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64022)
- 作品数:38 被引量:93H指数:6
- 相关作者:喇培清魏玉鹏卢学峰孟倩郭鑫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青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青海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Al对310S耐热钢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压力机和手动轧制机对WS-4非自耗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的Al的质量分数为0%、2%、4%的310S耐热钢在950-1 250℃进行开坯轧制,研究不同Al含量的310S耐热钢热轧板材在800℃下的高温拉伸性能,用SEM观察拉伸断口。结果表明:不含Al和Al的质量分数为2%的合金,它们的高温抗拉强度均为210 MPa左右,但当Al的质量分数增加到4%时,合金的热强性显著提高。3种合金拉伸断面均可以看到大小明显不同的显微韧窝,合金在断裂前经历了比较大的塑性变形,所以均为韧性沿晶断裂。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断口中的显微韧窝所占的比例随之增加。
- 薛攀龙喇培清刘辉孟倩魏玉鹏
- 关键词:热轧AL高温力学性能
- 退火对铝热反应制备的添加10%Cr的Fe_3Al材料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 2012年
- 对铝热法制备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Cr的块体纳米晶Fe3Al材料进行600℃、800℃、1 000℃的8 h等温处理后,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探针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平均晶粒尺寸.结果表明,等温处理前后,Fe3Al材料的晶体结构始终保持无序bcc结构.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等温处理前,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1 nm,经过600℃、800℃和1 000℃等温处理后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1.7 nm、27.3 nm和24.6 nm.通过弯曲和压缩实验研究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等温处理前后,材料均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量.材料的屈服强度随等温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大,是传统微米晶Fe3Al材料的3倍左右.含10%Cr的Fe3Al材料经过8 h的600℃、800℃和1 000℃等温处理后,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强度.
- 喇培清王鸿鼎杨洋白亚平魏玉鹏卢学峰
- 关键词:晶粒尺寸FE3AL机械特性CR退火
- 底材对添加不同合金元素的纳米晶Fe_3Al基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2014年
- 通过铝热反应法分别在玻璃和铜底材上制备了块体纳米晶Fe3Al、Fe3Al-10Mn、Fe3Al-10Cr合金,研究了不同底材和合金元素对合金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底材上得到Fe3Al-10Mn合金为有序DO3结构,其他均为无序bcc结构;玻璃底材上得到的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27 nm、19 nm、23 nm;而铜底材上得到的合金分别为18 nm、15 nm、22 nm;玻璃底材上得到的Fe3Al和Fe3Al-10Mn合金的屈服强度和维氏硬度有所降低,但纯Fe3Al合金的塑性较好,同时玻璃底材上Fe3Al-10Cr合金的维氏硬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42.4%和20%,分别为292 HV30和960 MPa;不同合金元素对在玻璃底材上制备的合金塑性影响不大,但屈服强度有所提高.
- 喇培清师婷王鸿鼎胡苏磊张丹卢学峰魏玉鹏
- 关键词:底材力学性能
- 高铝304不锈钢热轧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5
- 2014年
- 轧制了不同Al含量(0、2%、4%)的304不锈钢,利用OM、XRD、EPMA研究其轧制态显微组织,并对其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Al含量的增加,合金基体由单一的γ相转变为α+γ双相组织,Al元素分别以固溶和Al4C3沉淀相的形式分布在基体上,随Al含量增加,析出的Al4C3相增多。合金的强度随着Al含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而伸长率逐渐降低。利用SEM分析合金的断口形貌表明,其断裂形式均为韧性断裂。合金腐蚀速率随着Al含量增加明显降低,含4 mass%Al304比304耐晶间腐蚀性能提高一倍以上。Al4C3相的析出减少了贫铬区及合金表面形成更为稳定的Al2O3钝化膜是其耐蚀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 喇培清孟倩撒兴瑞周毛熊魏玉鹏卢学峰
- 关键词:AL元素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Cu对铝热法制备的Fe_3Al-10%Ni块体纳米晶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
- 2011年
- 通过铝热法制备了Cu含量为2%,4%,6%(质量分数,下同)的Fe3Al-10%Ni块体纳米晶材料,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测定了材料的维氏硬度和室温压缩性能。结果表明:Cu含量低(2%)时,合金保持无序bcc结构,晶粒尺寸显著下降;高Cu含量(4%和6%)使合金发生B2型有序化转变。添加Cu元素提高了材料的硬度,但不利于材料塑性的提高。添加2%和6%的Cu元素使材料的屈服强度明显增加,而添加4%的Cu元素使材料的强度明显下降。
- 喇培清刘雪梅刘辉卢学峰魏玉鹏白亚平陈经民
- 关键词:块体纳米晶铝热法塑性
- 碳含量对盐助燃烧合成法制备的超细WC粉体形貌、尺寸和相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 2016年
- 在WO3-Mg-C-Na2CO3体系中,引入NaCl做稀释剂,通过盐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超细碳化钨(WC)粉体。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碳(C)含量对制备的WC粉体的形貌、尺寸和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0.125(Na2CO3的摩尔数)基础上,将原料中碳的摩尔数从l=2增加到2.25和2.5,浸出前产物由少量大尺寸颗粒及大量小尺寸颗粒组成;浸出后产物是由亚微米小颗粒团聚而成,颗粒之间熔化烧结现象很弱,呈弱团聚状态;浸出产物的粒度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尺寸在200-350 nm的范围内;在l=2.25条件下,合成的产物主要为目标产物WC,副产物W2C含量极少。即k=2.0(Na Cl的摩尔数),m=0.125,l=2.25为制备单相WC的工艺条件。
- 喇培清欧玉静韩少博魏玉鹏朱丹丹冯静
- 关键词:形貌
- 含铝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板材焊接性能被引量:2
- 2013年
- 对加Al质量分数为4%的304、2%的316L不锈钢热轧板材的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手工氩弧焊(TIG)的焊接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焊缝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利用电子探针(EMPA)分析焊接母材的元素分布,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含铝304和含铝316L合金热轧板分别选用ER308L,ER316L作为焊接材料,经TIG焊接后,焊缝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接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接近于其母材;热影响区组织与母材组织基本一致,焊缝与母材熔合良好,组织良好,加铝304和316L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
- 喇培清姚亮孟倩周毛熊魏玉鹏
- 关键词:铝元素热轧板
- 底材对纳米晶/微晶316L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2016年
- 在铝热反应中分别用铜底材和玻璃底材制备了316L不锈钢,并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制备的铸态316L不锈钢材料以纳米晶为主,微米晶和非晶在纳米基体上非均匀分布,组织主要由γ相组成,其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3.6 nm和37.4 nm,玻璃底材上的晶粒尺寸明显大于铜底材,但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相差不大,玻璃底材上的屈服强度明显高于铜底材。经800℃,8 h退火后,铜底材和玻璃底材上的不锈钢的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7.4 nm和33.3 nm,相比铸态的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有所减小,而且铜底材上的减小幅度明显大于玻璃底材。铜底材上的316L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均明显高于玻璃底材,抗拉强度达到640 MPa,伸长率达到22.6%。
- 王力孟倩喇培清魏福安楚成刚魏玉鹏马付良郭鑫盛捷
- 不同Al质量分数的铸造304不锈钢组织和性能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中频无芯感应炉,在无保护气氛的大气中熔炼铸造制备Al质量分数为0%、1.5%、2%、3%的304不锈钢,并对其进行1 050℃,保温45min的固溶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拉伸试验和腐蚀试验,研究不同Al质量分数304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304不锈钢中加入Al元素后合金的组织由奥氏体+少量的骨骼状的δ铁素体逐渐转变为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当含Al质量分数为3.0%时,304不锈钢的基体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和在铁素体晶界上分布着的少量奥氏体.固溶态高铝304不锈钢的性能优于铸态性能,含Al质量分数1.5%的固溶态304不锈钢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与未加铝的304相比,各种性能均得到较大提高.
- 喇培清马付良孟倩撒兴瑞魏玉鹏郭鑫
- 关键词:AL力学性能
- 高铝奥氏体不锈钢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
- 2013年
- 高铝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通过表面形成Al2O3获得优异抗氧化性的新钢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铝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合金成分设计、Al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抗氧化性能、抗蠕变性能、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Mn代Ni高铝奥氏体不锈钢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展望了高铝奥氏体不锈钢未来的发展趋势。
- 孟倩喇培清撒兴瑞
- 关键词:抗氧化性抗蠕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