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50021)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岿刘明朴婷姬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边疆少数民族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心。我国少数民族人口70%以上分布在边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传统生计、文化特征等原因,少数民族农民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实现现代农业转型,他们以出租方式大量流转土地就会造成失益、失业和失权等问题。在市场主导的土地流转中,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不仅体现在法律和优惠政策上,还需要有一种制度安排。这就是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构建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制度,进而完善土地收益权、经济发展权和社会管理权等权利体系。
- 孙岿
-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土地流转权益保障
- 民族地区农村老龄化与权益保障制度研究——基于“土地换保障”的视角
- 2013年
- 农地与社保之间缺少转换制度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劳动力外流已使东北朝鲜族农村原本十分缺乏的社会保障资源进一步流失,而留守老年人出租土地,又使大部分土地收益被承包户所有,造成土地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土地换保障"是一种制度创新,利用土地收益来置换社会保障,有利于保护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进而实现从"土地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家庭分散经营"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社会转型。
- 孙岿朴婷姬
-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老龄化权益保障
-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迁徙与生活适应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在对当代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移民搬迁的选址、批次及数量进行调研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塔吉克阿巴提镇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将塔吉克人搬迁后的生活场景给予客观描述,从而理解其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生活文化方面的适应情况。
- 刘明孙岿
- 关键词:塔吉克族迁徙社会原因
- 辽东山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路径——以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经营形式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机统一。辽东山区以林业为主、农业为辅,呈现为人多地少、农户属于超小型、高度分散的"多种经营"或"庭院经济"的生产经营状况。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传统畜牧业衰落和新兴产业风险较大。本文以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因素,认为山区应选择精准农业作为主导模式,形成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和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 孙岿
- 关键词:现代农业
- 族际互动模式:自发合作、契约合作与指导合作——以辽宁对口支援新疆塔城地区为例
- 2012年
- 民族之间互助合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塔城地区各民族杂居分布、经济互补、文化频繁交流,构成了族际互动结构性特征,族际合作的主要类型是自发合作。伴随以定居为核心的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型,牧民生产生活从传统社区向公共领域转变,传统自发合作也向现代社会契约合作类型演变。辽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既是一种扶助政策,更是在政府引导下的族际合作过程。
- 孙岿何晓芳金海燕
- 关键词:对口支援民族关系
- 对口援疆与少数民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被引量:9
- 2012年
- 民族自身发展,取决于生产方式、分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新疆少数民族人口70%以上从事农牧业产业,边远农牧区是新疆经济落后的"根本性存在"。对口援疆把重点放在农牧区,构建起农牧产业升级、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平台,但在微观层面上,援助模式还要与农牧民主体性的内部结构调整相适应,形成生存方式变革与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
- 孙岿
- 关键词:对口援疆少数民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