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901)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黄震浩韩丽石一沁顾祎郝长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颈动脉
  • 2篇老年
  • 2篇老年男性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波动
  • 1篇压差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中层厚度
  • 1篇人脐
  • 1篇人脐静脉
  • 1篇人脐静脉内皮...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4篇黄震浩
  • 3篇郝长宁
  • 3篇顾祎
  • 3篇石一沁
  • 3篇段俊丽
  • 3篇韩丽
  • 2篇张琳琳
  • 1篇梅炳初
  • 1篇薛冰
  • 1篇郭桅
  • 1篇赵鑫
  • 1篇黄燕超
  • 1篇刘宾元
  • 1篇徐蓉
  • 1篇曲佳燕
  • 1篇闫卫东
  • 1篇方根强
  • 1篇郭宏飞
  • 1篇李皓雲
  • 1篇杜业业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纳米科技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年男性动脉硬化血压波动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压波动对老年男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 1527例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年龄>65岁)男性患者,所有患者监测动态血压,根据有无脑梗死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脑梗死组(607例)和非脑梗死组(920例),用数学平滑曲线方法先将每一个体24 h血压数据进行分析,再描绘出一条适合个体血压变化趋势的曲线,计算实际血压值与该趋势曲线相应位置所形成差值的标准差即为血压波动值,然后比较2组血压波动的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中24 h的收缩压波动值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8.4±2.2)与(8.0±2.0)mm Hg,t=-2.909,P<0.01];其中自昼收缩压血压波动明显升高[(8.2±2.2)与(7.8±2.1)mm Hg,t=-2.969,P<0.01];而夜间收缩压波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9)与(8.7±3.7)mm Hg,P>0.05];各阶段舒张期血压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舒张压波动值(5.5±3.8)与(5.5±1.5)mm Hg,P>0.05;白昼舒张压波动值(5.4±1.5)与(5.3±1.4)mm Hg,P>0.05;夜间舒张压波动值(6.1±2.7)与(6.1±2.6)mm Hg,P>0.05].结论 在老年男性动脉硬化相关疾病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与白昼收缩压的波动密切相关,而与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无关.
方根强顾祎郝长宁韩丽黄震浩石一沁张琳琳黄燕超段俊丽
关键词:老年人血压血压波动脑梗死
老年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32例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脂肪肝组62例和非脂肪肝组7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糖尿病患病率、脉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均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脂肪肝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关丽莉薛冰黄震浩郝长宁韩丽顾祎石一沁杜业业
关键词:脂肪肝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皮质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皮质醇抑制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G0/G,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皮质醇组(无血清RPMll640培养液中加入皮质醇)和对照组(仅用无血清RPMll640培养液),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皮质醇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中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l)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仅(HIF-1d)的表达。结果皮质醇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细胞迁移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8±117)个比(12004-57)个,P=0.00011];bFGF、SDFl与NO水平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FGF为(69.74-5.7)ng/L比(99.3±11.0)ng/L,P〈0.01;SDFl为(10.2±2.1)ng/L比(12.4±2.5)ng/L,P〈0.05;NO为(58.5±10.3)tzmol/L比(97.3±6.2)Ixmol/L,P=0.03407]。结论皮质醇对HUVEC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以明显抑制其迁移功能,并降低细胞中NO、bFGF、SDFl的含量,这可能是皮质醇抑制HUVEC迁移的作用机制。
张琳琳郭桅黄震浩李皓雲段俊丽
关键词:皮质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
新型SalenCoX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010年
以(R,R)-N,N′-[2,2′-双(次氨基次甲基)]双[4-(亚甲基-N-吗啉基)-6-叔丁基)苯酚]-1,2-二苯基乙二胺为配体合成了6种SalenCoX配合物,其轴向离子分别为氯、溴、硝酸根、叠氮根、三氟醋酸根及四氟化硼根。利用1HNMR、13CNMR、FT-IR、UV-Vis、循环伏安法、ESI-MS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了所得产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赵鑫刘宾元高延浩郭宏飞曲佳燕闫卫东
关键词:配合物负离子
老年男性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压水平高低、脉压差大小、平均血压值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461例因动脉硬化所致慢性疾病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通过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颈动脉斑块组1012例和无颈动脉斑块组449例),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记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分别计算每个患者的脉压差(PP)、平均动脉压(MBP),并分析这些数据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80.5±5.4)岁与(77.3±5.9)岁,t=-4.233,P〈0.01];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24h的SBP[(132.2±17.0)mmHg与(127.5±16.0)mmHg,t=-4.893,P〈0.001]、PP[(60.8±13.4)mmHg与(55.9±12.5)mmHg,t=-5.021,P〈0.001]、MBP[(92.6±10.3)mmHg与(91.0±9.9)mmHg,t=-3.987,P〈0.01]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的发病率与年龄(OR=1.061,P=0.0001)、心肌梗死(OR=1.896,P=0.0135)、高血压分级(OR=1.177,P=0.0019)、高血脂(OR=1.353,P=0.0335)、心脏收缩功能降低(OR=2.466,P=0.0001)、下肢动脉斑块(OR=5.453,P=0.0001)密切相关。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SBP升高、PP增大、MBP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与舒张压的水平关系不甚明显。
徐蓉黄震浩韩丽顾祎郝长宁石一沁张鹏段俊丽
关键词: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颈动脉斑块
溶液pH值对直接沉淀法制备CaF2纳米粉体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以Ca(NO3)2和KF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CaF2粉体,借助XRD、SEM、粒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溶液pH值对产物CaF2粉体晶粒尺寸、颗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所得CaF2沉淀的晶粒尺寸比在酸性条件下所得CaF2沉淀的小,溶液pH值为13.7时,制备出晶粒大小仅20nm的CaF2纳米粉体。
汪思智广林梅炳初周卫兵
关键词:PH值氟化钙纳米粉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