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1064201000059)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向安强张文绪郑庭义刘志华陈友订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栽培
  • 6篇栽培稻
  • 6篇古栽培稻
  • 5篇考古
  • 4篇遗址
  • 2篇考古发现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新石器时代晚...
  • 1篇亚种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文化遗址
  • 1篇大坪

机构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广西文物考古...
  • 1篇广东省文物考...

作者

  • 7篇向安强
  • 5篇张文绪
  • 3篇郑庭义
  • 2篇陈友订
  • 2篇刘志华
  • 1篇刘桂富
  • 1篇傅珍
  • 1篇黄超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科学与管理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古今农业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水井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对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遗址水井出土的3粒炭化稻谷和7粒炭化稻米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堰古稻具有大粒性和许多类似于粳型的形质特征(包括双峰乳突等),表明它属于籼、粳之间的偏粳类型。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谷相比,双堰古稻的谷粒更宽、更厚和更重,表明其谷粒有向短而圆的粳型变化的趋势。
向安强张文绪曹毅刘桂富
关键词:亚种
考古发现广东古栽培稻品名的商业利用
2010年
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有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等。这些珍贵的古栽培稻品种,除历史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品牌命名和旅游开发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两大主题。
刘志华郑庭义陈友订向安强
关键词:考古古栽培稻
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品种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考古资料,对广东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进行综合论述;分析了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的品种属性;归纳了广东古栽培稻分布规律和发展序列,认为其品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倾粳型的趋向。
刘志华郑庭义陈友订向安强
关键词:古栽培稻考古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龙川坪岭头遗址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龙川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及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与籼稻有较近特征,与粳稻更相似,显示出龙川古稻的栽培稻性质;龙川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
向安强张文绪黄跃郑庭义
关键词:古栽培稻考古
广西资源县晓锦遗址第二期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资源晓锦遗址第二期出土的154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晓锦二期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近于粳稻,与普通野稻最远,表明己是栽培稻。该群古稻与参照系差别较大,粒型大而重。
向安强张文绪何安益傅珍黄超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晚期古栽培稻考古
广西资源县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资源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的41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晓锦三期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近于粳稻,与普通野稻最远,表明己是栽培稻。该群古稻与参照系差别较大,粒型大而重。
向安强张文绪何安益傅珍
关键词:古栽培稻
广东高州亚公山“俚人”文化遗址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亚公山遗址出土的200粒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亚公山古稻的综合性状特征已远离普通野稻和早期原始古栽培稻,更趋近栽培水稻中的粳亚种类型.其群体平均值的粒型判别为粳型,已倾向粳稻粒型方向演化.其在演化过程中,向大粒化方向演变.其属性皆趋向粳稻类型,而且粒大较重.这些特征与距今6000年前的城头山古稻和4000年前的后大堂古稻相似,而与现代岭南地区广泛种植的籼稻不同.
向安强张文绪冯孟钦
关键词:古栽培稻考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