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1)

作品数:176 被引量:1,097H指数:17
相关作者:汪庐山靳彦欣曹绪龙胡罡王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1篇油藏
  • 31篇油田
  • 28篇驱油
  • 17篇含水
  • 17篇高含水
  • 16篇含水期
  • 16篇高含水期
  • 15篇采收率
  • 13篇剩余油
  • 13篇提高采收率
  • 12篇断块
  • 12篇特高含水
  • 12篇特高含水期
  • 10篇低渗
  • 10篇缔合
  • 10篇缔合聚合物
  • 10篇断块油藏
  • 10篇胜坨油田
  • 10篇水驱油
  • 9篇低渗透

机构

  • 1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3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4篇中国石化胜利...
  • 16篇中国石化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青岛科技大学
  • 7篇西南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石油
  • 4篇天津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冀东...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3篇汪庐山
  • 12篇靳彦欣
  • 9篇曹绪龙
  • 8篇王涛
  • 8篇胡罡
  • 7篇李再峰
  • 7篇严科
  • 6篇祝仰文
  • 6篇郭兰磊
  • 6篇宋新旺
  • 6篇刘西雷
  • 5篇尹相文
  • 5篇李振泉
  • 5篇王业飞
  • 5篇韩玉贵
  • 5篇邴绍献
  • 4篇纪彦玲
  • 4篇杨勇
  • 4篇董雯
  • 4篇史胜龙

传媒

  • 25篇油气地质与采...
  • 16篇科学技术与工...
  • 13篇特种油气藏
  • 11篇油田化学
  • 6篇断块油气田
  • 5篇石油学报(石...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石油机械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应用化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3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价值工程
  • 2篇石油学报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化工进展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22篇2016
  • 45篇2015
  • 39篇2014
  • 26篇2013
  • 26篇2012
  • 1篇2011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盐型遇水膨胀橡胶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7
2016年
以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用逐步聚合反应法制备出吸水性聚氨酯(PU)大分子反应型树脂,该树脂再与丁腈橡胶(NBR)通过自由基反应制备出聚乙二醇接枝丁腈橡胶主链的新型耐盐型遇水膨胀橡胶(WSR)。研究了PU用量、聚丙烯酸钠(SAP)用量对WSR力学性能和最大质量膨胀倍率(ΔW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水树脂中PU相对含量的升高及SAP相对含量的下降,WSR力学性能提高,ΔWe增大。在不添加小料且PU含量在150份时,制备的WSR不存在吸水剂析出现象且吸水膨胀倍率稳定在3.6倍左右,并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
胡晓云王晓环李翠苹张峰罗明艳李再峰
关键词:聚氨酯化学接枝丁腈橡胶耐盐性遇水膨胀
采用CT技术研究岩心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被引量:42
2014年
油层孔隙中剩余油的微观赋存状态是指导剩余油挖潜的重要依据。借助CT微观驱替实验系统,获得了水驱不同驱替时刻岩心模型的CT扫描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岩心模型图像信息向三维数据体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取剩余油的信息,提出了剩余油块数、平均体积、接触面积比、形状因子等指标对孔隙尺度下剩余油的微观赋存量、赋存位置及赋存形态进行定量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驱替的进行,岩心模型中剩余油块数增多、平均体积减小,尺寸小于20倍平均孔隙体积的剩余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该类剩余油所占的体积比例逐渐增大;剩余油逐渐从岩石表面剥落下来,水驱至残余油时刻水湿岩心中仍有约1/3的剩余油与岩石表面接触;剩余油形态由网络状向其他类型转化,驱替至残余油时刻以网络状和多孔状为主,结构相对复杂的网络状及多孔状剩余油是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挖潜对象。
侯健邱茂鑫陆努曲岩涛李奋孟小海施晓乐
关键词:图像处理
VOF方法在孔隙尺度剩余油模拟方面的探索应用
水驱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趋于复杂分散,微观孔喉结构对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影响不断凸显。孔隙尺度流动模拟技术,可以再现微观渗流物理过程,量化渗流参数,深化渗流机理,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本文首先...
孙红霞; 姚军;
关键词:VOF方法赋存形态渗流机理
文献传递
温度对发泡剂性能影响实验被引量:1
2014年
从静态和动态对发泡剂的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剂类型发泡剂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不尽相同;高温对发泡剂性能影响大,当温度大于100℃要考虑降解对发泡剂的影响,蒸汽泡沫调驱所用发泡剂应选择耐高温的发泡剂。
赖书敏
关键词:稠油温度发泡剂性能评价
含硅类堵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7
2015年
含硅类堵剂在高温高盐油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机硅类堵剂体系、有机硅类堵剂体系、复合硅类堵剂体系等含硅堵剂体系,分析了各堵剂体系的特点、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含硅类堵剂体系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即研制复合硅类体系。有针对性地使用含硅类纳米材料,加强对舍硅堵剂微观机理的研究。
翟文亚汪庐山靳彦欣王涛王业飞
关键词:高温高盐
油井水泥缓释自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固井水泥自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长效封固技术。自修复剂CW-1对初次形成的微裂缝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但长效性较弱。使用CW-1作为芯材,PVA和明胶作为壁材,复合桥联剂TC-WT,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一种缓释油井水泥自修复剂XY-1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缓释自修复剂XY-1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二次修复能力,配伍性良好。微观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雷鑫宇陈大钧李小可杨武李芹王翱飞
关键词:缓释性能评价微观结构
油气管道防蚀涂层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3年
油气管道防蚀是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防蚀涂层,对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提高油气输送量、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油气集输管道内外防蚀涂层的应用概况,重点介绍了油气管道防蚀涂层材料的最新发展,指出了管道防蚀涂层今后的研究方向。
徐文龙李言涛曹玉阳李再峰杨黎晖
胜利断块油藏人工边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通过对胜利油田高采收率断块油藏地质开发特征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其获得高采收率的成功开发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开展人工仿强边水驱开发断块油藏的技术思路。矿场试验研究表明可以实现剩余油的有效动用和高效波及,而且对断块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还有利于油田的污水减排工作,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王建
关键词:断块油藏
复杂断块油藏典型井组注采调整方法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针对东辛油田营13断块油藏储层非均质严重、地层倾角大、井网不规则、水驱不均衡的问题,运用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综合考虑储层物性非均质和剩余油饱和度非均质等多种因素,以一注多采井组为例,建立了断块油藏新区和高含水期油井产液量的优化方法。计算分析表明,为实现注水开发在平面上的均衡驱替,油井调整产液量时要综合考虑地层倾角、油层厚度以及目前油井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垂直构造线方向的一注两采井组,地层倾角越大,高部位与低部位油井产液量的分配比例越大;油井含水率差异越大,低含水井与高含水井产液量的分配比例越大;两侧井区厚层相差越大,油井产液量的分配比例越大;储层渗透率差异对达到均衡驱替所需的油井液量的分配比例影响相对较小。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营13断块油藏的注采调整中,日产油能力上升至110.3 t/d,综合含水由95.6%降至91.7%,提高采收率2.4%,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崔传智万茂雯李凯凯牛栓文路智勇
关键词:注采调整断块油藏东辛油田
聚合物驱后井网调整与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方案及矿场应用——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单元为例被引量:37
2014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原油采收率,提出了井网调整与非均相复合驱相结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并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单元开展了先导试验。根据试验区油藏特点,将原井网调整为变流线强波及的135 m×150m行列式井网;研制了由粘弹性颗粒驱油剂B-PPG、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配制而成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2010年7月,试验区新钻油井投产,新水井投注,于2010年10月开始注入前置调剖段塞。矿场应用效果显著:注入井平均注入压力上升了2.6 MPa,启动压力平均上升了2.7 MPa,霍尔阻力系数达2.2;流线分布更均匀,驱替更均衡;试验区总产油量由4.5 t/d上升到81.2 t/d,油井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8.5%,截至2013年2月,已累积增产原油4.3×104t,提高采收率3.5%。
孙焕泉
关键词:井网调整提高采收率孤岛油田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