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2008AB1001)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王龙昌邹聪明张云兰胡小东薛兰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养分
  • 2篇土壤呼吸
  • 2篇土壤养分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覆盖
  • 2篇保护性耕作
  • 1篇电镀
  • 1篇氧化酶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油菜
  • 1篇植物
  • 1篇植物修复
  • 1篇三熟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研究
  • 1篇土壤动物
  • 1篇土壤呼吸作用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王龙昌
  • 3篇薛兰兰
  • 3篇胡小东
  • 3篇张云兰
  • 3篇邹聪明
  • 2篇张赛
  • 2篇罗海秀
  • 2篇周航飞
  • 2篇高洁
  • 2篇张晓雨
  • 1篇任天志
  • 1篇李玉义
  • 1篇刘晓建
  • 1篇逄焕成
  • 1篇马仲炼
  • 1篇张臻
  • 1篇贾会娟
  • 1篇赵永敢
  • 1篇张翠微
  • 1篇刘晓辉

传媒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法,对重庆市3个电镀厂污染区的23个优势植物和相应土壤中4种重金属(铬、镍、锌、铜)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优势植物对复合污染重金属的吸收、分布、富集和转移特征。电镀污染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Cr、Ni、Z...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
关键词:重金属复合污染植物修复
文献传递
滇杠柳扦插繁殖及生根相关理化特性的动态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索不同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滇杠柳扦插繁殖的影响,以及其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生根粉1号(ABT1)和萘乙酸(NAA)处理滇杠柳插穗,检测生根效果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类(ZR s)、脱落酸(ABA)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150 mg/L IBA处理滇杠柳插穗生根率达到80%,150 mg/L ABT1和NAA处理的插穗生根率为70%和68%,而对照只有23%生根。滇杠柳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不定根诱导期、露白期和生长期3个阶段。不定根诱导期需要低含量的内源激素IAA、ZR s、ABA、较高活性的IAAO;不定根形成露白期需要高含量内源激素IAA、较高活性的PPO、低含量的ZR s、ABA和低活性的IAAO和POD;不定根生长期需要一定含量的IAA、ZR s、ABA和较高活性的PPO、POD、IAAO,在生根后期三种氧化酶活性下降。生根过程中,150 mg/L IBA的处理增加了插穗内IAA含量和PPO活性,降低了插穗内ABA、ZR s含量和IAAO、POD活性。结论:内源IAA、ZR s、ABA的含量和IAAO、PPO、POD活性的动态变化与插穗不定根生长过程密切相关。
高洁曾笑菲刘晓辉扬尚星
关键词:扦插不定根内源激素氧化酶
西南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小麦农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呼吸室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这4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小麦作物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为1.100~2.508μmol.(m2.s)-1,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RS>R>TS>T.各处理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表现为T>R>TS>RS.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Q10值分别为1.25、1.20、1.31和1.26.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排序为TS>RS>T>R.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以抛物线曲线拟合最好,说明存在土壤呼吸最强的土壤含水量点,本研究得出小麦生殖生长阶段在土壤含水量的响应阈值为14.80%~17.47%.土壤动物中优势类群为弹尾目和螨目,与土壤呼吸存在一定相关性,对照处理和垄作下相关性高,而秸秆覆盖的处理土壤呼吸与土壤动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张赛张晓雨王龙昌罗海秀周航飞马仲炼张翠微
关键词: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动物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邹聪明胡小东张云兰薛兰兰张臻Shakeel Ahmad Anjum王龙昌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模式土壤养分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和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应以及旱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没有明显作用,总体上全氮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水平玉米秸秆覆盖处理较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碱解氮的积累作用较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大部分可以提高耕层土壤全钾;不同秸秆对耕层土壤钾素的影响不同,水稻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效果优于玉米秸秆覆盖;速腐剂的使用对有机质、碱解氮积累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无作物的情况下速腐剂可以增加耕层土壤全钾的积累。秸秆覆盖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增加分枝数和花序数;速腐剂的加施对营养生长的效果明显,但对生殖生长的效果未显现出来。秸秆覆盖可以增加油菜产量,同水平秸秆覆盖速腐剂处理的产量最高。
薛兰兰Shakeel Ahmad Aunjum刘晓建邹聪明胡小东张云兰王龙昌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养分油菜
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生长季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作用的贡献被引量:10
2014年
在紫色土丘陵区连续6年进行秸秆覆盖试验的"旱三熟"农田系统中,于2012年12月—2013年4月小麦生长季内对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并对小麦根系生物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以分析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措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S)和秸秆覆盖+腐熟剂(SD)处理分别比对照(CK)增加了45.0%和29.4%.曲线估计表明,土壤呼吸作用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线性关系,通过建立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采用生物量外推法估算小麦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在分蘖期(2012年12月)、拔节期(2013年1月)、抽穗期(2012年3月)和灌浆期(2013年4月),根系呼吸分别占土壤呼吸的28.2%、44.0%、56.9%、56.2%,平均贡献为46.3%,并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同步.按照不同处理建立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呼吸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经计算得出CK、S和SD 3个处理中,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分别为42.9%、43.8%和43.7%,秸秆覆盖对根系呼吸作用比例无显著影响.
张晓雨张赛王龙昌周航飞贾会娟黄召存罗海秀
关键词:土壤呼吸秸秆覆盖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高温伏旱区生态安全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7年江津区均处于较安全等级,但是安全等级程度逐年下滑,因此需要密切关注;(2)在2002年之后,江津区一直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程度呈逐渐加深的态势。
邹聪明胡小东张云兰薛兰兰Shakeel Ahmad Anjum王龙昌
关键词:生态安全
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和发展潜力分析被引量:29
2010年
耕地复种指数是耕地利用集约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基于1978~2007年统计资料,对西南地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复种指数与热量、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的复种指数理论潜力和可挖掘潜力。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西南地区耕地面积不断下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耕地复种指数也在缓慢上升。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上在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也不断减少。在现有基础上西南地区复种指数可挖掘潜力为36.1%,其中最大的是云南,其次是广西、四川、重庆和贵州,分别为45.2%、44.0%、42.0%、40.4%和25.0%。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多样化立体种植模式,是提高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
赵永敢李玉义逄焕成任天志王龙昌
关键词:耕地复种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