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J04B03)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6
相关作者:付林赵玺灵张世钢孙方田王潇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5篇余热
  • 4篇余热回收
  • 4篇供热
  • 3篇热电
  • 3篇热电联产
  • 3篇联产
  • 2篇烟气
  • 2篇烟气余热
  • 2篇烟气余热回收
  • 2篇区域供热
  • 2篇燃气热电联产
  • 2篇热系统
  • 2篇供热系统
  • 1篇电厂
  • 1篇余热利用
  • 1篇运行特性
  • 1篇再生能源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热利用
  • 1篇能耗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经济技术...

作者

  • 6篇付林
  • 3篇赵玺灵
  • 2篇张世钢
  • 2篇李锋
  • 2篇王潇
  • 2篇孙方田
  • 1篇孙健
  • 1篇叶晓莉
  • 1篇李岩
  • 1篇端木琳
  • 1篇刘华
  • 1篇齐杰
  • 1篇贾红书

传媒

  • 2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暖通空调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区域供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余热挖潜方式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烟气和乏汽余热,介绍了3S离合技术、吸收式热泵技术、压缩式热泵技术、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技术及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5种余热利用技术,对其供热能力提升、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供热能力提升程度的分析得出,利用5种技术均可以提升供热能力,其中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提升供热能力最大。通过节能性分析得出,5种技术均有节能效果,其中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节能效果更为显著。通过经济性分析得出,增加单位供热能力(1MW)的情况下,在电厂应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和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初投资略高,但运行费用节省也较为明显。综合考虑供热能力提升和经济性两方面因素,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更具优势。
赵玺灵付林李锋王潇
关键词: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
山西大同一电厂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工程测试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解决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热源供热能力不足及输送瓶颈等问题,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提出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技术,该技术通过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并回收热电厂乏汽热量显著增加了原有系统供热能力。本文对山西大同一电厂基于吸收式换热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介绍,并结合工程测试数据说明采用该技术后热电厂供热能力的显著提升,该技术节能效果及经济性突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因而该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付林孙健李岩张世钢
关键词:余热回收
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被引量:17
2012年
首先简单介绍零能耗建筑,指出该项技术的良好发展前景。其次,分析太阳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指出当前太阳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结合国内外零能耗建筑的发展状况和实例,介绍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利用的常见形式,围绕太阳能热利用和电利用两个重点,针对部分典型的零能耗建筑实例深入分析,总结其在太阳能热利用和电利用方面的具体措施。最后,指出在零能耗建筑中广泛使用太阳能的必要性,并总结零能耗建筑中关于太阳能利用的一些特性及注意事项。
叶晓莉端木琳齐杰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太阳能热利用零能耗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节能效益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锅炉是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形式,其供热能力约占全国总供热能力的58%。鉴于供热行业煤改气工程的快速推进,燃气锅炉供热能力较高,且排烟温度偏高,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就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的排烟余热回收率低、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探讨燃气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方法,提出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方案,并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将该系统与目前存在的2种燃气锅炉供热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将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低至20℃;提高一次热网输送能力约47%;与常规燃气锅炉区域供热系统相比,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区域供热技术具有系统用能方式较合理、节能效益显著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特征,是高效、经济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余热的主要供热技术方案,适用于供热半径大或既有一次热网输热能力不足的供热工程。
孙方田赵金姊付林赵玺灵张世钢
关键词:燃气锅炉区域供热
开式吸收式热泵及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3年
开式吸收式热泵具有结构简单、低品位热能驱动、省电等优点,推广利用该技术,对解决目前面临的城市热源不足及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运行中存在设备腐蚀、不凝性气体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研究进展,其应用领域涉及供暖、空调、制冷及工业生产,处理气流包括空气、燃烧后烟气,驱动热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锅炉、天然气锅炉及电厂锅炉等集中热源和分布式能源,结构形式多样化;简述了开式吸收式热泵在工业余热,特别是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和湿法脱硫电厂饱和烟气潜热和水回收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运行中出现的溶液腐蚀、不凝气气体及设备堵塞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贾红书付林张世钢
关键词:余热回收烟气防腐蚀
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低温工业余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及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北方地区可利用的大量低温工业余热和过剩电力资源,提出基于压缩式换热的低温工业余热供热新技术,并结合案例从热力学和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缩式换热机组可将一次热网回水温度降至20℃,可极大提高一次热网经济输热距离,有效解决工业余热远距离经济输热的瓶颈问题。当废热价格为20¥/GJ、一次热网输热距离为60 km时,新型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比常规燃煤热电联产供热成本低3¥/GJ,且其投资回收期(约为4 a)低于供热行业基准投资年限,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6.7 kg/m^2。
孙方田杨昊原付林高军伟
关键词:余热利用区域供热
增大燃气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的方式研究——应用3S离合背压供热与应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的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Co-ah循环供热技术均可以增大供热能力,但是后者不仅能回收乏汽余热,还可以回收烟气余热,是全面提升燃气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综合技术。
赵玺灵付林刘华李锋王潇
关键词:热电联产余热回收供热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