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2009]4)
- 作品数:23 被引量:191H指数:8
- 相关作者:郑仁华施季森陈金慧丁国昌欧阳磊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杉木种子园良种与优良无性系造林试验被引量:24
- 2015年
-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营造3个杉木良种试验林,并逐年调查和分析生长量性状。结果表明,造林6a后,3个良种均生长良好,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均超过1.3 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均超过1.1 m。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大小顺序为:第3代种子园良种>红心杉良种>洋020无性系。洋020无性系的树高和高径比显著较大,而胸径显著较小。
- 李林源连华萍许鲁平
- 关键词:杉木良种生长量树高
- 沿海沙地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生物循环特征被引量:7
- 2016年
-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闽东南沿海沙地8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N、P、K、Ca和Mg的养分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N>K>Ca>Mg>P;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79.21 kg/hm^2,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枝>干>皮>叶>根;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N>K>Ca>Mg>P。0~60 cm土层土壤中5种养分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Ca>K>Mg>P>N,厚荚相思各器官对土壤养分的富集能力排序为叶>根>枝>皮>干。厚荚相思乔木层养分年存留量为72.40 kg/(hm^2·a),年吸收量为255.25 kg/(hm^2·a),总归还量为182.85 kg/(hm^2·a)。5种元素利用系数和周转期均为K>Ca>P>N>Mg,循环速率为Mg>N>P>Ca>K,循环系数为0.72,利用系数为0.28,周转期为3.17 a。厚荚相思林5种营养元素利用效率高,循环速率快,而周转期短,有利于沙质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生产力的维持。
- 林宇
- 关键词:厚荚相思养分积累养分分配养分循环
- 第3代杉木种子园产量与土壤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以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第3代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在区分高中低产区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产量小区中土壤微生物及其与种子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量随着高中低产区的产量减少而减少,在高产小区表现为最大,同时,杉木母树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情况也呈现出与土壤微生物一致的变化趋势.种子园种子的产量除了与球果的产量显著相关外,与土壤微生物量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与20-4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达到显著.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活性强的条件下,可能通过增加土壤养分的矿化,增加对母树养分的供给来促进结实量的增加.
- 许鲁平
- 关键词:杉木土壤微生物量
- 杉木两水平双列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配合力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23年生杉木种源间和种源内两水平双列交配设计的90个杂交组合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湖南和湖南×福建种源组合在23年生时3个生长性状中的总配合力表现均排在前3位;江西×福建种源组合在23年生时胸径性状的总配合力表现最优;江西(全南12)×湖南(靖县21)家系组合在23年生时3个生长量性状中的总配合力表现均排在第1位。
- 方扬辉
- 关键词:杉木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配合力
- 红心材杉木种子园单亲子代测定被引量:5
- 2011年
- 以2005年在福建省顺昌洋口国有林场和官庄国有林场营造的红心杉木单亲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对红心杉单亲子代生长和材性性状的变异、性状间的相关性、遗传控制等进行了研究。两地点多年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年度与家系之间的交互效应没达到显著差异之外,其他互作效应都高度显著。单地点、单年份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洋口试验点4年生子代家系在树高和离地面50 cm处的直径等主要生长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红心材比率在家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4年生时的红心杉子代生长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红心材比率与树高、D0.5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红心杉单亲子代优良遗传型进行选择,选出生长、材性兼优的优良家系8个。
- 张勰施季森郑仁华欧阳磊
- 关键词:杉木
- 杉木耐瘠薄速生优树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被引量:4
- 2013年
-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7年生的杉木耐瘠薄速生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参试的各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差异极显著,说明在家系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分化;从参试的18个家系中选择出23号等5个在瘠薄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优良的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值分别达7.67 m、10.88 cm和0.043 6 m3,与第2代种子园子代相比,其材积现实增益达21.11%,通过这种后向选择所选出的耐瘠薄速生优良家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耐瘠薄性,可以作为杉木第3代建园材料的补充。
- 陈孝丑
- 关键词:杉木耐瘠薄半同胞优良家系子代测定
- 杉木成年优树组培生根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以3个成年杉木优良无性系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生长调节剂、活性炭、基本培养基对杉木生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生长素NAA是影响杉木生根效率的主要因素。1#基因型的杉木生根能力强,在1/4DCR培养基(添加IBA1.0mg/L或NAA0.5~1.0mg/L)上生根率可达90%以上;2#基因型的杉木生根能力较弱,添加1.5mg/LIBA或1.0mg/LNAA的1/2DCR培养基更适合其生根;对于3#基因型的杉木,3/4DCR培养基最适合其生根,添加IBA1.5mg/L或NAAl.0mg/L时生根率最高。对3个基因型的生根试验研究表明,活性炭对杉木生根不能起到促进作用。
- 周小红张元莉李美平赵芳芳陈金慧郑仁华肖晖黄金华张志才李勇郑雪燕施季森
- 关键词:杉木成年基本培养基组培优树优良无性系
- 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与效果初报被引量:15
- 2010年
- 以福建省光泽华桥国有林场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为例阐述了杉木第三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同时分析了种子园营建效果,结果表明,建园无性系嫁接植株生长优异,无性系在生长和结实性状上均具有真实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受中偏下至中度的遗传控制,建园无性系能较好地重现源无性系的优良性状,通过遗传选择的建园无性系具有可靠性。
- 王强金
- 关键词:杉木营建技术
- 木麻黄迹地不同更新树种土壤剖面的变化特征及表聚性特征被引量:13
- 2012年
- 为筛选出一些较适宜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木麻黄轮作或混交树种,研究了福建省长乐市滨海沙地厚荚相思等5个树种的土壤剖面变化及土壤的表聚性特征。结果表明:各树种对林地土壤水分影响不明显;在0~20 cm的土壤层,pH值高低依次为巨尾桉、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卷荚相思、木麻黄,与木麻黄林地相比,经t检验,卷荚相思等4个树种的土壤pH值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相思类树种林分的土壤养分都大于巨尾桉和木麻黄林下的土壤养分;巨尾桉的全氮量表聚性系数和卷荚相思的全磷表聚性系数分别只有0.26和0.29,不具有表聚性特征,而其它树种各养分都具有表聚性特征。
- 丁国昌何宗明林宇杨靖宇彭珠清
- 关键词:土壤剖面
- 东南沿海沙地2种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被引量:5
- 2015年
- 对闽东南滨海沙地8年生卷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质量分数、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和木麻黄林5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林木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排序均为N>Ca>K>Mg>P;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282.79kg·hm-2和1 160.25kg·hm-2;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卷荚相思林为枝>干>皮>叶>根,木麻黄林为叶>枝>干>皮>根;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卷荚相思林为N>K>Ca>Mg>P,木麻黄林为N>Ca>K>Mg>P;养分年存留量分别为35.35、140.61kg·hm-2·a-1,年吸收量为97.01kg·hm-2·a-1和312.65kg·hm-2·a-1,总归还量为61.66kg·hm-2·a-1和172.04kg·hm-2·a-1。卷荚相思和木麻黄林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64和0.54,利用系数分别为0.34和0.27,周转期分别为4.59a和6.74a;各营养元素利用系数和循环速率均为Mg>Ca>N>P>K,周转期则相反。卷荚相思林5种营养元素利用系数、循环速率均高于木麻黄林,而周转期均低于木麻黄林,有利于林地养分维持。P可能是限制卷荚相思生长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因此应采取施P肥等措施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 黄秀勇
- 关键词:卷荚相思木麻黄生物循环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