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30533)

作品数:6 被引量:188H指数:5
相关作者:汪思龙王清奎张伟东王朋夏志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杉木
  • 5篇杉木人工林
  • 5篇土壤
  • 5篇人工林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有机碳
  • 2篇碳库
  • 2篇土壤碳
  • 2篇土壤碳库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微生物
  • 1篇修枝
  • 1篇生物量碳
  • 1篇生物群落
  • 1篇释放通量
  • 1篇树干
  • 1篇树干呼吸
  • 1篇树干液流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威海职业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汪思龙
  • 2篇王清奎
  • 2篇张伟东
  • 1篇杨庆朋
  • 1篇隋艳晖
  • 1篇张剑
  • 1篇孔垂华
  • 1篇陈龙池
  • 1篇夏志超
  • 1篇王朋
  • 1篇王晓峰
  • 1篇袁淑芬
  • 1篇刘兰兰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7
2012年
采用氯仿熏蒸法、稀释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PLFA)方法,分析了常绿阔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杉木人工林地总PLFAs、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常绿阔叶林分别降低了49.4%、52.4%和46.6%,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远低于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根际土壤中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的含量也高于林地土壤,但真菌PLFAs和细菌PLFAs之比却低于林地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共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78.2%.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存在差异.
夏志超孔垂华王朋陈龙池汪思龙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根际土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群落
外源有机碳和温度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研究凋落物等外源有机碳输入和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对我们深入理解森林土壤碳动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13C标记的杉木凋落物和葡萄糖,研究不同温度下外源有机碳添加对原有土壤有机碳(SOC)分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有机碳添加使原有SOC分解速率显著提高,表现出显著的正激发效应。葡萄糖引发的激发效应强度显著高于杉木凋落物,并且杉木人工林土壤的激发效应强度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激发效应强度随着培养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此外,由于外源有机碳的加入,SO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凋落物输入及温度在亚热带森林SOC周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袁淑芬汪思龙张伟东
关键词:温度敏感性杉木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
杉木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分解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43
2013年
利用13 C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杉木凋落物对杉木人工林表层(0~5cm)和深层(40—45cm)土壤有机碳分解、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碳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中深层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显著低于表层土壤,但其激发效应却显著高于表层土壤.杉木凋落物添加使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源于原有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均显著增加,但对土壤可溶性碳没有显著影响.深层土壤被翻到林地表层,可能加速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碳的损失.
王晓峰汪思龙张伟东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碳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森林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取决于有机碳的稳定性。为科学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的碳汇功能及固碳潜力,对湖南省会同县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生化特征和物理保护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活性碳库Ⅰ(LPⅠ)、活性碳库Ⅱ(LPⅡ)和重组有机碳(HOC)含量以及微生物熵(MQ)均在中龄林阶段出现最低值,而轻组有机碳(LOC)和顽固性组分(RF)随林龄增加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土壤RF占SOC的比例(顽固性碳指数,Ir,C)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即在中龄林阶段比例最高,在成熟林阶段为41.9%-57.6%,高于幼龄林阶段的38.7%-43.0%;HOC占SOC的比例从幼龄林阶段的86.4%-87.5%下降到成熟林阶段的82.5%-83.9%。总体而言,杉木人工林的发育过程是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壤有机碳自身的顽固性增强,但受到的物理保护程度减弱。此外,各组分中以LP I对土壤微生物的有效性最高。
张剑汪思龙隋艳晖王清奎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发育阶段
修枝对杉木人工林树干表面和土壤CO_2释放通量的短期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树干表面和土壤CO2释放通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修枝措施对其如何影响还不太清楚。本文以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枝处理(对照、轻度修枝和重度修枝)改变光合产物供应,探讨其对树干表面CO2通量和土壤CO2通量产生的影响。在研究区内使用LI-6400-09便携式光合系统连续一个月测量树干表面和土壤CO2通量。结果表明:修枝对树干表面CO2通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尽管日最大液流略有下降。修枝轻微降低了土壤CO2通量,轻度修枝和重度修枝的土壤CO2通量相对于对照分别下降了11.8%和17.9%,但统计并不显著。因此,修枝对树干表面和土壤CO2通量的短期影响有限。
刘兰兰汪思龙杨庆朋
关键词:树干液流树干呼吸
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碳库和碳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70
2011年
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是森林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综述了不同碳输入方式对土壤全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等碳库组分及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进展.不同地区、不同森林土壤有机碳对碳输入的响应程度不同,且采用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以及去除根系方法(DIRT)对土壤碳的影响具有树种差异和区域差异.目前主要侧重于土壤呼吸和碳库组分的研究,亟需开展对土壤碳的结构类型和稳定性,以及土壤生物尤其是土壤动物的响应机制的相关研究.
王清奎
关键词:凋落物根系土壤碳库土壤呼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