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D0410019)

作品数:11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向英刘斌李芳翁文婷杨传孝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荧光
  • 3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阻抗
  • 3篇电化学阻抗谱
  • 3篇铜离子
  • 3篇自组装
  • 3篇自组装膜
  • 3篇阻抗谱
  • 3篇离子
  • 2篇修饰
  • 2篇循环伏安
  • 2篇荧光性
  • 2篇桑色素
  • 2篇伏安法
  • 1篇蛋白
  • 1篇电极
  • 1篇丁基
  • 1篇丁基锡
  • 1篇多层膜
  • 1篇性能研究

机构

  • 11篇华侨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孙向英
  • 4篇刘斌
  • 3篇李芳
  • 2篇翁文婷
  • 2篇杨传孝
  • 1篇魏俊
  • 1篇赵颖
  • 1篇何燕芳
  • 1篇周政
  • 1篇连惠婷
  • 1篇杨玉杰
  • 1篇黄承志
  • 1篇赵军
  • 1篇何菲

传媒

  • 3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色素修饰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水相硅烷化方法,将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H2N(CH2)3Si(OC2H5)3](APES)组装在石英表面,在基底表面修饰上氨基为末端的单层膜,并进一步在这种功能化的单层膜基底上组装金纳米粒子得到金纳米粒子/APES/石英的纳米复合结构。以制备的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修饰石英为基底及DL-半胱胺酸为中介,利用桑色素(Morin)和DL-半胱胺酸的化学吸附作用,将桑色素间接组装在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修饰石英基底表面,所构建的桑色素修饰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对三苯基锡有灵敏的荧光识别作用。文章着重研究了桑色素修饰金纳米粒子自组装膜的制备以及组装条件对其荧光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膜的响应特性及响应机理。
何菲孙向英刘斌
关键词:荧光自组装膜桑色素三苯基锡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实验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经驯化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工业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将12个经驯化后菌种,直接进行脱色实验,培养150 h,确定脱色率最高的菌株为实验菌,以此考察脱色工艺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35℃、转速150 r.min-1、活性深兰H14B染料质量浓度5 mg.L-1、接种量为7 mL、培养基自然pH的实验条件下,脱色培养84 h的脱色率最高,可达到89.01%.
赵颖赵军杨玉杰杨传孝
关键词:黄孢原毛平革菌印染废水生物降解
毛细流自组装成环荧光显微测定血清样品中硫酸奎尼丁被引量:5
2006年
在0.01mol/LH2SO。的介质中,有聚乙烯醇-124存在时,硫酸奎尼丁(QDS)溶液通过毛细流作用能在憎水性玻璃表面上自组装成环(SOR)。环的最大荧光强度与硫酸奎尼丁的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显微荧光自组装成环技术测定血清硫酸奎尼丁的新方法,测定硫酸奎尼丁的线性范围为(0.2~1.4)×10^-12mol;检出限(3σ)为2.6×10^-14mol。本方法已成功用于血清中硫酸奎尼丁的测定,回收率为93.3%-101.3%。
杨传孝黄承志
吖啶橙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被引量:1
2007年
以吖啶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介质中生成的二聚体作为荧光探针,讨论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情况。实验表明,蛋白质的加入可使低荧光的吖啶橙二聚体荧光恢复,且其荧光增强的程度与体系中蛋白质的加入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8—34mg/L,检出限为0.126mg/L。
李芳孙向英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分析
钙黄绿素-Al^(3+)荧光光谱法测定F^-被引量:2
2006年
报道了F-的荧光光谱测定法。在pH=8.9的缓冲液中,加入A l3+与荧光试剂钙黄绿素反应导致荧光猝灭,而再加入F-后,则F-与A l3+形成比钙黄绿素-A l3+更稳定的配合物,从而使钙黄绿素游离出来而使体系荧光增强,其荧光的增强与F-浓度在1.0×10-4—1.0×10-3m ol/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可间接测定F-含量。
连惠婷李芳孙向英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钙黄绿素AL^3+
手性拆分L-脯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8
2006年
以壳聚糖(CTS)为功能基体,以L-脯氨酸(L-Pro)为模板分子,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L-脯氨酸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L-Pro-M IPs)。利用红外、扫描电镜和热失重分析,对相关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机理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pH值、反应时间、交联剂用量的调节,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制备壳聚糖-L-脯氨酸复合物的pH=10.7,干复合物1.0 g,交联剂8 mL,室温下反应18 h。结果表明,在水相中,L-Pro-M IPs对L-Pro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和高效分离特性,分离因子为4.67。
魏俊孙向英刘斌
关键词:手性分离分子印迹脯氨酸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NO_2^-被引量:2
2008年
在HCl介质中,NO2-与5-氨基-1,2,3,4-四氢-1,4酞嗪二酮(ATPD)发生亚硝化反应,使ATPD的荧光猝灭,且其荧光猝灭程度与NO2-量呈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测定痕量NO2-的新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0.067~1.172μg/mL,方法检出限为0.70μg/L。本法已用于雨水中痕量NO2-的测定。
李芳孙向英
关键词:荧光猝灭法
荧光性自组装双层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借助Au—S化学键的作用,在金基底上组装DL-半胱氨酸,利用DL-半胱氨酸与1-萘胺乙酸(NAA)的静电吸引作用在金表面间接组装荧光试剂NAA,从而构建了双层自组装膜NAA/Cys/Au.该自组装膜有较强的荧光信号,能被Cu2+猝灭,并具有较好的可逆再生性能,可用于超痕量铜离子的界面荧光测定,对Cu2+的检出下限为7.87×10-11mol/L.同时采用电化学、荧光光谱及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自组装膜的结构,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自组装膜在K3[Fe(CN)6]/K4[Fe(CN)6]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金表面组装的单层膜具有良好的“针孔”效应,组装上荧光试剂之后形成的无“针孔”缺陷的自组装双层膜对溶液与基底间的界面电子转移有强烈的阻碍作用.
孙向英翁文婷
关键词: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铜离子
检测色氨酸的免标记生物传感器研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Au-S化学键的作用,在金基底上组装L-半胱氨酸(L-Cys),通过铜离子的配位作用,构建Cu2+/L-Cys/Au自组装膜.考察该自组装膜的组装条件、电化学特征、重现性与稳定性,研究不同浓度的L-色氨酸中膜的识别能力和识别选择性.结果表明,自组装膜具有对L-色氨酸识别的选择性,在不同浓度的L-色氨酸中,膜的电化学阻抗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利用该膜对L-色氨酸(L-Try)的选择性识别引起电化学阻抗变化的特性,可构建一种新型的免标记电化学阻抗法色氨酸传感器.
何燕芳孙向英刘斌
关键词:自组装膜电化学阻抗谱铜离子L-色氨酸
Cu^(2+)配位桥联作用组建荧光性多层膜被引量:4
2005年
借助Au-S化学键的作用,在金基底上组装DL-半胱氨酸(Cys),形成单层自组装膜Cys/Au.然后,利用Cu2+的配位桥联作用,将1-萘胺乙酸(NAA)组装于Cys/Au上,构建一种新型的自组装多层膜NAA/Cu/Cys/Au.文中采用电化学、荧光光谱、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自组装膜的结构,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研究该荧光性自组装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基于铜离子配位作用的NAA/Cu/Cys/Au膜与基于静电作用制得的双层膜NAA/Cys/Au相比,具有更好的导电性.
翁文婷孙向英
关键词:荧光自组装膜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铜离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