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2-026)

作品数:40 被引量:187H指数:8
相关作者:陈规划陆敏强汪根树董家鸿易慧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肝移植
  • 11篇术后
  • 11篇肝癌
  • 9篇肿瘤
  • 8篇移植术
  • 8篇细胞
  • 8篇肝移植术
  • 7篇移植术后
  • 7篇切除
  • 7篇活体
  • 7篇肝移植术后
  • 6篇肝切除
  • 5篇手术
  • 4篇原发性
  • 4篇射频
  • 4篇射频消融
  • 4篇脓毒
  • 4篇细胞癌
  • 4篇活体肝
  • 4篇活体肝移植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武汉钢铁

作者

  • 15篇陈规划
  • 7篇陆敏强
  • 7篇汪根树
  • 6篇董家鸿
  • 6篇易慧敏
  • 5篇杨扬
  • 5篇易述红
  • 5篇李敏如
  • 5篇蔡常洁
  • 4篇张彤
  • 4篇赵辉
  • 4篇张琪
  • 4篇王宏光
  • 4篇王鲁
  • 3篇樊嘉
  • 3篇华学锋
  • 3篇郑树森
  • 3篇张剑
  • 3篇易小猛
  • 3篇严律南

传媒

  • 10篇器官移植
  • 5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2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男性肝移植受者性生活状态的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对男性受者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且术后存活半年以上的男性肝移植受者,共69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与直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受者发病前、发病后及手术后的性生活状态。调查内容包括性欲状况、阴茎勃起情况(夜间及清晨)、勃起强度、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性生活认知情况(性生活对肝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受者发病后的性欲状况、阴茎勃起强度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发病前和手术后,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发病前比较,受者发病后和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发病后比较,受者手术后性生活频度、性高潮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异常的发生率较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夜间及清晨阴茎勃起异常的发生率和性生活认知(认为性生活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几率,发病前、发病后、手术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可改善终末期肝病男性患者的性生活状态。
易小猛魏绪霞吕海金赵辉杨扬华学锋易慧敏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受者终末期肝病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相关热点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较差。随着肝移植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肝移植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肝移植现已成为治疗肝癌的常规方法,肝癌患者的预后也因此得到很大改观。但目前学界尚未就肝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肝移植适应证、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和移植免疫等问题达成共识。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最新文献进行阐述。
赖明春周琳郑树森
关键词:肝移植肝切除术适应证免疫抑制
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式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比保留肝动脉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和传统的门脉三联阻断方法 (即Pringle法)对大鼠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经尾状叶转流门静脉血流阻断模型,按Higgins法切除大鼠68%肝脏,根据阻断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切肝对照组、肝蒂三联阻断(OPT)组、保留肝动脉单纯门静脉阻断(OPV)组,比较各组安全阻断时限,以及阻断相同时间后观察术后3 d、7 d两个时相点肝脏再生度、肝脏的99Tcm放射性活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和Ki-67标记指数。结果 OPT组和OPV组的安全阻断时限分别为30 min和40 min,故阻断时间设定为30 min。术后3 d各组之间肝再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PT组比较,OPV组的肝组织放射性活度、PCNA标记指数和Ki-67标记指数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OPV组与对照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各组之间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传统的Prin-gle法,大鼠肝切除术时采用保留肝动脉的入肝血流阻断法有利于剩余肝脏的早期再生。
王鹏飞李崇辉张爱群蔡守旺董家鸿
关键词:肝切除入肝血流阻断肝再生放射性活度
活体肝移植右半供肝切取的临床经验总结(附157例报告)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活体右半供肝切取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活体右半肝供体手术的1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供者均自愿无偿捐肝,其捐赠行为均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了解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评估供肝体积的效果:术前应用CT测定供体的全肝体积、右半肝体积(不含肝中静脉),从而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比;术后测定切取的右半肝重量、应用华西严律南公式计算标准肝脏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重量比,比较术前供肝CT测定全肝体积与SLV的差异。供体均行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切除术。静脉复合麻醉,取双侧(后期改进为右侧)肋缘下并延至剑突的切口,游离右侧肝脏,确定切肝线,不阻断入肝血流,用超声吸引刀离断肝组织直至整个右半肝游离,依次阻断并切断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及肝右静脉,将供肝移至后台进行灌注及修整。了解供者术中情况,包括供体取肝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有否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的病例及其原因。了解供者术后随访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系统分级评价。结果供体的术前CT供肝体积测定结果:全肝体积(1301±174)ml,右半肝体积(724±137)ml,残余左半肝体积比(45.5±6.9)%。实测值:右半肝重量(558±77)g,SLV(1055±129)ml,残余左半肝重量比(46.7±6.2)%,其中30%~35%者10例(6%),>35%者147例(94%)。CT测定供体全肝体积比SLV平均大23%。供体术中平均失血量493ml,手术时间(431±68)min。术中探查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而未完成右半肝切除4例,包括肝总管进入肝圆韧带左纵沟内再发出肝右管1例、多支肝右管1例、中度脂肪肝(超过30%的肝组织大泡型脂肪变性)1例和肝硬化1例。术后共54例发生61例次并发症,其中发生ClavienⅢ级及以上并发症18例次,包括胸腔积液12例次、肝功能不全2
文天夫米凯李川严律南李波杨家印王文涛徐明清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肝癌患者术前HBV DNA定量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关系的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与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因同时合并HCC和HBV行肝移植手术并长期随访的148例患者,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患者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根掘术后HCC是否复发将患者分成HCC复发组(43例)及未复发组(105例),使用COX多因素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48例HCC肝移植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7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1%,54%.肝移植术后HCC复发43例,复发率为29.1%(43/148),术后HCC平均复发时间为(13.16±14.17)个月(1~5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超过米兰标准(HR=9.89 95%CI2.30~42.52 P=0.002)以及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HR=2.26 95%CI1.01~5.04 P=0.047)是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和超过米兰标准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高危因素.
李敏如易述红蔡常洁汪国营易慧敏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肝炎病毒乙型
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转染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应答
2009年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端粒酶蛋白亚单位(mTERT)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mTERT)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诱发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电镜观察培养6dDC的细胞表型及形态,Ad—m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DC,Western blot检测mTERT融合蛋白表达;用负载mTERT的DC刺激同型淋巴细胞,免疫磁珠分选CD8^+T细胞做为效应细胞,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及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作为靶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干扰素(IFN)-γ分泌量和释放抗原特异性IFN-γ的T细胞数,^51Cr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细胞表型及形态观察证实小鼠骨髓来源的DC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AdmTERT转染DC后能正确表达mTERT融合蛋白,用AdmTERT转染DC致敏的淋巴细胞IFN-γ分泌量(208.6μg/L)和分泌IFN—γ的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341/10^6脾细胞)都高于Ad—GFP转染的DC组(14.2μg/L,33/10^6脾细胞)和单纯DC组(12.1μg/L,19/10^6脾细胞,P〈0.05)。AdmTERT修饰DC刺激产生的效应T细胞在效靶比为90:1时,对H22细胞的杀伤率(54.2%)明显高于AdGFP致敏组(8.2%)和未致敏DC组(4.5%,P〈0.05),而对CT26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AdmTERT修饰的DC体外能够诱导出针对mTERT抗原特异性的CTL效应.可特异性杀伤mTERT阳性的肝癌细胞。
姜楠李华张剑汪根树张俊峰易述红易慧敏杨扬蔡常洁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端粒酶细胞毒T淋巴细胞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和再移植时机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再次肝移植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 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H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6例接受了再移植。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早期HAS(移植后4周内)8例,介入治疗后肝功能好转6例,1例肝功能恶化及时再移植存活,另1例因肝衰竭死亡。1 2例晚期HAS中1例介入后于术后3 8 d死于严重感染和多器官衰竭;5例因肝功能反复异常、胆道缺血型狭窄和反复胆道感染而接受再移植,再移植围手术期死亡1例。2 0例平均随访13个月,2例分别因原发性肝癌和严重胆道感染死亡;3例出现肝动脉再狭窄并再次动脉内介入治疗成功。共出现缺血型胆道病变8例(4 0.0%)并行胆道介入治疗,5例肝功能改善。早期HAS和晚期HAS的1年和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 7.5%,4 3.8%和8 1.5%,5 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9 7 6)。结论肝移植术后HAS未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时,首选介入治疗,但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较高。
汪国营汪根树李华张剑易述红姜楠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再次肝移植
Dicer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Dicer在肝细胞癌和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检测肝癌患者癌及癌旁冰冻标本及组织芯片中Dicer的表达,分析其表达量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检测Dicer在肝癌和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Dice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癌内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缩短(P〈0.05),癌旁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均缩短(P〈0.05)。Dicer在正常肝细胞株中表达高于肝癌细胞株(P〈0.01),低/无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高于高转移潜能细胞株(P〈0.01)。结论Dicer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肝癌细胞的转移潜能相关。癌组织内及癌旁Dicer低表达提示患者预后差。
周嘉敏柴宗涛王龙蓉赵一鸣王苗孙惠川樊嘉王鲁
关键词:肝细胞DICER预后
α干扰素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具有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细胞增殖以及诱导细胞分化、凋亡等作用。干扰素家族包括α,β,γ三类,大量研究结果显示,α干扰素可以预防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肝癌的发生,并且具有推迟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抗肝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王鲁赵一鸣张宁周嘉敏王龙蓉王苗汤钊猷樊嘉
关键词:干扰素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采取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254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期。结果:254例患者成功随访218例,随访率85.83%。1年、2年、3年以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9%、67.43%、52.75%和41.28%。不同年龄、术前AFP水平、是否伴有肝硬化和肝炎史、射频次数和引导方式的患者生存期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C分期为A期、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肿瘤≤3cm、单发肿瘤、无血管癌栓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其他患者(P<0.05)。经多因素分析,肿瘤BCLC分期、肝功能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以及是否有血管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通过相关因素评价可以更好的选择治疗的适应证,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提高肝癌治疗水平。
李蕊利万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预后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