特性有明显的影响:流注传播速度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在不均匀场下,流注的发展路径较均匀场中更为扩散,分叉数目更多。基于此试验平台展可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王纯洁王黎明梅红伟李旭关志成
关键词:流注光电倍增管
低温环境下绝缘介质表面流注放电特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前国内外关于低温条件下绝缘介质表面流注传播特性的研究较少,针对流注的相关试验研究主要在常温下进行。为研究低温低湿环境下绝缘介质表面流注的传播特性,在冰箱冷冻室内利用"三电极"结构研究了均匀场下绝缘介质表面流注的传播特性。主要的测量手段是利用3个光电倍增管来监测流注在介质表面的传播过程。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绝缘介质表面流注的传播概率,通过数据拟合得到流注的稳定传播场强,并且测量了在不同外加电场强度下流注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最后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流注传播特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低湿环境下,流注在绝缘介质表面传播的过程中拥有"沿面分量"和"空气分量"2个分量,流注的稳定传播场强比同条件下纯空气中流注的稳定传播场强大;对于同一种绝缘介质,稳定传播场强与温度近似呈指数下降关系,温度越低,流注的稳定传播场强越大;流注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沿面分量"的速度受影响的程度较大,大约在(3~8)×10~5 m/s内,而"空气分量"的变化则不太显著,在(1.5~3.0)×10~5 m/s范围内。
王黎明叶维平梅红伟关志成
关键词:沿面放电绝缘介质流注放电
绝缘护套包覆对500kV输电线路导线与杆塔间空气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有效解决输电线路风偏放电问题,对输电线路及金具进行绝缘包覆以提高放电击穿电压,仿真和试验研究了绝缘护套包覆对500 k V输电线路模拟杆塔中导线与塔身间空气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试验过程中,对单导线及4分裂导线分别施加1 min 1.1倍工频相电压(318 k V),通过改变导线与杆塔间距研究不同间距下的耐压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导线包覆绝缘护套后,其表面最大场强随间距增大而降低;裸导线空气间隙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呈线性关系;单导线包覆绝缘护套后可缩短13.6%的间隙距离,4分裂导线包覆绝缘护套可缩短9.3%的间隙距离;击穿点均位于绝缘盒连接处,其原因是此处以室温硫化硅橡胶填补缝隙密封时施工密封不严。绝缘护套包覆导线及金具措施可有效提高输电线路导线与杆塔间空气间隙击穿特性,但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以提高实际效果。
陈杰刘洋周立周志成梅红伟谢天喜
关键词:输电线路风偏击穿绝缘护套导线室温硫化硅橡胶
基于雷电流引发空间磁场的雷电流测量传感器线圈研制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同时实现对雷电流的测量和定位功能,研制了一种新颖的雷电流测量传感器。基于雷电流引发的空间磁场原理,对传感器线圈的物理模型、几何参数、生产制造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研制了相应的线圈。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线圈实测参数与理论设计参数的一致性及其雷电流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线圈参数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幅值与频率响应特性良好,可以满足雷电流测量需求;线圈输出电压与雷电流幅值呈线性关系,与测量距离呈二次反比关系,与理论一致。通过试验标定了该传感器线圈的灵敏度,获得了传感器线圈输出电压幅值与雷电流幅值及测量距离的关系表达式,为现场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王黎明闫石李夏喜梅红伟邢琳琳钱迪
关键词:雷电流传感器测量线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