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8304)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张进顺何多姣李双霞唐宏炜贾天军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猪蛔虫感染对小鼠肺部免疫病理反应的动态观察
- 2011年
- 目的:动态观察感染猪蛔虫后,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从而了解蛔虫感染对肺脏的侵害过程。方法:温箱孵育猪蛔虫受精卵至含蚴卵,用灌胃法感染小鼠,分别在感染后第0、7、14、45天处死小鼠,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4、IFN-γ、IL-10和TGF-β_1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14天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支气管狭窄,肺泡塌陷;感染45天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比前者显著减轻。BALF中IL-4含量在感染7天、14天后分别为(169.20±34.61pg/ml),(381.33±57.39pg/ml),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38.03±6.09 pg/ml);在感染45天后降低(98.49±25.33 pg/ml),但仍高于未感染组。IL-10水平在感染后降低;但感染45天组,IL-10水平却有所增高(179.78±21.33 pg/ml),并高于感染前。IFN-γ、TGF-β_1含量在感染后也有明显降低。结论:猪蛔虫感染初期,小鼠肺部损伤严重,小鼠BALF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但在感染后期,BALF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降低,炎症抑制因子IL-10有所增高,炎症缓和。
- 李双霞刘雪晴何多姣唐宏炜贾天军张进顺
- 关键词:猪蛔虫病理BALF细胞因子
- 蠕虫及其衍生物对过敏性疾病的抑制作用
- 2011年
- 蠕虫感染极为普遍,全球大约有1/4人口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热带农村地区的流行率最高。蠕虫病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抗体水平增高,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等。但随着蠕虫与宿主长期协同演化,二者之间不再是一味的损伤,近些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部分蠕虫及其衍生物能够抑制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其免疫机制及几种蠕虫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 李双霞何多姣张进顺
- 关键词:卫生假说蠕虫过敏性疾病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