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5F18)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辉王国凡苗磊汤爱君项东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紫铜表层Fe-Al共渗工艺研究
- 2008年
- 利用固体法Fe-Al共渗工艺,对紫铜表层进行强化处理。用JSM-6380LA型扫描电镜J、ED-2300能谱仪和HMV显微硬度计分析渗层的组织形态、成分和显微硬度,用MLD-10型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对三种试样进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塑性好的α1或α1+(α2+γ2)亚共析组织基体上,均匀分布有Fe、Al共渗的(α2+γ2)共析相,其耐磨性好于单渗Al和未渗的试样。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增长,渗层越深。
- 王国凡汤爱君罗辉苗磊王萌萌
- 关键词:紫铜
- 紫铜表面渗Fe-Al合金层的耐磨性分析
- 2008年
- 分析了紫铜表面渗Fe-Al层的组织和耐磨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紫铜渗Fe-Al合金硬度提高,耐磨性高于轧制的紫铜。
- 罗辉王国凡周峥
- 关键词:紫铜耐磨性
- 紫铜表面渗铝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引量:7
- 2008年
- 采用粉末包装法在紫铜表面渗铝。研究了紫铜和渗铝后的紫铜在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了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并讨论其氧化机理。结果表明:紫铜渗铝后不仅提高了高温抗氧化性能,而且氧化行为及其氧化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未渗铝的紫铜试样700℃氧化100 h后相组成为Cu2O和CuO,而渗铝后试样表面优先形成A l2O3氧化膜。氧化动力学曲线为抛物线型。
- 王国凡苗磊罗辉张维义
- 关键词:紫铜渗铝层高温氧化氧化铝膜
-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8年
- 晶间腐蚀是诱导奥氏体不锈钢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而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在敏化温度和固溶处理温度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利用草酸电解腐蚀法观察金相组织,并评定其晶粒度大小,通过极化曲线腐蚀实验,比较了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度对晶间腐蚀速度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其晶粒大小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随着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的晶粒粗大,其晶粒度越小,奥氏体晶粒的晶间腐蚀的速度减慢。
- 罗辉项东郭晓斐
-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晶粒度晶间腐蚀
- 紫铜表面Fe-Al共渗强化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研究了紫铜表面渗铁铝合金原理,用JSM-6380LA型扫描电镜J、ED-2300能谱仪和HMV显微硬度计分析渗层的组织组成、成分分布和显微硬度值,并讨论了铁铝在紫铜中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Fe-Al合金在铜中强化方式主要是靠Fe、Al元素或形成的CuAl相固溶于铜基体和晶界空位上,使晶格发生歪扭、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Fe可使粗片状的共析体改变方向性、片间距减小、组织得到细化、增加组织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及耐热和耐磨性能。
- 王国凡汤爱君罗辉苗磊
- 关键词:紫铜FE-AL合金渗层强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