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4024)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郑文衡陆明勇梁枢平胡志奇杨永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地震
  • 4篇有限元
  • 3篇动力学
  • 3篇应力
  • 2篇地壳
  • 2篇非线性
  • 2篇触发
  • 1篇地震触发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关系
  • 1篇地震机理
  • 1篇地震机制
  • 1篇地震图
  • 1篇动态应力
  • 1篇动应力
  • 1篇岩体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奇异性
  • 1篇轴力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华中构造力学...

作者

  • 9篇郑文衡
  • 4篇陆明勇
  • 3篇梁枢平
  • 2篇杨永波
  • 2篇王乘
  • 2篇胡志奇
  • 1篇李宏锋
  • 1篇何保华
  • 1篇李振环
  • 1篇刘洋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Earthq...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实尺度地壳时间逆转效应的仿真研究
2002年
根据中国华北地壳块体的地质资料 ,建立了包含多个断层带的三维真实尺度的地壳模型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 ,对该地壳模型的时间逆转效应进行了仿真研究 ,揭示了在地壳中波的时间反转实现能量的集中与聚焦的行为 ,探讨了人工触震减灾的可能性 ,所得结果对城市防震减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何保华王乘郑文衡李振环
关键词:减灾地震动力学有限元
地壳块体动应力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模拟华北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水位变化的动态响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地学资料,综合研究了地壳块体动应力变化特征,分析其与地震关系,得到了对地壳动应力特征的新认识:①动应力在传播变化过程中,能够通过应力波的干涉叠加呈现高应力值,与动压应力相比动剪应力的这种效应更为明显;②动应力的变化影响孕震体应力环境及地震的发生;③从动应力变化特征看,动剪应力叠加变化过程反映了孕震过程.
陆明勇郑文衡
关键词:有限元模拟潮汐动应力地震
仿真地震图
2013年
运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得到一种数值模拟的地震图。动力有限元方法在计算中涉及时间,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有限元方法,也不同于后来有人用过的伪动态模拟(一系列时间的静态结果,连接起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变化趋势);动力学有限元是考虑了加速度和惯性影响的。借鉴理论地震图思想,提出仿真地震图概念,采取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得到地学模型的仿真地震图,运用反演方法,通过对比仿真地震图与实际地震图,得出地球介质或者震源的物理图景。考虑燕山断层带、太行山山前断层带、郯庐断层带以及海岸线,建立中国中、中北部地壳有限元模型,地壳底部采用无反射边界,相当于无限延拓。在对应唐山的单元(节点)上加载一个爆炸源,在对应于兰州、西安、上海地震台的单元(节点)上,得到应力随时间变化的时间历程,也就是数值模拟的地震图。在示例中,按照反演步骤,调整了地壳模型的物理参数,并由此提出仿真地震图的原理。较之理论地震图,仿真地震图物理上更加真实。
郑文衡
关键词:理论地震图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
地震动态触发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提出地震的动态触发摸式 .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震的动态触发的可能机制 .模拟结果表明 ,应力波在反射后发生半波损失 ,压缩波可以转变成拉伸波 ,反之亦然 .因此 ,动应力包含有拉伸应力 .拉伸波叠加或干涉形成较大的动态应力 ,减小围压 ,因此减小了内摩擦力 ,从而触发地震 .研究表明断层形态会影响动态应力 ,认为地震触发的位置与孕震体边界形状有关 .本文还结合有关地学理论和资料 ,对以上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给出物理解释 .
郑文衡陆明勇
关键词:有限元应力地震动力学
岩体动态应力在地震机理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根据冲击动力学理论,采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了地壳中的冲击波对地震触发的影响。自然 界中随机载荷产生的冲击波导致了库仑应力的减小,引发块体间(或块体内)的错动,因而在地震的触发中,动态应 力起很大的作用。
胡志奇郑文衡陆明勇
关键词:地震机理地震触发地壳岩体动态应力冲击波
梁的轴力非线性静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微分求积法(DifferentialQuadratureMethod)和广义微分求积法则(GeneralizedDifferentialQuadratureRule)分析了轴力影响不可忽略时简支梁的非线性静力问题,求出了问题的数值解.列出了两种不同的微分方程,其中GDQR用来求解四阶微分方程,DQ用来解二阶微分方程,并分别采用牛顿拉弗森法和一般迭代法求解,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比较有效,且各有所长.进一步说明了微分求积法在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方面的优势,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梁枢平刘洋杨永波郑文衡
关键词:微分求积法轴力
Preliminary study 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 tide dynamic stress in crus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rthquakes
2005年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tress in crustal block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rthquakes ar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by analyzing geophysical data and calcul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crustal blocks in North China to the tide level change of Bohai Sea and Yellow Sea using a 3D non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This study has noticed some new features of crustal dynamic stress: (a) High stress level appears at the place where the stress waves superpose and interfer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paga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dynamic shear stress is more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mpressive stress; (b) Variation of dynamic stress has influence on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and hence earthquake occurrence; (c) As viewed from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ynamic stress, the superimposing process of shear stress manifest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earthquakes.
陆明勇郑文衡
关键词:FINITEELEMENTTIDE
动态应力作用与地震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计算仿真方法研究了动态应力的作用及其与地震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形成的应力波,在遇断层时多次反射并发生半波损失,反射的应力波叠加或干涉而形成的动态应力使围压减小和波动.地震动态应力使围压产生低值波动,一方面使围压减小、摩擦力减小;另一方面,使裂纹串通、介质松动、接触面变平,降低摩擦系数、减小剪切强度.由此均导致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触发地震.动态应力作用时间短,触发地震大小与动态应力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触发地震位置、过程与孕震体断层产状有关.
陆明勇郑文衡胡志奇
关键词:地震机制
解变截面梁大挠度振动的DQE法被引量:4
2002年
以一种改进的DQ法 (DQE法 )解大挠度振动问题 .这种方法克服了原始的DQ法难以处理由于截面变化而引起的奇异性的缺陷 ,求解出的变截面梁非线性振动频率与已有结果相当一致 .
梁枢平杨永波郑文衡李宏锋
关键词:变截面梁DQ法奇异性
地震控制策略
2004年
提出了控制地震概念和用时间反转方法实现非均匀地壳中波的聚焦,从而实现动力触发地震的思路。采用了有限元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在波的遍历模型、线性不均匀的介质、以至非线性介质中的时间反转,探讨了在潜在震源区域人工聚能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种聚能是可行的,在考虑介质非线性的条件下,波能量至少可以近似地聚焦。
郑文衡梁枢平王乘
关键词:触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