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28)

作品数:6 被引量:167H指数:6
相关作者:车自成罗金海刘良徐学义陈隽璐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锆石
  • 3篇西南天山
  • 3篇南天山
  • 2篇同位素
  • 2篇年代学
  • 2篇锆石U-PB...
  • 2篇锆石U-PB...
  • 2篇LA-ICP...
  • 2篇LA-ICP...
  • 2篇测年
  • 2篇大地构造意义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定年
  • 1篇新证据
  • 1篇岩石
  • 1篇岩体
  • 1篇银矿
  • 1篇造山带
  • 1篇造山运动

机构

  • 5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刘良
  • 3篇罗金海
  • 3篇王洪亮
  • 3篇何世平
  • 3篇车自成
  • 3篇陈隽璐
  • 3篇徐学义
  • 2篇孙勇
  • 2篇第五春荣
  • 2篇张静艺
  • 2篇王超
  • 2篇王超
  • 1篇曹宣铎
  • 1篇滕志宏
  • 1篇余吉远
  • 1篇张宏飞
  • 1篇张敬艺
  • 1篇任光明

传媒

  • 3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肃马衔山花岗岩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7
2007年
甘肃马衔山侵入杂岩体位于祁连造山带的东部,侵入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岩系(马衔山岩群)中,主体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侵入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的钾长花岗岩。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年设备,对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进行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定,获得1192±38Ma的年龄,为中元古代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具有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特征。马衔山变形侵入体所代表的热—构造事件与格林威尔造山运动时代(1190~980Ma)相当,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形成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一新的资料,对研究祁连造山带元古宙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及中国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王洪亮何世平陈隽璐徐学义孙勇第五春荣
关键词:LA-ICPMSU-PB同位素RODINIA超大陆
太白岩基巩坚沟变形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大地构造意义——吕梁运动在北秦岭造山带的表现初探被引量:16
2006年
太白岩基北部的巩坚沟变形侵入体—片麻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获得1741±12Ma的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年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巩坚沟片麻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块边缘的俯冲-碰撞构造环境,岩浆源于部分熔融的中上地壳物质。该变形侵入体所代表的热-构造事件与我国的吕梁运动时代大体相当,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一新的资料,对研究北秦岭造山带元古宙大地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及中国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王洪亮何世平陈隽璐徐学义孙勇第五春荣
关键词:北秦岭造山带吕梁运动
西南天山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作用:以阔克萨彦岭地区巴雷公花岗岩为例被引量:57
2007年
西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地区巴雷公钾长花岗岩出露于蛇绿混杂岩南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富碱(K2O+Na2O为8.25~8.72%〉8%),富钾(K2O/Na2O为1.34~1.56),准铝质(A/CNK为0.94~1.05),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Sr、P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Nb、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中等的负铕异常(δEu=0.49~0.59),为向A型花岗岩过渡的后碰撞高钾花岗岩特征;岩石的Nd/Th(1.64~3.19)、Th/U(5.95~7.11)、Nb/Ta(7.26~9.17)和高K2O/Na2O比值、低Sr/Ba比值特征表明,巴雷公花岗岩来源于中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残留相为斜长角闪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该岩石中锆石多呈完好的自形晶,具有岩浆锆石特有的韵律环带结构,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3±2Ma。综合南天山已有研究成果,推测南天山造山带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282~259Ma之间,具有从高钾钙碱系列(282~266Ma)向碱性系列(266~259Ma)演化的特征,暗示了一个后碰撞阶段的造山带垮塌、陆壳连续伸展减薄的过程。巴雷公高钾花岗岩应为南天山造山带碰撞造山峰期变质后垮塌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或碰撞造山到后造山的一个转折阶段的中下地壳熔融的产物,指示南天山西段古洋盆在中二叠世以前已经闭合,西南天山已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代表了古亚洲洋南部的闭合和中亚南部增生造山作用的结束。这一认识为深入探讨中亚后碰撞岩浆作用的时限和机制提供了新的约束资料。
王超刘良罗金海车自成滕志宏曹宣铎张静艺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后碰撞南天山
西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巴雷公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 U-Pb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35
2007年
巴雷公镁铁—超镁铁质岩套出露于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地区,本文对其中的镁铁质岩石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巴雷公镁铁质岩石主要为洋岛拉斑岩石系列,P2O5(0.33%-0.75%)、TiO2(2.49%-3.70%)、TFe2O3(12.69%-15.63%)含量高,富集轻稀土,LREE/HREE分异明显,(La/Yb)N介于3.66-6.54之间。Cr(28.93×10^-6-123.99×10^-6)、Co(44.04×10^-6-52.40×10^-6)和Ni(25.61×10^-6-63.04×10^-6)含量低,且Ni、Cr与MgO呈正相关关系指示其母岩浆在岩浆房中或上升途中经受了橄榄石和尖晶石分离结晶作用。Zr/Nb(7.06-7.99)和Zr/Hf(35.98-37.53)比值低,推测其可能来自于含石榴子石的富集地幔的深部熔融。Zr/Y—Nb/Y和Nb/Th—Zr/Nb图解显示,其源区具有EM1—EM2型地幔端元组分混入,可能主要有再循环的发生了交代熔融作用的深部大洋岩石圈的参与。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巴雷公洋岛火山岩的结晶年龄为450±2Ma。结合新获得的该岩套夹层灰岩中的牙行刺化石资料,指示该岩体在早石炭世以后成为蛇绿混杂岩的一部分。综合区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推测南天山古洋盆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期间已演化成为成熟的多岛洋盆。
王超刘良车自成罗金海张静艺
关键词:镁铁质岩石南天山
新疆欧西达坂花岗质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LA-ICP-MS定年:西南天山古生代洋盆俯冲作用过程的启示被引量:28
2009年
本文对出露于南天山南缘断裂带的欧西达坂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其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并且显示了强烈的后期变形特征。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了两组年龄:421±3Ma,273±2Ma,前者为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而后者则代表了南天山后碰撞伸展走滑作用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的SiO2含量介于65.16%~75.50%之间,Mg#值低(0.23~0.41),A/CNK=0.86~1.15,为过铝-强过铝质,钙碱-高钾钙碱系列花岗岩;(La/Yb)N为4.40~6.32,δEu=0.58~0.77。与二长花岗岩相比,石英闪长岩的SiO2含量较低(55.46%~58.29%),相对富钛、钙、铁、铝和MgO等;铝饱和指数A/CNK=0.88~1.04,Mg#值高(0.45~0.50),为钙碱性系列。二长花岗岩的(La/Yb)N为7.84~9.48,δEu=0.52~0.78。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样品均明显富集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而二长花岗岩表现为更加亏损Nb、Ta、P、Ti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该岩体高的Al2O3、La/Nb、Th/Ta值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Nb-Ti的负异常说明该套岩石形成于板块边缘环境或来自岛弧环境下的陆壳源区。石英闪长岩可能来源于镁铁质岩浆底侵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二长花岗岩可能是来自于中下地壳的无水熔融。欧西达坂岩体体现了南天山洋早古生代向南短暂而局部的平坦的低角度板片俯冲。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推测在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可能存在双向俯冲,从而形成同一洋盆中的蛇绿岩在南天山南北两侧的就位;而在晚古生代南天山洋一直向北俯冲,具有长期、多阶段的特征。
王超王超罗金海车自成刘良
关键词:南天山
甘肃白银矿田变酸性火山岩锆石LA-ICP-MS测年———白银式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时代新证据被引量:21
2006年
结合阴极发光,对白银矿田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_ICP_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U_Pb同位素测年。获得变石英角斑岩内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_Pb年龄分别为(467.3±2.9)Ma、(414.2±2.7)Ma,糜棱岩化石英角斑岩内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_Pb年龄分别为(467.1±2.2)Ma、(435.9±3.6)Ma和(412.6±2.1)Ma。认为白银矿田变酸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由韧性剪切作用引起的糜棱岩化的时代为早志留世晚期,主变质期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提出白银铜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这一新认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白银式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环境、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何世平王洪亮陈隽璐徐学义张宏飞任光明余吉远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LA-ICP-MS白银矿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