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C751094)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颜敏更多>>
相关机构:惠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异域
  • 2篇文学
  • 1篇妖妇
  • 1篇意象
  • 1篇语境
  • 1篇身份
  • 1篇身份意识
  • 1篇审美
  • 1篇司马文森
  • 1篇台港澳暨海外...
  • 1篇情人
  • 1篇主题
  • 1篇乡愁
  • 1篇民俗
  • 1篇老舍
  • 1篇花园意象
  • 1篇华文文学
  • 1篇海外华文
  • 1篇海外华文文学
  • 1篇感性

机构

  • 4篇惠州学院

作者

  • 4篇颜敏

传媒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惠州学院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聚焦、强化与导向——从余光中现象看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典型主题的内地生成被引量:2
2012年
对余光中《乡愁》内地传播史的分析,可以得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典型主题生成的过程及规律。在中国内地,乡愁主题因适合现实需要而被传媒选择并反复聚焦、又在学术界和语文课堂上得以强化延续,在逐渐内化成普遍的诗学话语之后,便对其他作品的解读和作家的创作产生持续的导向作用,乃至成为整合散存状态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本然性知识。
颜敏
关键词:乡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感性的回归——徐志摩与丁玲的南洋叙事及其意义
2013年
有关异域的文学想象,其价值常常建立在文学之外的社会、国家、民族等层面。如何在对差异的体验理解中生成更具有审美性的文学话语,当是跨文化叙事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对于徐志摩和丁玲的南洋叙事,不必拘泥于某些研究者的结论——用东方主义的帽子将他们一棍子打死;相反,他们在塑造"南洋情人"这一具有时代性的异域形象时,在保持异域与自我的区别意识的同时,以其人性化的特殊走向、无意识的情感驱动机制以及在古语洋腔间寻求异域经验的诗意表述方式等动向,显现了现代作家的异域叙事回归文学感性之可能及困境。
颜敏
关键词:异域
异域民俗的审美困境及美感生成——以司马文森的《妖妇》为中心
2014年
在现代性的民族、国家框架之中,我们对于异域民俗的理解将受到民族、国家间历史经验和现实因素的多重影响,从而使得叙述者身份问题在文学创作中被凸显。在司马文森的《妖妇》中,叙述者兼有游客和参与者身份,由此造成文本在介入与旁观间尴尬转换的表述困境,但这只是此时中国对南洋复杂定位在创作中的无意识回响,并未影响其对异域民俗的化用及其美感生成。这意味着身份意识的混沌状态更有利于作者大胆借用、重组和改写异域民俗以实现其审美目标。因此,从叙述者身份的角度来看,异域民俗美感生成的可能位置正是在疏离和理解之间。
颜敏
关键词:司马文森审美身份意识
花园意象与童话话语——老舍的南洋叙事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在《小坡的生日》中,借助童话话语,老舍将观光的好奇与浪漫的想象叠加在一起,塑造出有关南洋的典型意象:花园意象,显现出其南洋视点的复杂性——现实性态度和梦幻性态度的并存。与之前的南洋叙事相比,老舍自觉超越传统和西方影响,建构出了一种不同于远古神话话语也不同于西方霸权话语的个性话语方式,贯彻着可贵的修正意识,意味着现代中国作家对新的异域话语方式的探索。
颜敏
关键词:老舍花园意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