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08152)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庄志刚李正东蒋蓓琦金伟贺其志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2种方案的临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TA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AC-T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与多西他赛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评估2种方案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10例纳入研究,并分为2个组:TAC治疗方案组和AC-T治疗方案组。TAC治疗方案组72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45±7.2)岁;AC-T治疗方案组38例,年龄范围35~66岁,平均(48±6.4)岁。TAC治疗方案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及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均第1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AC-T治疗方案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均第1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之后,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观察2种方案治疗过程中多西他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TAC与AC-T治疗方案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72例(100%)[其中64例(88.9%)为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2例(84.2%)[其中16例(42.1%)为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分别为62例(86.1%)和6例(15.8%);2种治疗方案比较,III/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过敏反应分别为10例(13.9%)和5例(13.2%);水钠潴留分别为3例(4.17%)和1例(2.63%);外周神经毒性分别为33例(45.8%)和12例(31.6%);皮肤指甲改变分别为28例(38.9%)和13例(34.2%);2组比较,过敏反应、水钠潴留、外周神经毒性及皮肤指甲改变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C-T治疗方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化疗方案。
- 蒋蓓琦李正东庄志刚
- 关键词:多西他赛乳腺癌安全性
- 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LKB1基因过表达抑制HER-2蛋白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LKB1基因表达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方法:建立不同LKB1基因表达的人乳腺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原位移植瘤组织中LKB1及ER,PR,HER-2表达。结果:LKB1低表达的MDA-MB-435细胞株(MDA-MB-435)裸鼠移植瘤及转染空质粒的MDA-MB-435(MDA-MB-435/vect)裸鼠移植瘤组织中HER-2蛋白呈高表达,而转染LKB1cDNA的MDA-MB-435(MDA-MB-435/LKB1)裸鼠移植瘤组织中HER-2蛋白呈低表达,转染与未转染LKB1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三组中ER,PR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中LKB1基因的过表达抑制HER-2蛋白表达。
- 庄志刚贺其志蒋蓓琦李正东成小林罗建民金伟
- 关键词:乳腺肿瘤HER-2LKB1基因
- LKB1基因在不同基因亚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检测LKB1基因在不同基因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原位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LKB1基因、ER、PR、HER-2、CK56、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根据最近提出的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分组,对LKB1基因在不同基因亚型中的表达及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KB1基因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为66.11%(11/18),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率为36.67%(66/1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LKB1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47.61%(40/84),无转移组阳性率为83.33%(80/9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基因亚型中中LKB1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A组与HER-2+组及三阴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KB1基因的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导管原位癌,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且在生物学行为更为恶性的HER-2+组和三阴性组具有更低的表达水平,提示LKB1基因对乳腺癌的浸润与转移过程有抑制作用。
- 庄志刚贺其志蒋蓓琦李正东金伟
- 关键词:LKB1基因组织芯片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与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测定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在基因亚型分型中Basal-like组(三阴性乳腺癌)与各类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与乳腺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与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庄志刚余剑敏蒋蓓琦李正东庄传经
- 关键词:乳腺肿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