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069)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汪芳裕刘炯金鑫鑫施慧陈春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螺杆菌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药物喷洒
  • 1篇致病
  • 1篇致病相关基因
  • 1篇喷洒
  • 1篇黏膜
  • 1篇黏膜剥离
  • 1篇黏膜剥离术
  • 1篇脱氢酶
  • 1篇膜剥离
  • 1篇膜剥离术
  • 1篇内镜
  • 1篇内镜下黏膜
  • 1篇内镜下黏膜剥...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施慧
  • 3篇金鑫鑫
  • 3篇刘炯
  • 3篇汪芳裕
  • 2篇陆恒
  • 2篇王震凯
  • 2篇陈春燕
  • 1篇朱人敏
  • 1篇王忠灿
  • 1篇朱乐明
  • 1篇郑均
  • 1篇万海军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致病相关基因集群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基因多态性已逐渐成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新的研究热点。文中旨在研究临床Hp菌株中cagA、cagM、cagZ、cagⅠ-Ⅱ接点、IS605等cag致病岛(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相关的遗传学位点的多样性分布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参照标准菌株NCTC11638序列设计引物,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53株Hp菌株中,cagA、cagM、cagZ基因、cagⅠ-Ⅱ接点以及IS605等不同遗传学位点的分布情况。结果 253株临床分离的Hp菌株中,cagA基因的检出率为92.5%(234/253);cagM的检出率为86.2%(218/253);cagZ的检出率为66%(167/253);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5.1%(13/253)的Hp菌株中可检测到具有西方菌株特征的cagⅠ-Ⅱ接点的存在,提示中国大部分菌株中的cagⅠ-Ⅱ接点存在明显不同于西方菌株的结构形式;含西方菌株连续状态特征的cagPAI在消化性溃疡中13.3%(10/75)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1.4%(2/146)的检出率(P<0.01)。IS605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51.4%(75/14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消化性溃疡中28%(21/75)的检出率(P<0.01)。结论cagPAI集群的序列结构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cagA、cagM、cagZ等遗传学位点单独无一可作为临床Hp菌株的毒力标志;IS605的存在可能影响菌株的毒力发挥;cagⅠ-Ⅱ接点区域可能存在中国或东亚菌株的特征性结构。
刘炯王忠灿金鑫鑫汪芳裕陈春燕王震凯朱乐明万海军陆恒施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CAG致病岛
轻便手动式内镜下粉剂药物喷洒枪的研制与应用
2010年
目的内镜下治疗后创面止血及促进创面愈合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旨在通过粉剂药物喷洒枪的研制与应用,探讨内镜治疗后创面的处理及内镜下良性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效果。方法该喷洒枪由主体、打气球、喷洒管等3部分组成,主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设有进口、出口及药物放置室,其间由主体内的孔路连通,主体的进口与打气球的出口相连,主体的出口与喷洒管连接。打气球由水银血压计的手动打气球改装,保证单向进气。结果经过反复试用改进,成功研制出轻便手动式内镜下粉剂药物喷洒枪,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510094124.1)。试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患者,给予粉剂药物喷洒枪喷洒后药物覆盖创面良好,无迟发性出血发生,止血效果明显。结论轻便手动式内镜下粉剂药物喷洒枪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止血及保护黏膜创面效果满意。
金鑫鑫朱人敏郑均刘炯施慧汪芳裕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粉剂药物
AP-PCR结合进化树分析在幽门螺杆菌地域起源特征研究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随机引物PCR(Arbitrary primer PCR,AP-PCR)结合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菌株地域起源特征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针对临床分离培养的H.pylori菌株的基因组DNA,采用一组10 nt的寡核苷酸引物进行随机PCR扩增,选取相对保守的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及测序,测序的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的BLAST比对,收集BLAST比对得到的同源性较高不同地域来源螺杆菌的对应序列,用ClustalX软件进行排序,采用Mega 4.0软件中的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随机引物扩增及筛选克隆测序得到的基因产物为NADH脱氢酶G和H亚单位的部分编码序列,与27株不同地域来源H.pylori及1株猫科动物来源螺杆菌菌株的同源性均高达90%以上,表明H.pylori中NADH脱氢酶基因序列为保守结构,进化树分析显示:采用AP-PCR方法得到的H.pylori临床菌株的基因序列,显示出东亚菌株来源的遗传特征,与具有东亚菌株特征的美洲秘鲁Sat464和Shi470菌株、韩国的52、51菌株、日本的F57菌株遗传距离较近,与南亚、欧洲菌株距离较远,与非洲的SouthAfrica7菌株和猫科动物来源的Sheeba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结论不仅某些特殊基因可以反映地域差异,随机定位相对保守的基因片段同样可以反映H.pylori的地域起源特征。AP-PCR、测序等技术方法与进化树分析相结合是探讨H.pylori地域起源特征的一种更为便捷有效的新方法。
刘炯王忠灿金鑫鑫汪芳裕陈春燕王震凯朱乐明陆恒施慧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NADH脱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