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8-4-48)

作品数:13 被引量:220H指数:8
相关作者:孙玉军马炜王新杰巨文珍郭孝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落叶松
  • 8篇长白落叶松
  • 7篇人工林
  • 4篇生物量
  • 4篇物量
  • 4篇落叶松人工
  • 4篇落叶松人工林
  • 3篇碳储量
  • 3篇长白落叶松人...
  • 1篇兴安落叶松
  • 1篇蓄积
  • 1篇蓄积量
  • 1篇样地
  • 1篇郁闭
  • 1篇郁闭度
  • 1篇再工程
  • 1篇直径
  • 1篇生长量
  • 1篇生物量模型
  • 1篇适宜经营密度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孙玉军
  • 7篇马炜
  • 5篇王新杰
  • 3篇巨文珍
  • 2篇付尧
  • 2篇郭孝玉
  • 1篇许俊利
  • 1篇程舒晗
  • 1篇龚直文
  • 1篇刘凤娇
  • 1篇顾丽
  • 1篇刘艳红
  • 1篇王秀云
  • 1篇刘俊
  • 1篇张俊
  • 1篇陈志泊
  • 1篇何学凯

传媒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计算机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被引量:82
2010年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正常。林下植被层、倒落木质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林下植被层。未成林期、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群落的碳储分别为6.585、66.934、90.019、125.103、162.68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3.254、58.521、78.086、108.02、138.096 t.hm-2,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10.859、1.988 t.hm-2。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5.99%、2.17%和11.85%。在不同发育阶段群落和乔木层碳储量的年生产力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中龄林的碳储量累积速率高于幼龄林及成熟林,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0.940、3.889、3.615、3.628、3.968 t.hm-2,乔木层年生产力分别为0.465、3.39、3.137、3.133、3.368 t.hm-2。林下植被层年生产力呈"U"形变化,平均值为0.079 t.hm-2。倒落木质物层的年生产力呈线性增长,平均值为0.423 t.hm-2。研究认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
马炜孙玉军郭孝玉巨文珍穆景森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
基于林分疏密度的不同尺度方形样地与美国FIA圆形样地聚类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对我国传统森林资源清查体系与美国森林清查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时,地面实测样地的比较成为首要问题,即如何确定一个适宜的指标,并以此为标准来选择一个与美国FIA圆形样地面积大小比较匹配的方形样地,从而为参考及引进美国森林清查技术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林分疏密度作为指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0m×40m的方形样地与美国FIA圆形样地对林分的反映能力最为接近。
巨文珍王新杰孙玉军
关键词:疏密度聚类分析
长白落叶松同龄林树冠率模型构建
树冠大小是树冠生长活力的重要指标,作为林分经营作业最为直观指标,准确预测树冠率(CR)可提高森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精度。本文比较2个应用较广的模拟树冠率模型:逻辑斯蒂模型(LM)和指数模型(EM)对长白落叶松树冠率模拟的优劣...
郭孝玉孙玉军欧阳勋志
关键词:人工林培育
文献传递
长白落叶松林冠空隙度随林木因子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确定控制人工长白落叶松林林冠空隙度(crown shyness)的林分调查因子,调查了林分郁闭度、冠幅、冠长、树高、胸径、形数、相对密度及疏密度等因子,分析了不同林分因子与树冠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树冠空隙形状复杂性指数(C)分析了调查区域的林冠格局。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林林冠空隙结构基本属于高形状复杂性,树木之间的竞争较大。林分郁闭度随着林分高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树高达15m时,冠幅和冠长基本趋于平稳的状态。冠幅和冠长随着林分高和立地指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冠幅随着相对密度和干形的增大而减小,冠长随着形数的增大而变小。
巨文珍王新杰付尧马炜孙玉军
关键词:郁闭度冠幅树高
落叶松人工林根径材积表和合理经营密度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小兴安岭地区人工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标准地调查资料,建立了落叶松胸径d1.3与根径d0.0、胸径d1.3和冠径Cw的相关关系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d1.3与根径d0.0、胸径d1.3和冠径Cw的相关关系模型都以二次抛物线为最优;还利用胸径d1.3与根径d0.0的关系,编制了落叶松根径立木材积表,并探讨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理论密度和郁闭度为0.7和0.8时的适宜经营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盗伐案件处理和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顾丽王新杰龚直文刘俊孙玉军
关键词:落叶松根径冠径根径立木材积表适宜经营密度
林下植被生物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收获方法、估算模型、参数选择等方面,系统总结了30年来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目前,林下植被生物量获取方法除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全收获法外,平均木法、相对生长法、数量化法、非破坏性法等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应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广泛运用,使得林下生物量的估算范围、精度及实用性大大提升。林下植被生物量除与上层乔木有重要关系外,森林经营措施对其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林下植被生物量时应考虑与上层乔木及经营措施的关系。
刘凤娇孙玉军
关键词:林下植被生物量参数选择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碳储量分布及燃烧性被引量:8
2013年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储量仅87.660t/hm2,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t/hm2,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884t/hm2,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除灌草;近熟林碳储量199.838t/hm2,可以发生地表火,甚至树冠火,属中燃烧性林分,应重点清理可燃物累积多的区域;成熟林碳储量253.962t/hm2,地表存在大量可燃物,可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计划烧除。
刘艳红马炜
关键词:碳储量林火行为长白落叶松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表的编制及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60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林分饱和密度模型,编制了经营密度表,再利用26块密度近似于合理经营密度的不同生长阶段样地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径阶分布和总蓄积量的分析,评价以经营密度表指导抚育间伐的过程及效果。结果表明:随平均胸径的增大林分密度不断减少,方程N=3 847.345 1e-0.082D适用于预估林分密度,编制的经营密度表反映了0.6~0.8郁闭度下长白落叶松各个生长阶段的最适林分密度。26块模拟样地的间伐前密度为2 883株/hm2,经历3次间伐后的林分平均密度分别为2 000、1 400和1 000株/hm2,最终成熟林的平均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树冠竞争因子为416.33,总蓄积量为242.12 m3/hm2,大径材比率达59.26%。
马炜孙玉军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合理密度间伐蓄积量
适于FVS的长白落叶松树皮因子被引量:6
2011年
为估算长白落叶松的去皮直径及树皮厚度等,利用小兴安岭南部68株长白落叶松解析木与生物量数据,对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之间、树干材积与木材材积之间、树皮厚度与相对树高之间、树皮因子与树高之间等相关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处去皮直径的最优模型为DIB=0.922DOB(R2=0.99),胸径处树皮因子和树皮调整因子分别为0.922、1.085;树皮材积率为14.05%;树皮厚度最优模型为对数函数,树皮率最优方程为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所得最优方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模型检验较好。这些模型及参数的获得可用于优化FVS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直径生长模型,估算树皮生长量、去皮直径及树皮厚度等。
郭孝玉孙玉军马炜王新杰穆景森何学凯
关键词:树皮率
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布特征被引量:30
2011年
通过对立地条件相近28年生的5种林分密度(780、920、1 099、1 190、1 377株.hm-2)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与生物量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长白落叶松林平均单株木生物量、群落生物量及乔木层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可由方程Y=aXb来描述;后两者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密度达到一定值(1 190株.hm-2),生物量增长缓慢,甚至不变,可由方程Y=a+bln(X)来描述。群落单位面积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乔木层>枯落物>林下植被层,乔木层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平均为93.84%,枯落物碳储量随林分密度增加先降后升,而林下植被层随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研究认为林分密度是影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积累的重要因子。
王秀云孙玉军马炜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林分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