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5A11)
- 作品数:11 被引量:281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友兆陆效平严长清舒帮荣朱杰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1997-2007年上海市青浦区河道表层水氮元素污染特征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19972007年间的上海市青浦区水质常规监测数据,分析了青浦区河道表层水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3种形式氮元素含量与19个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青浦区河道表层水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氨氮含量变化主要由生活污染引起,硝酸盐氮含量变化主要由农业污染引起,亚硝酸盐氮含量变化主要由工业污染引起,同时也受到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的综合影响.
- 赵倩张小平袁永坤任文伟
- 关键词: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灰色关联分析
- 基于BP-ANN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以苏州市为例被引量:26
- 2010年
- 对区域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研究,有助于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预警理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超载度模型及Matlab支持下的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苏州市1996~2015年生态安全进行预警分析。研究表明:①BP-ANN模拟效果较好,将其用于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②1996~2007年苏州市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的中警状态,其超载水平经历了"加重-稳定-缓解"的变化过程,虽然今后几年内人类支持能力将持续提高,系统超载水平将波动性下降,但资源和环境问题仍不容乐观。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从环境保护与治理、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资源管理及人口调控机制等方面制定对策措施。
- 舒帮荣刘友兆徐进亮何蓓蓓吴冠岑
- 关键词:生态安全预警可持续发展
- 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引导效能分析——以常熟市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空间引导效能历来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内容。基于历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城市生长极核模型、用地调控效力指数、Logit回归和用地经济效益等定量方法,对常熟几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布局、重点地区用地增长、中心城区用地置换和乡镇撤并等空间政策的调控效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城市总体布局与规划构想存在一定偏差;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经济效益空间不相匹配;规划调控和区位条件成为影响地块闲置率的主导因素。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调控效力有所增强,但对重点镇的用地调控却出现较大偏差;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政策效果显著,"乡镇撤并"对城镇生活性用地的调控绩效明显,但却未能抑制工业用地的散点蔓延,"一镇多区"格局仍然存在。
- 朱杰
- 关键词:LOGIT回归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特征及机制被引量:111
- 2011年
- 城镇空间扩展是城市化作用于地理空间的直接结果,揭示城镇空间扩展过程、格局及机制已成为识别城镇发展阶段、认知城镇发展规律的有效手段。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城镇用地扩展空间分异与关联特征为切入点,利用间隙度指数、分形维数、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指数和空间关联模型,定量揭示了区域城镇空间扩展特征的多样性、空间组织异质性和"热点区"格局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扩展在以中心城市集聚为主导的过程中,遵循"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围绕"Z"形区域发展轴线,大致经历了点轴扩展、沾粘式增长和蔓延扩张的过程,区域融合现象凸显;空间扩展的"热点区"格局不断演化,"热点区"的核心集聚作用在减弱,沪宁沿线、沪杭沿线、杭甬沿线和沿江地区成为驱动长三角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同时,在城镇空间扩展的不同阶段,驱动机制有所差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城市化推动着长三角城镇空间一体化进程。
- 车前进段学军郭垚王磊王磊
- 关键词:空间分异
- 区域人类活动与耕地资源系统动力学演化分析
- 2009年
- 以区域尺度作为视角建立人类活动与耕地资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讨论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平衡态的稳定性和动力学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净增耕地数量的增加可以扩充有限的耕地资源数量以及提高区域可供养的人口数量,促进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耕地资源利用水平、耕地资源质量退化、净增耕地数量为负等人类活动,都将导致区域人口-耕地-经济系统灾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提高耕地资源承载力和耕地利用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控制耕地非农化水平,可促使耕地资源持续利用。
- 陈宗祥刘友兆
- 关键词:耕地资源动力学模式
- 稻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对实验增温的响应--上海青浦案例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依托农业水利灌溉水平衡实验设施,在上海市青浦区利用红外线辐射器对稻田生态系统进行了野外增温实验,结果表明:当土壤温度升高1-3℃,且保持现有农业管理方式不变的情景下,水稻的地上生物量下降了17.97%,稻谷产量下降了10.19%;稻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加速,水稻耗水量增加了14.4%,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了24.1%.
- 刘增富戴怀阔袁永坤任文伟
-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
- 中国城市群的阶段特征、趋势及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从制度驱动力和市场驱动力的博弈角度,分析以多轮行政区划变革为代表的行政分权和再集权化以及市场化的深入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影响,将中国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划分为省内就地城市化、以镇为载体的"双轨城市化"和省际异地城市化三个阶段,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从人流、通勤流、金融流等横向联系对中国城市群的内部分化和演进趋势展开实证研究,认为传统城市群内部的人口、通勤联系正逐步让位于高端商务通勤和金融联系,由此催生了城市群多层次、不同类型功能网络的分化。
- 朱杰
- 关键词:城市群长三角
- 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以常熟市为例被引量:28
- 2010年
- 研究目的:进行常熟市建设适宜性分区,为不同区域选择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土地整理的因地适宜性与可行性。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空间叠合分析方法,耦合适宜性分区与现状宅基地,从而进行整理模式的选择。研究结果:基于建设适宜性分区,对区域适宜的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熟市17.0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城乡一体化整理模式整理为城镇用地;62.9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村内合建模式,提高用地集约程度;85.1 km2的农村宅基地适宜通过迁村并居整理模式,以增加不宜建设区域的耕地数量,增加集中连片保护的耕地面积。研究结论:基于适宜性分区选择整理模式,从定量的研究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切实可行。
- 金志丰陆效平陈江龙严长清朱华燕
-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
- 崇明岛东滩不同植物覆盖的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比较被引量:4
- 2010年
- 崇明岛东滩湿地是我国主要的湿地之一.试验对东滩湿地的光滩、海三棱藨草根部土壤和芦苇根部土壤样品用稀释的R2A培养基分别进行培养.通过平板计数得到每克光滩样品、海三棱藨草样品、芦苇样品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8.6×106cfu,1.3×107cfu,1.05×108cfu.对所分离到的84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滩样品的多样性最高.通过与公共数据库中标准菌株序列的比较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了这些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分布于γ-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α-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30个属,在光滩中分离到8个其他样品中没有的属.
- 孟晗惠威肖义平田官荣全哲学
- 关键词:芦苇RRNA基因细菌多样性
- 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被引量:62
- 2009年
- 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原则,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06年,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和方式不同;(2)不同城市,苏南、苏中和苏北之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和地域差异,其中,省会南京最高,苏北的宿迁最低。最后,对造成这种时空差异的现象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等方面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