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8B300)
-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振华李旭叶珺杨东亮张玲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8年
- 隐匿性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持续阳性者。多方面证据表明隐匿性HBV感染客观存在,并且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在肝脏疾病病因学诊断、献血安全和器官移植接受者的HBV感染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异,它能否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也有争议。由于发生机制仍然不明,可能与基因变异、HBV低水平复制、基因整合、HBsAg的表达和分泌被抑制等有关。隐匿性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致病机制等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振华叶珺杨东亮
-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应用拉米夫定治疗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48周的疗效。结果在90例患者中,完全应答21例(21.3%)、部分应答64例(71.1%)、无应答5例(5.6%);在基线ALT≥2×ULN和HBeAg阴性患者,完全应答率及病毒学应答率较高(P<0.05);治疗4周时HBVDNA下降≥2lg copies/ml者,完全应答率为25.5%,病毒学应答率为91.5%;在71例HBeAg阳性患者中,HBeAg转阴21例(29.6%),出现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7例(9.9%);年龄、性别和乙型肝炎家族史对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基线ALT水平高、HBVDNA水平低、HBeAg阴性和治疗4周HBVDNA下降超过2lg copies/ml者,疗效较好。
- 吴娜苏菲张振华夏国美张婷婷张玲郜玉峰李旭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疗效
- 21例危/重症甲型H1N1(2009)流感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设计调查表,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流专病病房21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研究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测、治疗及转归,同时使用曹彬等关于中国2009大流行甲型流感(H1N1)病毒感染最初病例的研究样本作为对照,其中危/重症诊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对不同时间点的相关指标也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肝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入院时高热、咳嗽、咳痰、疲乏、腹泻/腹痛、呼吸困难、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升高(P<0.01)及C反应蛋白升高(P<0.01),血清CK、CK-MB、LDH、ALT、AST以及胸部X线检查异常均明显增加(P<0.05),血清钾、血清钠也较对照组低(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氧分压有所升高、心率降低、血小板增加;痊愈出院20例,死亡1例。结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与普通感染者有较大差异,体温高、热期长,容易出现多器官系统损害及继发感染,经良好治疗,大多数可以痊愈。
- 张振华张亚飞张玲邱艳琴胡先玮王聪慧丁圣刚袁丽萍都鹏飞刘念夏海龙
- 关键词:流感H1N1亚型重症转归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LA-Ⅱ类分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最复杂、最具多态性的遗传系统,其功能涉及到机体免疫的各个方面。大量研究表明,HLA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病毒清除、持续感染、疾病的进展转归、I-tBsAg疫苗后反应及IFN疗效等存在相关性。此文就慢性HBV感染与HLA-Ⅱ类分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 张婷婷张振华李旭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HLA干扰素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HBeAg阳性和18例HBeAg阴性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时的疗效。结果在治疗24周时,HBeAg阳性组HBV DNA转阴15例(34.9%)4,8周时转阴28例(65.1%),而HBeAg阴性组分别转阴15例(83.3%)和17例(94.4%,P=0.001和0.018);两组在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713和0.138);在34例HBV DNA定量>107copies/ml与27例HBV DNA定量<107copies/ml两组中,治疗24周时,HBV DNA转阴例数分别为11例(32%)和19例(70%,P=0.03),治疗48周时,则分别为23例(68%)和22例(81%,P=0.22)。结论本研究提示恩替卡韦治疗CHB有很好的抗病毒活性。
- 夏淑林张振华叶珺李旭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疗效
- HBsAg和HBsAb双阳性检测结果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少见的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可能的产生原因。方法对3家医院初筛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81份血标本进行同种和不同种试剂盒复检,并检测HBsAg145位氨基酸变异(G145R变异)、HBV DNA基因型和血清型分析。结果81份双阳性标本经复检有30例(37%)仍然为双阳性;对30例复检双阳性标本应用不同试剂盒再次检测,HBsAg/HBsAb仍为双阳性者18例(22.2%);18例双阳性标本G145R检测全部为阴性;其中8例HBV DNA阳性血清的基因型分布为B型2例和C型6例,血清型分布为adw 2例、adr 5例和ayr 1例,与9份对照血清的检测结果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和HBsAb双阳性检测结果大多数与操作或试剂的质量有关,少数可能为S基因变异或不同血清型的再次感染等有关。
- 张振华夏剑波彭静魏少峰杨东亮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基因变异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